更新时间:2024-03-22 12:01:56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编写委员会
前言
第1部分 理论基础
第1章 航天发展史
1.1 古代人类的飞天梦想与尝试
1.1.1 古代中国的“飞行器”
1.1.2 古人的飞天尝试
1.2 近代航天发展简史
1.2.1 基础理论的建立
1.2.2 火箭理论与实践
1.2.3 航天时代的开启
1.3 人类的太空探索
1.3.1 进入太空的努力
1.3.2 探测太空的步伐
1.4 中国航天发展与成就
1.4.1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
1.4.2 中国航天辉煌成就
第2章 太空环境
2.1 太空的范畴与特点
2.1.1 近地空间
2.1.2 地月空间
2.1.3 太阳系天体系统
2.1.4 银河系与星际空间
2.2 近地太空环境及其效应
2.2.1 真空环境
2.2.2 中性大气环境
2.2.3 辐射环境
2.2.4 等离子体环境
2.2.5 碎片与微流星体环境
2.3 太阳活动的影响
2.3.1 太阳活动
2.3.2 太阳风暴及其影响
2.4 外空国际规则
2.4.1 外空国际规则的基本框架
2.4.2 国际电信联盟法律文件
第3章 航天器运动原理
3.1 轨道运动的基本原理
3.1.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3.1.2 轨道运动的定性分析
3.1.3 轨道运动的力学解释
3.1.4 椭圆轨道
3.2 轨道运动的特点
3.2.1 轨道运动的速度
3.2.2 轨道机动
3.2.3 轨道运动的周期
3.2.4 轨道根数
3.3 卫星与地球的关系
3.3.1 星下点轨迹
3.3.2 卫星的仰角
3.3.3 卫星的覆盖区域
3.4 轨道的类型与特征
3.4.1 真实的轨道运动
3.4.2 轨道的分类
3.4.3 典型轨道及其应用
3.4.4 拉格朗日点
3.5 航天器姿态运动
3.5.1 姿态运动动力学方程
3.5.2 欧拉运动学方程
3.5.3 常质量刚性航天器动力学方程
3.5.4 自由刚体自旋稳定
第2部分 航天系统
第4章 航天器系统概述
4.1 航天器的概念与分类
4.1.1 科学卫星
4.1.2 技术试验卫星
4.1.3 应用卫星
4.2 航天器的构成
4.2.1 有效载荷
4.2.2 航天器平台
4.3 新概念航天器
4.3.1 整星新机理航天器
4.3.2 性能新要求航天器
4.3.3 功能新特性航天器
4.3.4 工作新模式航天器
第5章 航天发射原理
5.1 航天发射概述
5.1.1 航天发射的特点
5.1.2 航天发射方式
5.2 航天发射要素
5.2.1 航天发射的三要素
5.2.2 发射窗口
5.3 航天发射飞行
5.3.1 飞行轨道选择
5.3.2 飞行程序设计
5.4 航天发射场
5.4.1 航天发射场的测试发射模式
5.4.2 航天发射场的功能分区
5.4.3 航天发射场选址
5.5 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
5.5.1 国内典型航天发射场
5.5.2 美国典型航天发射场
5.5.3 俄罗斯典型航天发射场
5.5.4 其他国家典型航天发射场
5.5.5 未来航天发射场的发展趋势
第6章 航天运输系统
6.1 航天运输系统的分类
6.1.1 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