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解构批评探秘
郭伟更新时间:2025-04-22 16:36:43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德·曼,米勒、哈特曼与布鲁姆四位美国解构批评家,常被称为“耶鲁学派”,其学术理路既相通,又不乏差异和个性。他们关于文类、文学、批评、理论、修辞、叙事、阅读、文学史、意义、伦理、政治等重大问题皆有独到思考,对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本书深入探究了解构批评家们这些极富洞见的理论观点与批评实践。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郭伟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转换与坚守:周立波文学创作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对其生平及创作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主体分为两个部分:作家身份研究和作品研究。通过大量史料证明,周立波是一位坚守左翼立场、能及时再现他所处时代生活的作家。他个性鲜明,作品时代性和文学性兼备。本书从作家创作个性与文本出发,认为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或缺。同时,从版本学、社会学等角度,肯定了周立波在时代风云中对文艺审美的追求。文学14.8万字 - 会员
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文学17.4万字 - 会员
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
“二次元”特指以ACGN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它与代表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大众文化的三次元之间存在着代沟。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实践倾向于打破这个隔阂,改编实践即是其中之一,当下学界业界更是以“破壁”二字表达两种文化圈层在情感与价值上的互相尊重。在历时性地梳理了网络小说改编剧大量文本的基础上,本书以互文性切入改编实践,通过类型化、民间化、性别叙事三个层面的分析,推论出价值共融的文化发展方向文学20万字 - 会员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从思想、文笔、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渊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即从文学思想、创作观念、技巧方法、体裁文风等方面,较为具体、全面、深入地揭示出了大江健三郎之文学创作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为进一步理解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以及了解中日文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为当代文学创作者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文文学19.7万字 - 会员
创造社漫论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展到独尊普罗文学的文艺思想入手,谈了创造社的历史,创造社的分期和创造社的文艺思想的有关争议以及创造社的创作活动等;郭沫若篇包括有关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编后,以及郭沫若名诗鉴赏、对郭沫若作品的具体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应采取的立场态度等问题;其他作家篇涉及创造社元老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从其作品以及文学27.5万字 - 会员
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研究
本书基于跨文化视阈和主题史脉络,沿着生命超越主题原型及其置换变形的历史轨迹和逻辑进程,考察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梳理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嬗变的不同形态和基本框架,建构了生命超越主题的研究体系。通过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发生学解读,追索生命超越主题形成的意识诱因和物化形态;通过其原型学阐释,发掘生命超越主题的原型意义;通过其所反映的形上诉求,探讨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象征谱系文学25.7万字 - 会员
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转型
该书以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转型问题为研究中心,既对其作宏观描述,又对它展开细部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并非一种单一的存在,而是由一些具体而有差别的学术话语和知识事件所构成。但是,由于大众文化兴起、现代性反思发生和身份政治凸显等原因,当代文学理论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以致于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价值取向、身份认同、功能定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型。“大文学理论”,可文学21.8万字 - 会员
激情的样式:20世纪80年代女性写作
本书从多重女性视角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梳理了女性文学生成的背景与资源,剖析了女性意识形态混沌的内存逻辑,审视了女性文学的形态、特质及发展轨迹。同时指出女性写作如何承继“五四”女性解放的脉动,如何呼应西方现代性的导引,进行有跨界的移动与时空的切换,从而参与主流话语系统所需要的时代精神、人性诉求的诗意表达,逐渐实现从本源性母体剥离之后的蜕变,从精神赋格的层面展示了女性的激情、意志、志向文学27.6万字 - 会员
白蛇传的现代诠释
本书以现代以来的白蛇传改写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归结为启蒙、现实化、政治性与多元性四种特征元素,阐明改写的空间,具有首创性。运用互文性理论,将不同时期(从古至今)、不同地域(包括大陆、台港及海外)的白蛇传对照分析,具有宏观、整体研究的学术视野。作者在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大量改写白蛇传的作品,重点论及的作品近60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书研究涉及话本、小说、话剧、戏曲、影视、舞剧等众多文学2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