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刘宋文学研究
孙耀庆更新时间:2025-04-28 10:47:55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刘宋文学在六朝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尽可能掌握刘宋文学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此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士人心态等,阐释刘宋作品的风格特色、艺术特质,探究此时期文学的嬗变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意义,考辩刘宋作家的存疑问题。(一)刘宋诗歌淡化了东晋诗歌中的玄理味与枯燥感,实现了向文学、向诗歌的形象性与审美性的回归。鲍照、谢庄等对诗体的探索,推动了杂言体、七言体的出现与发展。(二)刘宋辞赋一方面保持了赋体铺排的特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造境、抒情等功能,向诗化特质的的方向演进,并深刻地影响了齐梁辞赋的发展。(三)刘宋之文经历了散体、骈散杂糅、骈文之过程,实现由“古”向“骈”的转变。(四)刘宋文学之“转关”意义,具体表现为由理向情、由才向学、由雅向俗的转变。(五)刘宋作家存在诸多疑案,本文对此进行了考证。经考,袁淑任彭城王义康军司祭酒任卫军、宣城太守、太子中庶子时间,分别是元嘉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王微,并非如史传所言为弟僧谦误诊,咎恨哀痛而死,而是因经年服用寒食散,中毒而亡。等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孙耀庆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雪莱在中国(1905—1966)
本书主要研究雪莱在中国现代文学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以1905年梁启超主持的《新小说》刊载的雪莱画像为起点,讨论雪莱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译介者中所突出的特质和呈现的观点,以此考察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之关系。文学29.8万字 - 会员
《全宋诗》重出误收研究
《全宋诗》的重出误收研究,本质上属于文献考证的范围,强调言必有据、多闻阙疑、广罗文献、甄辨真伪。从传统考据学的研究方法入手,大体多为个案研究和散论性质。怎样把这些个案散论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一个合理的框架,纲举目张,条分缕晰,有理有据,结构完备,既融通自然,又具备多向拓展研究的衍生空间,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故本书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把关注点放到对重出误收整体特征的观照和分类属性的阐释。文学25万字 - 会员
巴蜀文学与文艺思想论稿
本书收录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巴蜀文学和文艺思想研究的系列论文。大体可分为两部分:《试论古代巴蜀文学特征》《简论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巴蜀审美意识的发生——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器物为例》三篇为第一部分,带有总论和探源性质,对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征、审美意识原型进行分析;关于司马相如、陈子昂、杜甫、苏洵、苏轼、苏辙、文同、唐庚等人的文艺思想的个案分析为第二部分,重点讨论这些作家的文艺思想及文学21.1万字 - 会员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生态思想研究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是当代美国本土文学复兴的杰出代表人物,本书在生态批评理论的观照下,以她的三部小说和一部回忆录为文本,探讨了其作品中彰显的生态思想,主要阐明了其作品中体现的后殖民生态主义思想,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和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同时,总结出西尔科生态思想的独特性和嬗变历程。文学16.6万字 - 会员
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研究
本书从文学大众化的维度力求整体上对解放区小说给以关注,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结合起来,依据解放区小说创作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上形成的独特特征为章节进行编排,以论述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总体特征。本书侧重于研究文学大众化思潮对解放区作家的创作理念、审美情趣、艺术手法、写作状态的影响,进而研究解放区作家在大众化追求、小说题材、结构形式、地域化风格等方面的创作实践。文学25.4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学传统与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
本书明确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应该具有整体的包容性,且中国文学传统和文学的民族性从来就不是静态的。从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对中国文化民族性呈现的多重层面:民族话语言说主体的建构、民族话语言说的话题、民族话语言说方式等方面切入,重新观照中国文学传统在海外的承接、生发和创新。打破新移民华文文学研究描述的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背景下确认了华文文学及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的价值。本书从动态的、历时的视角,以问题为中心的文学22.9万字 - 会员
沃勒·索因卡:后殖民主义文化与写作
作为非洲首位“诺奖”获得者以及“非洲的莎士比亚”、“英语非洲戏剧之父”,尼日利亚作家沃勒·索因卡的写作具有典型的后殖民文化特征。他的“黑皮肤、白面具”症候表现为他既植根于非洲本土的文化资源,也融合了古希腊以来的欧洲文学传统,以“文化混杂”的身份反抗殖民主义权威。索因卡从本民族宗教神话资源中构建了“约鲁巴神话世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神话美学”,并创造性地开创了一种“仪式戏剧”的新形式。索因卡同时是文学16.7万字 - 会员
论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及其实践
本书以伍尔夫文本的原创性研读为出发点,研究伍尔夫关于小说创作的非个人化诗学,剖析其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探究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对莎士比亚等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继承与创新,挖掘其与艾略特等同时代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区别,探讨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在其小说中的实践,以及分析其对陈染等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深刻影响。文学19万字 - 会员
唐宋城市转型与文学变革关系研究
城市作为人类的大型聚落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城市功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文化和文学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逐渐引领文学走向世俗化和大众化,从而引发了文学在题材、风格、体裁等多层面的变革;同时,文学也在能动地塑造着城市的形象与文化个性。在城市与文学双重建构的互动关系中,唐宋文人敏锐地把握住城市社会变革动向并以文学形象的方式来映现城市转型的影文学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