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
更新时间:2021-11-04 10:04:04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李永东教授的专著《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以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内在关系。涉及的主要民国城市为南京、重庆、北京、天津、成都等。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观点,拓展了城市想象研究的路向。抓住城市身份和作家身份考察民国国都(北京、南京、重庆)和租界城市(天津、上海)的文学想象,阐发出城市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相互建构的关系。丰富了城市想象与民族国家的理论,运用城市互观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天津等城市想象的研究得出了新颖的结论。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9-07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2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或特藏文献等)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前沿状况、反思学术史经验、前瞻未来动向。本书是第二辑,分为特稿、专题:纪念孙楷第先生120周年诞辰、沧海遗珠、专题:《文选》研究新收获、特约访谈、会议纪要、资料文学22.5万字 - 会员
回归古典:新世纪伊格尔顿文论研究
近二十年来伊格尔顿对文学的本质、文学与虚构、文艺审美与伦理道德等基础问题的讨论,表现出一种回归古典尤其是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倾向:伊格尔顿明显“化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伦理学、形而上学思想。本书试图通过一种总体化视角对他的这种回归予以审视。文学17.3万字 - 会员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八辑)
本书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收录了《颜李学派经学的内在理路——以易学为中心的考察》《新刊墓志集新见唐人著述辑考》《论顺治康熙间西安大兴善寺临济宗佛教法系及其影响》《明支遁诗文集辑本出处考论》等文章。文学427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19(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
当代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内容丰富,成果斐然。从五十年代的学科初创,到八、九十年代的重建、调整,学科发展道路曲折复杂而又始终充满了活力。本书在简要勾勒学科发展概貌,分析不同时期现代文学研究基本旨趣、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专题介绍、评析了七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在文学思潮与社团流派研究、重要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力图为总结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展望学科发展未来,提供一份有益的借鉴。文学50.2万字 - 会员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先秦文学的基本面貌,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秦国文学。各章分节介绍主要作品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并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全书框架合理,资料详实,相关内容有及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且不少章节文词秀丽可观。不仅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还可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断文学35.6万字 - 会员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研究
本书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过程中发生的照搬、误读、纠偏、阐发等现象进行准确辨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既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也助长了中国文论中工具论的增长,从而为当前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书还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完成了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年表工作。文学17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史论稿
本书搜罗宏富,自远古神话传说始,到晚清文学终,详尽考察了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从萌蘖、成形、成熟到最后完成的历史变迁,以及诸种变迁的内外因素。本书的要旨在于围绕命运与偶然、漂泊与危机、欲望与追求、退守与进取、今生与来世等命题,揭示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叙事模式、艺术特质与民族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凸显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形态、情感价值取向,特别是在自然认知上的观念嬗变,也即是借海洋的镜子映照人类精神不断创造更新的历文学21.1万字 - 会员
乾嘉情文理论研究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文关系是文学研究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存在于文学活动的所有环节。诗言志,思无邪,兴观群怨,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愤著书,缘情绮靡,性灵说等重要理论,无不是从各种角度对情文关系进行的阐发。乾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穴时期,对情文理论予以了系统总结和发展。本书从性与理、情与幻、性情与格调、情感与虚构等多种角度,对乾嘉情文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文学19.2万字 - 会员
遗产·认同·表述:文学与人类学的跨界议题
本论文集辑录了作者从人类学视角出发,以跨学科方法进行文化遗产研究及文学人类学研究的相关成果。第一部分“文化遗产研究”集中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理论问题。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态中隐匿的西方文字中心主义话语的揭示,既是反思的起点,也是研究展开的基本脉络。相关论文以这一创新性观点为引领,对文化遗产的器物、图像、记忆、身体实践等议题展开了细致深入的探讨。第二部分“文学与人类学研究”则聚焦于文学文文学20.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俄罗斯埃文基英雄史诗研究
本书以俄罗斯人口较少民族埃文基的英雄史诗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史诗研究专家及人类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母题分析、比较研究、文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厘清埃文基英雄史诗这一民间文学的叙事体裁类型,着重分析了埃文基英雄史诗的特色母题、典型形象和艺术特色等诗学特征;同时钩沉史诗中蕴含的狩猎文化、萨满文化及民族传统文化,解读民族经典文化等;阐释埃文基英雄史诗中体现的本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探讨了埃文文学理论23万字 - 会员
童话与儿童文学新探:杰克·齐普斯文集
本文集汇编了作者的13篇论文,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对儿童文学和文学童话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观点的构建,对欧美童话起源的探究与进化史的分析,对一些重要童话作家的再评价,探讨民间故事与童话对伦理道德的维系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践行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等。这些文章较系统地展示了作者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对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儿童文学、教育等领域研究的学生与学者有极大的裨益。文学理论22.6万字 - 会员
奥古斯丁文艺神性论研究
本书尝试自神性视角审视和探究奥古斯丁文艺理论及其在西方古代文论由人性至神性转向途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较全面系统地探析了奥古斯丁以上帝神性为核心而构建的文艺神性论体系。奥古斯丁在继承古希腊以来文艺神性学说的基础上,实现了西方文论的神性转向。期望本书能对学界这方面研究严重不足的现状起到一定充实作用,为西方文论研究提供一个神性维度,为中西文论文化的互动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对我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文学理论20.7万字 - 会员
明末清初西陵词坛研究
针对学界关于西陵词人的群体性质、词史定位等争议,本书基于大量新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对西陵词坛的群体构成、选本系统、创作风貌、词学主张进行了深入考察,从理论形态和实体形态两个层面揭示西陵词人的流派属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这一过程中,透视西陵词学精神的嬗变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词向清词的过渡。文学理论24.9万字 - 会员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美学伦理研究
伍尔夫用一部伟大的意识流巅峰力作《海浪》永久铭记布鲁姆斯伯里。凯恩斯始终相信布鲁姆斯伯里的魅力、智识、超凡脱俗和情真意切。福斯特声言布鲁姆斯伯里是英国文明中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布鲁姆斯伯里并非风月情事,亦非浅薄的风雅或刻薄的高慢。它是耀眼的才华和才华投射在友情、美与艺术上点亮的璀璨星空。它深邃、宏阔、历久弥新,仰望它,便能找到一种方向和力量,是思想,也是行动。文学理论20.7万字 - 会员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时空艺术与文化意蕴
本书立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置身的俄罗斯文化及其与西欧文化关系的宏观语境,从时间处理和空间设置的角度勾画出《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长篇小说的时空形式特征——多重时间系统和聚合性精神空间,以及作家所采用的多镜聚焦、三重透视、梦境与幻觉描写等艺术手段,探讨了这部总结之作如何表达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体验与宗教情怀,揭示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身处历史转折期的文化焦虑、回归民族文化根基的意愿以及“美拯救世界”的理文学理论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