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北大荒文学研究
车红梅更新时间:2025-04-24 20:59:5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北大荒文学主要是指整个黑龙江的乡土文学。对北大荒文学形象从萧红传统的蛮荒到拓荒者的家园意识,再到二次创业中北大荒民间希望,北大荒文学创作体现出意识形态统摄下的革命话语;以史家的态度走进历史现场,凸显以奉献与牺牲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精神,揭示人在意识形态话语下褪变性的艰难成长。作家以报告文学来触摸新生活的脉博,彰显时代精神力度的大美,萃取生命激情。坚守日常生活的写作成为作家的精神立场。北大荒作家的写作呈现出现实主义姿态,“主旋律”作品的集中亮相和对本土文化的认词成为他们的普遍选择。倾心尊严的书写,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流泻诗意的瞬间,倾听“天籁”的救赎与自赎。坚守田园的写作折射的“胡子”文化和传统美德,呈现北大荒乡土生活的影像。由乡土书写进入民族灵魂是北大荒独特的文化审美品格,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态。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车红梅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
广两多民族文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近百年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文学桂军”的边缘崛起。广西当代多民族文学创作呈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展示了壮、汉、瑶、苗、侗、回、京、彝、水、仫佬、毛南、仡佬12个广两世居民族的现实境遇和文化生态,揭示了各民族社会转型过程中隐秘的心灵世界。广西多民族作家的文学探索使百越大地变得日益知名而引人关注,为中华多民族文学文学20.6万字 - 会员
《小说新报》与中国文学的内源性变革
《小说新报》(1915—1923)是民初市民作家(即所谓的旧派作家或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一个大本营,是持续时间较久(9年),发行期数较多(共94期),发行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大型通俗文学刊物,具有代表性。本书摈弃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冲击——反应模式”,采用“自感——反应模式”,突出“内源性”而非“外源性”。全书包括《小说新报》与民初长篇小说的正统性及其变革、《小说新报》与民初短篇小说文学24.2万字 - 会员
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
本书以宋诗在北美的跨文化传播为考察对象,以学术史梳理、话语分析为基本视角,以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成果之发展史、研究领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为论域,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专著、学位论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进行搜罗、整理与研究,深入全面呈现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基本概况、传播规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北美汉学界主要从宋诗类别、宋诗“自我”、宋诗“因革”、宋诗与政治、文学16.6万字 - 会员
当代作家十六谈
作家、批评家的公共言说总能在不同层面上传播文学,潜在影响社会。本书会集韩东、徐则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评家相关访谈十六篇,力图还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交锋。如韩东对乡土小说与前辈作家的阐释;徐则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绘制自我文学地图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对书画艺术或诸多现实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对技术时代或城乡变革的坦诚言说;等等。这些现场感十足的灵动对话在不同意义上文学16.7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
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侧重网络文学批评的历史呈现,从文本形态、批评主体、传播方式等角度,对网络文学批评做了系统的分析;下编则侧重以批评理论解读网络文学批评观念、批评标准、批评功能、批评影响力。同时,本书的导言强调网络文学必须入正统文学史,结语又对网络文学批评做了进一步追问,对于当代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来说,批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欧阳友权教授长期从事网络文学研究,是当今学界网络文学方面研究权威。文学26.9万字 - 会员
朱敦儒词的阐释与接受
本书主要研究朱敦儒其人其词之特质内涵及其身后的影响效应。作为一位经宋室南渡,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局宗朝的词人,其传世词集《樵歌》具自传体特质,记录了朱敦儒从伊洛名士至南奔流民,从仕宦官员到嘉禾隐者的心路历程。朱敦儒词的嬗变是两宋之际词质演进的典型样本。《樵歌》中彰显的朱敦儒之人生风致则折射出了两宋之际的士风和时风。近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宋金、元明、清代、现当代的读者对朱敦儒及其词的选择和接受阐文学22万字 - 会员
朱利安·巴恩斯新历史小说叙事艺术
本书聚焦英国后现代主义形式实验大师朱利安·巴恩斯早、中、后期新历史小说的叙事艺术,探究不同阶段历史主题的发展变化。本书指出,在早、中期作品中,他以反写实的美学实验展现出多元不定的历史,引导读者摆脱传统单一线性历史观的束缚,揭示接近客观历史真相之难;但在后期作品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写实描写,真实再现客观历史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解答了如何接近历史真相的问题,进而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历史极端相对论。文学11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
本书分四个阶段回顾了中国敦煌学研究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以193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1909年至1930年为第一个时期,这是敦煌学兴起的时期。1931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第二个时期,其特点是我国学者所接触的敦煌文献大为增多,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第二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则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划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研究的重心在大陆,后一时期研究重心转移到了港台地文学48.2万字 - 会员
文学重构与路向选择:中国当代诗歌现象研究(1949—1966)
本书力求重返当代诗歌成长的历史腹地,从诗歌资源的选择与重构,文化动员与诗歌阅读、传播的关联,诗歌论争与写作范式的重建,诗歌经典的打造和创作主体转型等方面,深入探究当代歌现象的独特性与复杂性。重点呈现当代诗人构建“新的人民的诗歌”诗学体系和诗歌形态,推动富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诗歌生产、传播与阅读,借助诗歌论争与经典化凝聚“共识”的复杂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在写作主体身上留下的深刻痕迹。文学2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