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
刘世锦主编更新时间:2022-11-02 11:20:26
最新章节:第二十一章 金融业:保实体、增绿色、提效率开会员,本书8折购 >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将对经济社会转型起到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引领作用。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长期研究项目第十辑,本书围绕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思路、主要路径、重点领域、政策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比较了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和创新型减碳三种战略的基础上,强调创新型减碳战略的优势,并提出了将该战略付诸实施所需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创新的进取型政策措施。此外,本书还围绕中国整体宏观经济、需求面因素、供给面因素和若干主要产业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中国经济当下的主要特点,展望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世锦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知名学者纵论中国式现代化
“知名学者纵论复兴”系列丛书由中外著名学者程恩富教授主编,并得到著名理论家王伟光、朱佳木、陈晋、韩震、辛向阳、胡鞍钢、李建平、韩喜平等教授的支持,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学者的理论智慧。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将创造新的现代化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恢宏的历史实践,是经济39.9万字 - 会员
新公共物品原理与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综合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全新的碳排放责任机制CELM,提出全球碳中和的第三条道路——基于CELM的“11”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为人类解决气候问题进行全新的顶层设计,克服了当前国际社会碳税、碳排放权政策工具诸多问题,为国际社会提前实现IPCC控温目标带来希望,进而提出应对跨时空、超大规模复杂公共物品问题的新理论。经济34.7万字 - 会员
支撑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技术装备创新研究
当前科技产业创入密集活跃期。“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制造技术正加速。能源与前沿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创新,正展示出跨越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巨大能量,甚至引发源变革。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到新材料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能源技术装备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新能源技术和数字技术经济7.7万字 - 会员
大国投资:时代赋能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国家投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也是满足社会公共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本书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从央地调度、能源开发、智慧交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高精尖前沿科技、海洋天空战略等方面,探讨国家投资的整体环境和未来投资趋势,以优化投资布局,发挥大国投资作用。本书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国家未来投资的走向,也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借鉴。经济13.1万字 - 会员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企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国资监管体制得到系统性重塑,企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约30万字,由主报告和20家中央企业分报告构成,遥相呼应、点面结合,全面展示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分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示中央企业近十年的成绩和发展,聚焦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产经济22.4万字 赋能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演进逻辑和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本书揭示了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科技赋能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经济12.9万字建言资政在金融:一位政协委员的调研作业
本书从七个方面论述肖钢在经济金融领域开展的调查研究、提出的创新思路与对策建议。宏观形势与政策取向。探讨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破解制造业投融资难题。针对优化制造业投融资模式、纾困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建设新型劳动关系等提出新举措。金融改革下一程。深入思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讨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金融税制、推动养老金投资转型等议题。数字金融再出发经济22万字- 会员
分山到户与集体管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实践与逻辑
本书基于福建省多个地方集度变迁的案例调研,结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及其团队开发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梳理了1949年以来集度变迁的历程和主要做法,研究影响村庄选择“分林到户”或“均股均利”方式明晰产权的自然、社区、规则条件,分析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的形成、绩效及影响因素,探讨集度变迁的主要逻辑和经验教训,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化集度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建议。本结了中国集度变迁的逻辑和绩效,有经济17.2万字 - 会员
科技创新支撑北京乡村振兴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本书着眼于实现北京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出发,分析了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路径和保障措施;分析了“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目标下的农业科技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等等。针对北京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整理其他地区的科技支撑典型案例,总经济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