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绿茶
绿茶是最早用于品饮的茶,历史悠远,口感丰富,是历史上评价最多的茶。按照工艺,可以分为炒青、烘青、晒青等;按照采摘标准,可以分为芽茶、叶茶等。
2.1 龙井
龙井茶,产于江浙一带。尤以西湖龙井的名气最大,知名度也最高,同时,又获得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国家政策,使得西湖龙井隐隐有第一龙井茶的趋势,但就其本身在历史中的发展来看,又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2.1.1 西湖龙井

冲泡后的西湖龙井
1 产地
西湖龙井的保护产地,为现杭州市西湖区所辖行政区域,并且不得与其他产区的龙井拼配。传统产区为狮峰山、龙井村、云栖、虎跑一带,也就是古代相传的“龙井茶,虎跑水”,近年又新增梅家坞产区,简称为“狮云龙虎梅”,每个产区的茶都可以叫做西湖龙井。也可以按照产区命名为狮峰龙井、龙井村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梅家坞龙井。从采摘时间来看,采摘越早,味道相对越淡,且越早出产的茶,数量越少,品相越好。
2 简介
最早一批出产的西湖龙井又叫明前头采正宗西湖龙井,每斤干茶的芽头都要几万个。理论上,从上茶山第一天开始,一个有多年经验的熟练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半斤左右的鲜叶,大约4斤半鲜叶才能做出1斤干茶。再经过筛选、精制,去掉粗老黄叶,产量自然较少。所以出产早、品相好的头采茶,价格也自然最高。
如果要求口感好,又不着急品饮当年新茶的话,头采之后的明前茶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此时茶树日照时间短,芽叶中的浸出物相对较少,虽口感偏淡,但等级相对合适,价格又比明前头采低了很多。如果平时饮用,要求又不高的话,可以选择雨前茶,相对于明前茶的清淡口感,雨前茶显得醇厚一些,香气也相对更浓,可以推荐给平时要求不高又喜欢龙井的朋友。至于夏暑茶,有兴趣的茶友可以尝试,但并不推荐。

西湖龙井干茶

西湖龙井汤色

西湖龙井
小贴士
其实从品饮的角度来讲,口感淡并不是衡量茶品的标准,有人喜欢清淡的,有人喜欢味浓的。所以,适合自己的口味,才是好的。相对价高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相对价低的,未必不喜欢。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1 西湖龙井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2.1.2 大佛龙井
1 产地
大佛龙井产于浙江省新昌县附近,属越州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按采摘的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其干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形似碗钉,色泽嫩绿鲜润,滋味鲜醇甘爽,香气嫩香持久、豆香为主、略带兰花香,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匀齐,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原料选用高山茶园的幼嫩芽叶,经采摘、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整理等工艺精制而成。

冲泡后的大佛龙井
小贴士
新昌全县年均日照时数达1900小时,特别是高山茶区,山头时有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生长。大佛龙井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1斤成茶一般需要4斤多鲜叶,才能制作出上好的大佛龙井。
2 制茶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等级较高的大佛龙井,全凭炒茶师傅在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法有抓、抖、搭、榻、捺、推、扣、甩、磨、压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使茶叶逐步包拢,略叠成扁条。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好茶。
小贴士
通常将大佛龙井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六个等级,特级又分为特1、特2、特3三个等级。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2 大佛龙井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在传统工艺中,炒制好的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生石灰块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十几天后,其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大佛龙井干茶

大佛龙井汤色
2.2 六安瓜片
1 简介
六安瓜片,干茶平伏匀整,入杯有声,汤色清澈透明,叶底嫩绿,香气清高,外形平展,无芽茎梗,叶色宝绿光润带霜,微向上重叠,形如瓜子,工艺独特,为绿茶特种茶类,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经典绿茶之一,也是绿茶中少数去梗去芽的片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三大现代主产地,集中在安徽六安的裕安、霍山、金寨等地,所产茶品叶片肉质醇厚,营养丰富。而品质最好的瓜片产地,则位于六安地区下辖的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产量以裕安区的最大,品质以金寨最优。齐头山蝙蝠洞所产,更是平时难得一见的极品。
2 采制
由于六安瓜片属于叶茶,需等到谷雨前后,茶树发芽出叶后才能采摘,遇到旱季,可能还要推迟一些,才能保证茶品口感。
六安瓜片每年采摘时间比较短,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一般不产秋茶。清明后,新芽长出三四叶才开始正式采摘,上午采茶,下午炒制,将采摘回来的鲜叶,经过摊凉、散热、手工扳片等过程,分为芽头、叶片和茶梗三部分,芽头做成银针茶,茶梗炒“针把”或弃去,叶片老嫩分开,炒好后拉老火,成形拉香,即完成六安瓜片的制作。

六安瓜片干茶

六安瓜片汤色
小贴士
一般谷雨前后的瓜片茶,偏重于清香,后期则香气稍浓。根据不同采摘条件和工艺,可以表现为栗香、兰香、奶香等香气,选购时需注意干茶色泽,汤水鲜爽度和回甘等细节。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3 六安瓜片各等级感官品质要求
2.3 黄山毛峰
1 简介
中国传统名绿茶之一,属烘青类绿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附近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钓桥庵、岗村、充川等地区的品质相对较好。其茶汤嫩绿黄亮,油润清澈,干茶芽叶肥壮,形似雀舌,色翠带毫,匀齐壮实。若用盖碗或玻璃杯开汤,汤面有白雾,香气嫩香持久,口感鲜爽、醇厚、甘甜,叶底肥壮。极品黄山毛峰,“金黄片”的特征十分明显。

冲泡后的黄山毛峰
2 采制
据1937年《歙县志》记载:“毛峰,芽茶也,南则陔源,东则跳岭,北则黄山,皆地产,以黄山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一般情况下,每年清明、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分为特级(又分三等)和一至三级,共六级,三级以下可称做歙县烘青。清明至谷雨前采制的特级品,当地也俗称“麻雀嘴稍开”,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一至三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级,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二级,一芽一、二叶;三级,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一至三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
黄山独特的气候环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条件。高等级的毛峰只采鲜嫩的芽头,为保证新茶鲜香,茶农上午采摘的下午制,下午采摘的当夜制。
传统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焙四大制法,采回来的鲜叶经短暂摊放后,再经高温刹青、理条炒制成茶。随后冲泡时,茶汤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绿茶浸出物、清香爽口,一杯茶即使冲泡五六次,仍香味犹存。

黄山毛峰干茶

黄山毛峰汤色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4 黄山毛峰茶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2.4 洞庭碧螺春
1 简介

冲泡后的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绿茶之一,相传已有千余年历史,早年间也叫“洞庭茶”或“吓煞人香”,清朝时因名称不雅遂改为碧螺春,属贡茶之一。其茶品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洞庭山地区,因此也称“洞庭(山)碧螺春”。由于太湖湖水常年蒸发,使得该地区气候湿润,林木茂盛,极易于茶树生长。
从茶树种植的角度来看,碧螺春茶树与果树按一定比例混合种植,让原本只有茶香的茶又混合了花果香,成为洞庭山碧螺春的一大特色,近年经过调整,更加细化了茶林和果林的种植比例。
小贴士
太湖洞庭山分为西山和东山两个地区,根据产区不同,一些老茶客又将洞庭山碧螺春进一步细分为东山碧螺春和西山碧螺春,如果对碧螺春没有特殊品感要求和习惯,则东西山碧螺春都可作为洞庭山碧螺春茶饮用,两山所产不分伯仲。
2 采制
洞庭碧螺春采摘有三个特点,一是采摘时间早,二是只用细嫩芽叶,三是净度高。刚采回的新鲜芽叶,经过精心挑选,去掉鱼叶和不适制茶的芽叶之后,当天采茶当天炒制。按照现行采茶标准,特级碧螺春只能用单芽和一芽一叶,一级、二级和三级洞庭碧螺春也只能用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原料,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通常情况下,每年只采春分前后至谷雨的春茶,之后再采摘的则与洞庭碧螺春口感差异较大。其炒制工艺为:鲜叶拣剔、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洞庭碧螺春干茶

洞庭碧螺春汤色
小贴士
成品茶分为五级: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二级、三级。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做到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洞庭碧螺春的成品茶,干茶条索紧结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白隐翠,香气淡雅,开汤后叶底色泽嫩绿,柔和鲜艳,汤色碧绿,独具花果气,香气袭人,嫩香持久,鲜纯甘厚,回味绵长,有“一嫩三鲜”之名,即叶底嫩,色香味三鲜。
小贴士
碧螺春茶的冲泡,多采用上投法,先注水后入茶。看着茶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仿佛置身江南水乡一般。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5 洞庭碧螺春各等级感官指标
2.5 太平猴魁
1 简介
太平猴魁属绿茶类,选用柿大茶为主要茶树品种的新梢为原料,要求芽叶完整,色泽嫩绿,新鲜匀净。经传统工艺制成,具有干茶扁平挺直、魁伟壮实、匀齐,毫多不显,苍绿匀润,部分主脉暗红,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灵高爽,兰花香持久,口感鲜爽醇厚,回味甘甜,独具“猴韵”的特点,叶底嫩匀肥壮、成朵、嫩黄绿鲜亮,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至三泡四泡幽香犹存,是中国的历史名茶之一。

冲泡后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在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都有产出,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其中正坑附近所制茶品最优,称为“正坑猴魁”,历史上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获金质奖章和奖状。20世纪30年代在玻利维亚等国展销,1979年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屡屡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评,并作为国礼在中国的国际外交过程中赠送给各国重要使节。
2 采制
每年4月中旬前后,谷雨至立夏时,当茶园中有10%新梢达到一芽三叶初展便开始采摘。选用一芽三、四叶,提手采茶,保持芽叶完整,使每批采下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基本工艺流程为:拣尖、摊放、杀青(理条)、烘焙(做形,分为三次,头烘、二烘、三烘或足火)、成品茶。

太平猴魁干茶

太平猴魁汤色

太平猴魁
其等级按传统分类,可分为:猴魁、魁尖、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便于发展,将太平猴魁茶分为3个等级,后随着近现代茶叶的发展和猴魁茶对质量的追求,由原来的3个等级,改划为5个级别,即极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6 太平猴魁茶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2.6 信阳毛尖
1 简介
信阳毛尖,又名“豫毛峰”,是河南信阳地区的特产,也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成品信阳毛尖具有“光、滑、匀、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特点,其干茶紧秀圆直,嫩香清高持久,鲜爽醇香,清香回甘,汤色嫩绿清澈,十分耐泡。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西段北坡和桐柏山区的东段北坡,地势南高北低,具有山地、丘陵的地貌特征,著名信阳毛尖的产地包括:当地的五云,即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即黑龙潭、白龙潭;一山,即震雷山;一寨,即何家寨;一寺,即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环绕,层峦叠翠,溪流穿梭,时有云雾缭绕。
茶园主要分布于缓坡、土层深厚、易耕作的丘陵山地,属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气候类型,季节气候明显,兼有山地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冲泡后的信阳毛尖
小贴士
现代信阳毛尖的保护产地,包括河南信阳市的平桥区、 河区、罗山县、息县、光山县、新县、淮滨县、潢川县、商城县、固始县等。
2 采制
信阳毛尖,是在规定的自然生态条件下,采用当地传统的茶树群体种或适宜的茶树改良种进行栽培、繁育的茶树的幼嫩茶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特定品质的条形绿茶。以其鲜叶采摘期和质量分为:珍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珍品、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均采用春茶制作,部分三级和四级茶品可以使用夏秋茶制作。
每年的鲜叶采摘,可以采用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两种方式。手工炒茶工艺为:鲜叶分级、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如采用筛分方法,分级过程可放在摊放后、生锅前进行。采用机械加工工艺时,制作过程为:鲜叶分级、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信阳毛尖干茶

信阳毛尖汤色

信阳毛尖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7 信阳毛尖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2.7 滇绿
1 简介
滇绿主产于云南地区,为当地特产绿茶,主要使用云南本地茶树品种加工制作,近几年随着普洱茶的普及而逐渐发展,从原料上来讲,由于茶树品种相同,鲜叶原料相同,所以和普洱茶生茶及当地大叶种晒青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从工艺上来讲,两种茶却属于不同类别。
按照绿茶的制作方法,鲜叶原料经过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经过高温处理过程,保留了茶中各类有效成分,但高温也破坏了后发酵所需的条件,导致茶品无法完成后发酵过程。其成品色泽墨绿至翠绿,部分产品有高香,入口有鲜爽感。
同时,和绿茶一样,在储存过程中,香气逐渐逸失,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无味。而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则需经过杀青、摊凉、揉捻、解块、日光干燥等过程才能做好,部分成品有苦涩感,需要经过后期陈化才适合品饮;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未经过高温杀青,经过温度、湿度的变化,内部开始发酵,根据茶品的不同,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会达到最好的口感。

冲泡后的滇绿
小贴士
无论从两种茶的加工工艺,还是从口感的角度来说,滇绿和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区别都很大。从叶底来看,滇绿由于采摘原料早,因此叶底相对较嫩,等级相对较高。而大叶种晒青茶则由于受传统工艺限制,多使用粗老原料,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后,开发出了使用细嫩原料的产品,但从大宗商品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晒青茶仍使用叶片制作,而非大量芽叶原料。
2 特色茶品
1945年开始,当地厂家仿照当时日本蒸青工艺,制作云针茶,并于1958年将工艺正式确定为半炒半烘。成品云针茶外形细直,色泽墨绿带宝色,清香显毫,口感清爽。再后,随着绿茶的逐渐发展,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使得云南茶叶只能依靠外销市场。
计划经济时期,云南省为增加当地收入,曾派出技术人员前往江苏地区学习当地碧螺春茶的加工技术,回省后用当地大叶种原料制作出了外形类似碧螺春的绿茶,名为香碧螺,相对耐泡,由于原料、产地和口感的原因,虽然外形相似,但价格相比洞庭碧螺春则低很多。80年代末,茉莉花茶兴起时,也曾将当地绿茶与茉莉花拼配窨制,取名茉莉香螺。
目前的云南茶叶发展,除了传统晒青毛茶和由此加工的普洱茶,也将滇绿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突出当地绿茶色泽绿润、条索紧结香高、入口香甜、饮后回甘,并且没有传统晒青茶苦涩的特点。

滇绿干茶

滇绿汤色

滇绿
2.8 茉莉花茶
1 简介
茉莉花茶是指以绿茶为原料,加工成茶坯后,由茉莉鲜花窨制(含白兰鲜花打底)而成的茉莉花茶。根据绿茶的原料不同,分为烘青茉莉花茶和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两类,其工艺过程是将茶叶和新鲜茉莉花进行混合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成品茶的茶香和花香合二为一,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窨制茉莉花茶所用的茶叶称为“茶坯”,根据茶坯等级不同,可分为两种:
·级内花茶,即采用大宗茶分级的茶坯为原料,窨制的花茶。
·特种花茶,即采用名优茶茶坯为原料,窨制的花茶。
大多数茶坯为绿茶,特殊茶品,也可使用红茶和乌龙茶。
窨制用的茉莉花,和绿茶一样,也需要预处理:鲜花进厂后,先用3目筛筛去青蕾、花蒂等,然后选择阴凉、洁净、通风场所,将茉莉花蕾及时薄摊散热,待花温降至接近室温时,再收堆升温促进鲜花开放,经过反复摊、堆,至八成花蕾开放呈虎爪状,才能窨制。

冲泡后的茉莉花茶
小贴士
一些大宗茶为了节省鲜花原料,也可用其他鲜花打底,即茉莉花茶窨制或提花前,先用少量其他香花窨制,经过转窨复火后冷却,再用少量茉莉花提香,完成茉莉花茶制作的全过程。
常见工艺为:茶坯处理、鲜花维护、窨花、通花、收堆续窨、起花、复火、转窨、复火冷却、提花、匀堆装箱。
2 感官品质特征
表2.8 烘青茉莉花茶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表2.9 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3 窨茶
窨制过程中,经过茉莉花吐香和茶叶吸香两个过程,使花香逐步渗入到茶叶内,形成花香和茶香相互融合的新型香气,普通茉莉花茶三、四窨即可提香包装,好一些的可以五、六窨,要求更高的特种花茶,还可以七窨后再提香,茶品除了具有自身的香气和鲜甜滋味之外,还将茉莉花茶的香气衬托得天衣无缝,茶香、花香由内而外自然散发,浑然天成。
每次茶坯窨制完毕,都需筛出废花,添加新花窨制,再筛,再窨,重复数次。高等级茉莉花茶所用茶坯,嫩度好、芽料多,一级、二级茶坯可采用一芽一、二叶原料。等级越低,茶坯的芽料越少,叶料越多。更低等级和特殊用途的茶叶,以碎叶、残片、茶末为主,随着茶坯等级逐渐降低,茶汤的鲜灵感和茶香也逐渐减弱,口感渐浓重。

茉莉花茶干茶

茉莉花茶汤色

茉莉花茶
小贴士
选购茉莉花茶,可参照以上标准,以外形紧结墨绿、油润显毫呈宝色,或紧结显峰苗,匀整无杂,香气鲜纯持久、浓而不呛,汤色黄绿或嫩绿明亮、清香扑鼻为好。以外形不完整,芽叶断碎、香气较淡、口感粗松、苦涩感较重为差。
2.9 都匀毛尖
1 简介
都匀毛尖茶产自贵州省都匀市境内的团山、哨脚、大槽一带。境内山峦层叠,溪流交错,草木苍翠,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很适宜茶树生长。在1982年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还授予都匀为“中国毛尖茶都”的称号。
由于都匀毛尖品质出众,外形媲美洞庭碧螺春,内质可比河南信阳毛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了优质奖,得到了“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的赞誉。
2 采制

冲泡后的都匀毛尖
制作都匀毛尖的鲜叶,须选用当地优良茶树品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征,当天采摘鲜叶后,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提毫、文火焙干的工艺制作而成。高级都匀毛尖,干茶卷曲紧细、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黄绿明显,有“三绿三黄”的品质特征。
特级都匀毛尖,选用一芽一叶的原料,俗称“瓜米茶”或“雅雀嘴”的芽叶制作,要求叶芽完整,叶色淡绿或深绿,叶质鲜嫩,均匀洁净,采摘后及时制作,要求先闷后抖,多抖少闷,抖闷结合,做到捞得净,抛得高,抖得散,火中取宝,一气呵成。成品茶外形紧细卷曲如螺,白毫满布,色泽绿润,匀整有锋,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回味甘甜,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鲜活,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都匀毛尖干茶

都匀毛尖汤色
小贴士
解放后不久,贵州都匀哨角寨的村民采摘、加工了几斤鱼钩茶寄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品尝后批示:“茶很好,可在山坡上多种些,此茶可叫毛尖茶。”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10 都匀毛尖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2.10 竹叶青
1 简介

冲泡后的竹叶青
竹叶青主要产于四川峨眉山保护区及附近山区,口感清醇绵甜、香气平和雅致,外形扁平直滑,显毫如竹叶形,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浓郁,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匀,滋味清香绵甜,浓醇回甘。品饮时,如能采用峨眉山上收集的天然矿泉水冲泡,更能体现其口感。
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国际食品质量博览会上,竹叶青茶获金质奖。1988年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9月,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对茶叶“竹叶青”商标注册不当案件作出终局裁定,将“竹叶青”商标的专用权授予了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独家拥有。
于是,竹叶青三个字就变成了集公司、商标、茶品三合一的现代茶品标识。现在除了此公司,峨眉山产区还有多家公司采制和加工竹叶青茶,口感各有微小不同。

竹叶青干茶

竹叶青汤色

竹叶青
2 采制
峨眉山茶园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四周群山环绕,时有云雾飞腾,温度适宜,水量充沛,很适合茶树生长。每年有春、夏、秋等采茶季,但等级较高、口感较好的竹叶青都产自清明节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要求鲜叶嫩匀,形状相似,等级更高的只采摘单芽,形如黄瓜籽,大小匀净,无芽不采,每一等级芽形基本一致,分级制作,分级销售。
竹叶青的炒茶工艺,要求低温而适度,投叶量少,具体工艺为:鲜叶采摘、摊凉、杀青、辉锅干燥。其中辉锅干燥要求最高,手法采用勾、压、磨、挡、吐等五种交替运用,经三炒三凉才有好茶。
小贴士
高等级竹叶青茶,一般采用中投法,等级一般的可以采用下投法。水温控制在85~90℃,第一次注水量为茶杯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以便茶叶吸水舒张,根据等级不同,可于半分钟左右开始冲泡,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饮茶、三分情谊”。经过连续三次上下注水,使杯内竹叶青茶上下翻动,杯中茶汤浓度均匀。饮茶前,先闻香,再品茶,之后小啜一口,让茶汤在嘴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徐徐咽下,几分钟之后,仍能感觉其回甘和余韵。
2.11 金奖惠明
1 简介
金奖惠明,即惠明茶,是浙江传统名茶。主产区地处浙江省南部,瓯江支流小溪流域的山地、丘陵间,包括景宁畲族自治县红垦区赤木山惠明寺及际头村附近,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并在寺庙附近栽植茶树。”虽然建寺种茶较早,但交通不便,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至明成化十八年开始进贡朝野,寻常百姓很难喝到。

冲泡后的金奖惠明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后,才逐渐推广,销往华北、华南、沿海地区,茶名因其奖项而得,称金奖惠明,据《景宁县志》记载:“茶叶各区皆有,惟惠明寺及漈头村出产尤佳。民国四年,得美利坚合众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及金质奖,生产激增,全邑输出额岁达四五万斤。”
民国后期,由于战争爆发,惠明茶的制作工艺曾一度失传,而当地茶园也趋于荒废,仅有少量出产,用于当地村民换取物资。新中国建立后,重新发掘了惠明茶的制作方法,至1979年恢复生产时,共有茶园283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1979年出版的《中国名茶》曾记载:“茶条肥壮紧结,色泽翠绿毫显,汤色清澈明净,旗枪朵朵相列,滋味甘醇爽口,形味色香俱佳。”
2 采制

金奖惠明干茶

金奖惠明汤色
2010年,惠明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后,按照其品质特征,重新将其品质表述为“外形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浓高、滋味鲜醇回甘”,并且按照外形,分为卷曲形和扁条形两种。原料选用惠明寺保护区范围内,海拔300米至1000米的茶园内本地群体及适制惠明茶的中小叶品种制作,要求使用嫩度在一芽二叶初展以上的芽叶,保证芽叶完整,鲜嫩匀净。通常每年只制作春茶一季。极品惠明茶,为达到传统惠明茶的品质,还必须使用纯手工采摘。
小贴士
惠明寺旁南泉水,和惠明寺旁的惠明茶一样,也是惠明特产,其水质甘冽清凉,用南泉水冲泡的惠明茶,“一杯鲜,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韵犹存”,因此“惠明茶,南泉水”也成为了可与“龙井茶,虎跑水”媲美的茶界美谈。
3 感官品质特征
表2.11 卷曲形惠明茶各等级感官品质要求
表2.12 扁条形惠明茶各等级感官品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