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春
琬如更新时间:2020-04-13 16:43:33
最新章节:附录 “飞花令”中的酒令文化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2017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节目在引爆收视狂潮的同时更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飞花令”本是中国古时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该令诞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属雅令。行飞花令时首选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一般而言,行令时,诗句不仅必须含有相对应的关键字,而且对该关键字出现在诗词中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上架时间:2017-09-01 00:00:00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琬如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诗歌研究(第15辑)
《中国诗歌研究》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栏目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要参考书。文学23.4万字 - 会员
跟着诗词游浙江:大运河诗路
隋炀帝开大运河,为后世中华文化中心的南移做了铺垫。如今的大运河东西两岸,沉淀着诗歌,埋藏了诗人,延续着诗景,逸散着诗情。大运河诗路主线沿江南运河和浙东运河,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为核心,是历代诗人寻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本书以诗为起点,以路为依托,以场景、故事和风物为叙述载体,记录蕴含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生活空间中的浙江人文风韵,以此传递出诗路浙江所包含的最安静的文学3.2万字 - 会员
宋代节令诗研究
宋代是节令体系成熟发展的鼎盛时期,日趋繁盛的节俗推动了节令诗的大量诞生。宋代节令诗蕴含着优美的文学情思与生动的民俗描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宋代节令诗研究》一书主要立足于文本细读,并在历时比较的视野下对宋人节令诗进行系统性的专题研究。全书首先考察节令诗中的女性书写、儿童书写、农家书写,其次探讨节令对宋人生命情境的渗透,再次剖析宫廷节令与应制书写、权力运作的关系,最后从组诗、典故、题材、语言等层面文学20.4万字 - 会员
民国时期唐诗学研究
本书全面回顾了民国时期唐诗学的发展历程,把其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此期唐诗学呈现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特征。通过对民国学者唐诗研究论著进行文本学解读,系统提炼了民国时期唐诗学研究所形成的丰富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从唐诗史论、唐诗艺术论、唐诗体派论三个方面建构了民国时期唐诗学研究所形成的理论体系。最后,在系统总结民国时期唐诗学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民国时期唐诗研究在方法论和理论建树方面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走文学30.4万字 - 会员
元曲讲读
本书是关于元曲的入门读物,介绍元曲基础知识,兼顾最新研究成果,使读者掌握元曲的知识全貌和发展脉络,展现了元曲这一文学形式的艺术魅力。文学25.7万字 - 会员
福建词史(全2册)
本书研究了宋代至民国近千年间闽词的发展历程,揭示了闽词关注现实的精神特质,说明了词体文学与闽人文化传统的深度结合如何催生闽词,探讨了闽人性情气质与闽文化特殊性所决定的闽词地域特征,阐明了闽词之爱国传统、淑世精神以及非凡创造力的重要价值。文学56.4万字 - 会员
沧海月明珠有泪:唐诗,我的浪漫情怀
本书分为初唐卷、盛唐卷、中唐卷、晚唐卷及地名方物卷五大部分,分阶段对唐诗中的精华按时期进行了逐一点评和赏析。文学14.4万字 - 会员
诗经百句: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
《诗经》是歌,吟唱着中国人的婚丧嫁娶与喜怒哀乐;《诗经》也是经,塑造了中国人委婉优雅的品格、朴素简约的审美和爱憎分明的观念。黑龙江大学刘冬颖教授从《诗经》中甄选精华百句,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带领我们遨游于《诗经》所描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体验那份源于生活的真挚情感和无尽遐想。本书巧妙融合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与思维视角,涵盖了爱情、婚姻、家庭、劳动、战争、自然等多个主题,展现了古代社文学6.9万字 - 会员
先秦汉唐诗赋论稿
本书分为三编:先秦两汉诗歌、汉魏六朝赋学批评、唐代诗歌及文学批评。上编主要从思想史角度描述了由《诗经》的“变雅”到《老子》思想的嬗变之迹,从艺术思维角度揭示了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质。中编则于繁复的史料中探赜索隐,分析了司马迁、司马相如、杨雄、刘向、刘歆、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等,勾勒了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基本脉络。下编以李白、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的具体作品为例,探讨了古典诗歌释读的原则问题。全书从文本细读和文学21.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