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航模教练
2001年8月,电子创新实验室开放运行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实资处主动提出为电子创新实验室投资30万元。但需要履行手续,填写《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申报表》,我找冯驰商议这30万元如何使用。
图12 早期的航模实验室
冯驰,802教研室主任,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曾于1999年出任电子大赛总教练,我们曾在一起共事过。他给我出主意,这30万元除用于创新实验室补充设备外,可挤出一部分资金购买航模器材,用于今后开展航模活动,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原来,冯驰在中学时曾是航模爱好者,现在还对操控航模情有独钟,他还向我推荐了两位航模教练吕世英、刘文智。吕世英是“老航模”,时年64岁,已退休。刘文智是他的弟子,时年31岁。当时恰好“E唯协会”在21号楼的一楼有两个房间,共120m2,我把两位航模教练安排到那里,指导“E唯协会”开展航模活动,由此也引来了社会上的航模爱好者,多年沉寂的实验室热闹起来了,如图12所示。
吕教练是位慈祥的长者,他为人厚道,喜欢钻研,经常在《航空知识》杂志上发表论文,还在日本期刊上发表论文。听说我们要搞航模,为我们编写了25万字的《航空模型空气动力学》讲义,他曾以“航天烽火”为题应邀做客阳光论坛。后来由于年事已高,他退出了,他的另一位弟子李海波冲了上来。他与刘文智师出同门,又是好朋友,都是当年的少年航模队员,一起参加从地区到国家的航模比赛,是名副其实的专业航模运动员,后来留在省军体队当教练。由于受“文革”影响和突出奥运政策导向,中国的航模运动整体瘫痪,省军体队解散,恰好我们用人,从此两位航模教练就在我们实验室扎下了根,自2001年年底直到2010年,一干就是9年。他们都是能工巧匠,对于航模、船模特别爱好,在低空、低速飞行,空气动力学和复合材料的应用,机械设计加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曾承担部队、研究所的无人机科研;能在经费缺乏的情况下,造出成本低、性能好的空中和水下机器人。
当初,刘、李两位教练进入实验室,帮助我们指导学生是没有报酬的,也许有人不理解,没有报酬,他们图的啥,其实他们全凭对航模的执著爱好。搞航模铺的摊子大,工作环境乱,在家搞航模显然困难。而我们的实验室场地宽敞,再配备工具和器材,既满足了他们对航模制作的需求,又为我们培养了学生,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成为我们合作的基础,这种合作关系一直维持6年。在此期间我曾通过学生处金鸿章处长,一度为他们争取了勤工助学指标,有过大约一年的经济补偿,每月也就几百元钱。
2002年,在航模教练的建议下,我们着手组建了“E唯协会航模队”,首次在校运动会上亮相,在军工大操场上空放飞了一架伞翼机,如图13所示。此举一炮走红,取得了轰动效应。
图13 在军工大操场上空放飞的伞翼机
2003年10月,航模教练带领“E唯协会航模队”在黑龙江航空学会主办的航模大赛中获得最佳设计与制作奖。
2004年9月的建军节前夕,为配合国防教育日,按学校的要求,我们在军工大操场进行航模表演与航拍试验,一架伞翼机挂着吊舱飞上500m的上空,吊舱上装有摄像机,可以在地面对航拍实时控制,将空中拍摄的画面经微波传送到地面站的监视器,当时的邱长华校长与省军区的领导在41号楼观礼台上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表演。
2005年刘教练提出参加全国空中机器人大赛的提议,我们采纳了,结果在比赛中摘取了一银一铜,从此开辟了机器人赛事的新途径。空中机器人大赛刚结束,机电学院CCTV机器人教练王立权就找上门,请两位教练加盟他的团队。
2004年以前,航模教练挂在“E唯协会”活动室,与电子工艺实习实验室是近邻,这一摊交给电子工艺实习教学组王光伟代管。2004年,经学校调整,实习实验室划归到工程训练中心,王光伟等3人连同设备都过去了,由于航模教练挂靠实习组,涉及去与留的问题,工程训练中心不愿接收他们,信通学院态度也不明朗,他们继续留在“E唯协会”活动室。
2006年是峰回路转的一年,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先后推出人事代理和雇员制,为外聘人员开了个口。鉴于航模教练已经为学校做出了诸多的贡献,组队参赛,出手就赢,抓住这一时机,学院向人事处提出以技能型人才引进的名义聘用他们。时任实验中心主任的刁鸣多次与人事处交涉,终获成功,他们以雇员的身份进入我实验中心工作,当时的工资为800元左右,虽说不高,但这毕竟迈出了外聘人才的第一步,初步解决了“身份”问题,以后再图发展。
通过引进航模教练,不难悟出一个道理,高校教师未必都是高学历的人,我们引进的两位航模教练,没有高学历,但他们有极强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善于徒手制作电机一体化装置;他们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只要给出某个题目,他们很快就能拿出方案;经他们制作的机电一体化装置无须计算,选多大的电动机、用什么样的传感器、各种材料,都在他们心中,只画出一个草图就能施工,实验室就缺少这样的人才。我们在引进实用技能型人才方面尝到了甜头,在人事处的支持下,自2004年到现在,共引进实用技能型人才5名,他们是冯尧、刘日起、刘文智、李海波、陈文胜。在用人机制上,我深深地感到了“黑猫、白猫”论真的很实用。
由于刘文智、李海波两人在指导机器人竞赛方面成绩显著,学校于2008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待遇,还破格给予高级实验师的职称,工资也由1500元提高到2300元(三险除外),是刘志刚校长亲自督办的。刘校长在2010年学校实验室工作会议上说:“在实验室工作一定都是硕博吗?要量才使用,不论身份,按岗聘人”。
引进实用技能型人才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尝试,各校有各校的情况,但是我们学校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