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画梁春尽落香尘:刘心武妙解红楼
刘心武更新时间:2020-04-16 13:47:10
最新章节:第40章 妙玉之死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画梁春尽落香尘”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对秦可卿命运的暗示。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入手,探讨了秦可卿、贾元春、妙玉之死因,并附有百多年来“红学”研究中前人未及道出的憬悟,包括秦可卿的出身和遗言、太虚幻境四仙姑的预示等内容。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些学术小说建立在坚实的考据基础上,人物血肉丰满,情节起伏跌宕,细节丰富生动,内行可以看门道,外行可以看热闹。本书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上架时间:2019-07-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心武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网络文学的场域与本体
本书共计19篇网络文学评论类作品。谈及了网络文学“生产场”应以文学为中心、构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伦理生态、市场机制与网络文学的走势、互联网法治是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网络文学与短视频:长度策略中的审美表达等。文学9.1万字 - 会员
出仙入凡说封神
《封神演义》是中国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代表作之一,其影响仅次于《西游记》。长期以来,是大众阅读广泛的古典小说,也是影视剧等改编演绎的热点之一。《封神演义》看似通俗,却有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蕴涵。本书以严谨、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入浅出为宗旨,揭示《封神演义》深层的、有趣的内蕴,增进读者对相关文化传统的了解。全书有综论、人物形象、艺术结构、传播影响等板块,设置丰富的话题,如“封神榜”与民间封神传统,文学15.4万字 - 会员
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与书法
《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与书法》对南宋淳熙四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的诗歌与书法进行综合研究。淳熙四家作为在宋室南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文人、书法家,他们诗歌及书法的创作成就、艺术风格、思想理论等均与作者的学识、阅历、性格、艺术修养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与历史文化背景、文艺审美思潮等因素相依相成的时代性特点。本书重点关注南宋淳熙四家诗歌与书法交融会通的思想艺术,时人及后世不同角度的评价和论述,对淳熙四家诗文学18.6万字 - 会员
吹过的风:甘肃文学评论集
该书以“天水文学现象”和天水作家群的创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对于甘肃文学的表现特征、价值生发点和缺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较为系统的评述。全书总共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四十七篇文章,分为“为尊者言”“听他者说”“同时代歌”“和兄弟谈”“写于女书”和“漫议杂聊”六辑,从作家创作和特征现象的分析两个层面入手,将真切的文本细读和严谨的理论阐释予以结合,既有细致、恳切的个案分析,也有宏观、整体的问题研究。作文学22.4万字 - 会员
新世纪诗歌批评文选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及诗歌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的迁变,诗歌批评中形成了一种抵制诗歌“技术主义”、要求诗歌关注当下现实的呼声和一种“为诗辩护”、维护诗歌之“特殊性”与独立性的表述的冲突。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这一延续了传统写实主义观念与先锋文学之对垒格局的冲突,加入了不少看似新鲜的元素和议题,如“底层写作”“打工诗歌”及“草根性”“新乡土”等。这引发了关于诗歌与伦理或诗歌自身伦理的讨文学31.3万字 - 会员
想象科学:科幻文学经典撷英
本书汇聚了30位科幻作家对31部科幻经典的阅读心得,传达了作家们对今日世界的忧思,带有相当鲜明的当下印记。文学18.5万字 - 会员
网络文学发展综述
本书共计11篇网络文学评论作品,内容包含新时代以来网络文学发展观察、2021年网络文学发展状况综述、在精品化和经典化过程中创造新的文化可能性、在无限世界里展现人的丰富性、类型多元化兼容题材多样化,现实题材崛起形成新动能等。文学6.4万字 - 会员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史考论
本书在对“土司子弟入学”制度进行宏观考察的基础上,以“考”、“论”结合的方式,从对象补考、交往情况、交往特征、交往的影响及意义四个方面首次系统地对容美土司家族的文学交往史进行了历时性梳理,从一个角度揭示了这个家族文学传统承续数百年的原因。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进一步充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同时,容美土司文学交往作为中华民族内部文化交流的经典范例,对其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文学29.5万字 - 会员
狂与傲:辛弃疾词中的自我表达(域外诗谭译丛)
本书是国外学者连心达对辛弃疾词作的研究,作者提出抛开辛弃疾“爱国主义诗人”的光环,通过对辛词的文本分析,寻找他性情中的“狂傲”与“胸中磈磊”,揭露在“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下,辛词如何展现其“桀骜不驯”。全书分为四章,对辛弃疾其人、其词、以及其词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都做了深入探索,最终为我们还原出辛弃疾——“一个特立独行的奇特人格”——在中国诗歌传统中的罕见表达,真实且富有力量。有别于以往学界深受儒家伦文学1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