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级教学基地到国家级示范中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9.阳老师

阳昌汉,1939年生人,信通学院教授。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后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71—2000年在我校执教近30年,曾获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优秀教师3次。2001年退休后,担任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副总督学,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继续发挥着余热。他在做好督导工作的同时,还在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上做了很多工作,深受学生的爱戴。

阳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在1980年就讲授“高频电子线路”,那时我刚留校工作,特别喜欢组装调试黑白电视机,要用到高频电路的知识,从兴趣出发,我跟班旁听他讲的高频课。到了2000年,听说阳老师面临退休,我又旁听了一轮。我打算找一合适时机讲授高频课,因此认真做笔记,也算是备课吧。后来我为2003~2005级学生讲授了3轮高频课,得益于阳老师的真传。他讲高频算是一绝,博采众长,自成特色,很注重讲课的风格和方法的改进,形成了以讲解功能模块为核心的特色教学模式。他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频电子线路》及学习指导,许多高校都采用,2006年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凝聚了他的教学经验与心血。

从1994年到现在,阳老师是电子大赛黑龙江赛区的专家组成员,每逢省赛,高频或无线通信的赛题都由他出,测试由他主持。

阳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更热爱学生,他与“信通科协”结下了不解之缘。

“信通科协”原称八系“学生科协”,2010年更名为“信通科协”,只面向信通学院招收会员,常年拥有会员150余人,占全院学生的50%。

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途径之一。从1993年开始,阳老师在讲理论课时就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科协”进行电子系统的研制,他提岀研制题目与技术要求,提供元器件并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随着实验中心入驻21B楼,“信通科协”拥有100m2的实验室,实验仪器比较齐全,完全由学生管理使用,学生受益面逐渐增加,但是阳老师的担子更重了。

他经常利用课余或节假日义务指导“信通科协”,没事就到“信通科协”转一转。他采用讲座、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解答学生的问题,也留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查资料。他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通过实验去论证。在4年本科学习阶段,“信通科协”的学生通常会有3年的时间泡实验室,多数学生可以研制十几项作品,主要包含无线数据通信系统、锁相环、DDS信号源、智能检测系统、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及电源等。阳老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如图15所示。

图15 阳老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

通过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的锻炼,学生们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宽,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成为全国和省级各项竞赛的主要参加者,高频和通信方面的赛题成为“信通科协”的强项。阳老师指导的电子大赛获国家一等奖3次,国家二等奖5次,省一等奖12次,省二等奖5次,多数学生出自“信通科协”。

阳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他关注学生的发展,经常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和爱好帮助其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个学生都应该是优秀的”,“学生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批量产品,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特长是教学的成功之处。”这是阳老师经常说的。的确,每个人都应该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成就完美,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成才,可谓用心良苦。

阳老师对学生包容,但从不纵容;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刻板。他经常通过教学督导听课时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他很喜欢和学生聊天,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久而久之,学生也不那么拘谨了,心里的一些想法都愿意跟他交流了。当他了解到有些学生到了二年级还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确定奋斗目标,应该怎样定位,应该怎样自主学习等问题后,便主动向学院领导反映学生的情况并到学生班级中去开座谈会。他针对每位学生谈出的一些想法,向学生介绍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发展概况,以及前几届优秀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与学生交流讨论。类似这样的座谈会,他每年都要参加五六次。

他还将自己的住宅电话告诉学生,让学生有问题、有需要时可以直接找他。每当他接到学生的电话,不管自己多忙,他都会尽快地与学生交流,提岀建议。他认为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成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合理要求,教师应该帮助解决。他每年都会为学生解答专业技术问题,写出国留学推荐信、免试研究生推荐信,以及各种科研立项的推荐信等,为学生本科毕业后是继续学习还是择业出主意。学生深有体会地说:“生活中难免会有些难题,怎么办,阳老师就是我们的排忧解难驿站,我们愿意向他倾诉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学者,能听一群年轻人的聒噪,并能真心诚意地帮你解决问题,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在学生眼里,阳老师更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大师典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每年的教师节、春节,他都会接到学生大量的祝福电话和短信。

花开花落,几多硕果挂枝头;春去秋来,多少弟子成栋梁。然而,阳老师依然孜孜以求,默默奉献。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风霜几十载。学生说:“这种爱,我们无以回报,但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人、成才,因为有您,阳老师!”

2008年年底,阳老师被评为学校感动校园人物。正如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网上的一篇文章记述的那样:十年如一日,情系青少年。阳教授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书写着老一辈教师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正是对这位已逾古稀之年依然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教授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