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戒除欲望修气场——欲海无边(1)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受到欢迎的,不戒除欲望,就好比是将气场扔到了洪水之中,是没有影响力的,只能是在无边的欲海里不断自我沉沦,直至溺水而亡。
1.放下欲望提升气场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向往、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欲望有很多种,以佛法的观点看,欲望的性质可分为三种:善、不善、无记。顾名思义,善就是好的欲望,比如助人为乐,勤恳好学等,这类欲望需要我们去发扬;不善就是不好的欲望,比如对权力、地位的过分看重和追求,这类欲望需要我们放下压抑;剩下的不记就是指不好不坏的欲望,比如正常的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等,这些欲望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和善恶之分,但是一旦和我们的贪、嗔、痴相应,就会变质演化为不善。
我们说放下欲望,其实指的是放下不善的欲望,因为善欲能带领我们走向禅的智慧,而不善的欲望却把我们领向罪恶的深渊。
气场是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来保证的,如果心中欲望太多,杂念太多,那么,我们的气场就会变得市侩和俗气,我们需要的气场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给大家良好感觉的,所以,需要放下心中的欲望,这样才能使我们心中正面气场变得强大。
《法藏碎金录》中写道:“谨观欲有二大患:固权宠而触祸机,饰私邪而涉畏途。知之善避百无一二,古今之大情也如是。”
意思是说认真地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欲望存在着两大祸患:一是为了巩固权势地位及所受到的宠爱而遭到灾祸,二是为了掩盖自私和邪恶而走上危险的道路。了解这个道理并且善于避开这些祸患的人非常少,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两个,从古至今大致的情况都是如此。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多的人都是因为放不下心中的欲望最终走向自毁之路。人为什么不幸福,为什么会堕入平庸,就是欲望所致,练气场就是要放下心中的欲望,使本心不被欲望所迷惑。
如何通过放下欲望来提升自己的气场呢?“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做。”就是要谦让少欲,分清善恶,不该做的事情就一定不去做。
我们常说“无欲则刚”,就是告诉我们要放下心中的欲望,要清心寡欲,这样才能“刚”。“刚”是什么?是浩然正气,是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坚不可摧的精神气概。当放下心中的欲望时,我们的心中就会生起善心,生起正气,从而让自己人气大升,气场大增。
当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有害的,“善欲”“善法欲”就是佛教认为应该肯定和培养的。善欲、善法欲,指对弃恶修善、自利利人及修习佛法、解脱涅、利乐众生等高尚理想的向往、追求。这种欲望是善心中精进的前提,被强调为成就一切善法、佛法的根本。
《瑜伽师地论》卷九七中说“一切诸法欲为根本”,《成唯识论》卷五说“谓欲为诸法本”,指一切事业由欲发起,“或说善欲,能发正勤,由彼助成一切善事”。所以说善欲是能给人带来好处的,是有益于我们培养正面气场的。
放下欲望,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要,而是舍弃不善的欲望,培养善的欲望,如此,才能使心中“清净”,让自己的气场有所改观。
从前有个年轻人,准备去禅院拜访一位老禅师,于是他早早地就收拾好东西上路了。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年轻人心情也很好。
走着走着,年轻人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是一位农夫把牛绳拴在了树上,农夫便去割草去了,牛却在一边一直打转。年轻人好奇心立刻起来了,开始仔细观察起来。发现牛是想去吃草,在绳子的范围内早已被牛吃得精光,牛便想去吃稍微远一点儿的草,可是牛绳拴在鼻子上,使牛怎么也前进不了,所以牛就一直在原地打转。
年轻人看到这一幕,就想去考考禅师,于是又继续上路了,终于到了寺院,年轻人进去后刚坐下就有人端来了茶水,一会儿,禅师也过来了。
禅师和这位年轻人开始闲聊起来,年轻人想到了今天看到的那只牛,便说:“禅师,您知道什么是团团转吗?”
禅师随口就说道:“皆因绳未断。”
年轻人突然目瞪口呆,十分惊讶,心里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向禅师说道:“禅师,您是怎么知道的?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拴在了树上,这头牛想去吃远方的草,可是绳子穿着鼻子,另一头绑在树上,它怎么也够不到,所以它就在那转过来转过去,身体摆得团团直转,就是不能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上来,没想到师父出口就道出了原因。”
老禅师听年轻人说完,哈哈一笑,说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百事啊!”
年轻人听完老禅师的话,顿时心里有所悟,想到:“是啊,我好像就是那头牛,在那儿直转,就是被这根欲望之绳一直牵着不得解脱啊。”
老禅师似乎看出年轻人所想,继续说道:“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其实,只要剪断这根欲望之绳,不就可以获得心的解脱、身的自由了吗?”
风筝再能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不就是因为有一根绳子将其束缚住吗?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被欲望之绳所困,不得快乐,不得自由。
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勾起了我们的欲望,而正是这根欲望之绳把我们弄得团团转。其实,只要放下欲望,我们不就能不被诱惑和牵挂所羁绊吗?气场不就能可以获得新的自由了吗?能量不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吗?
用禅修气场
佛教认为,众生放不下欲望,其实就是因为趋乐,那么,我们放下欲望首先要做的就是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就算你钱财万贯,可有时候就是没有真正的快乐,你疲惫于各种应酬,为家里的琐事而烦恼,不正是因为你的欲望所导致的吗?你在追求权力、追求地位、追求金钱的过程中放下了太多的东西,而唯独不放下心中的欲望,所以你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气场是源自内心的,强大的气场是装不出来的,所以想要练气场就得找回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来自哪里呢?就是源自你的内心,它从亲情、爱情、友情之中来,反映在你的心中成为快乐,放下你的欲望,多陪陪你年迈的父母,多陪陪默默关心你的爱人,多陪陪你活泼可爱的宝宝。从这里,你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才能不被欲望遮蔽双眼。
珍惜当下的幸福,珍惜眼前的快乐,不被欲望所驱使,才是正确的做法。等到你陷入了欲望的深渊,再次醒来时也许早已物是人非,学会放下心中的欲望,如此,你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平静和快乐,才能让你的气场变得清澈而阳光。
2.控制功利心获得正能量
什么是功利心?功利心就是一个人对于名和利追求的心理。佛家讲“静”,讲“无欲”,就是让我们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回归于“真”。功利之心太重,只会让我们在欲望的苦海中挣扎,难以将自己的气场发挥出来。
禅者修行,首先要做的就是舍弃浮躁之心,放下心中欲望,无欲则刚,止欲才能修禅。功名之心不除,就不能领悟禅之道。只有放下了心中的欲望,控制住了心里的功利之心,才能领悟禅的智慧,从而做到心如明月,进一步提升气场及能量。
贪无止境,恶无边界,功利之心不除,我们就会始终执迷不悟,难以解脱。一味地沉陷于功名之中,我们就无法体会超然物外、旷达而行的快乐。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关心自己,让自己过得快乐,让自己过得幸福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我们要掌握好一个度,当一个人过分追求身外之物,对身边的人和事造成影响并带来负面效果的时候,那就是不可取的,更不能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为自己辩解。
我们讲控制功利之心,而不是完全抛弃,就是因为在正常的范围内,关心自己、实现自我理想是没有什么不对的,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份心,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生机勃勃。
在佛家的名言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功名古今一鸡肋,美味哪知是祸根。”意思很浅显,就是说自古至今,功名就好比是一根鸡肋骨,食之无肉却舍不得将它抛弃,殊不知,它的美味正是招灾惹祸的根苗。
在现实生活之中,一些人整日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泊,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尊严,置自己的本性以及人格于不顾,在欲望之海中整日漂泊。
控制好自己的功利之心,坦然面对生活,把名誉和利益看得淡一点,反而可以成就自己的名声,不用委曲求全,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练就气场。
一个真正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绝不会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善待自己,让自己和家人变得幸福和快乐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功利少一些又有何妨?功利之心过重只能把自己引向欲望的深渊,内心永不会安宁。
气场不是在心烦意乱中练就的,能量不是在功名利禄中获取的,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控制好自己的功利之心,让自己从容一点,洒脱一点,让气场强大一点,让能量强盛一点。
佛家讲贪、嗔、痴,功利之心过重,不正是贪欲在作怪吗?一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也会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你费尽心思弄来的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不都是过眼云烟吗?学会摆脱和控制功利心,才能抛开贪欲的羁绊。
很多时候,我们气场不够强大正是因为我们的功利之心在作祟,它使我们的内心难以平静,使我们的气不能很好地汇聚在一起,从而不能有效地散发在别人身上,所以要想获得正能量,就得先控制好自己的功利心以及其他欲望。
我们都知道有一本书叫作《围城》,作者是钱钟书。钱钟书是一位很有气场的人,他的名字就和他的作品一样,享誉全球,可是,他本人却终生淡泊名利,视名利为粪土。
钱钟书出生在无锡,在他周岁抓周的时候,一下子抓住一本书不放,于是起名为“钟书”,而这个名字恰好验证了钱钟书一生都嗜书如命的脾性。钱钟书的《围城》可谓是一本经典,书中充满了机智、幽默和讽刺,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回味无穷。书中对结婚的比喻可谓是神来之笔,他说,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也因此名声大噪。
虽然钱钟书名气很大,但是他本人却对名利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他谢绝了一切新闻媒体的采访,包括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采访,当时的记者想尽办法去冲破钱钟书的防线,可是钱钟书然心一点儿不为功利所动,最后记者只能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无疑,钱钟书是一个气场很强大的人,生活中大家都会为他的为人处世所倾倒,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功利心更是控制得无懈可击。
80年代,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钟书去讲学,每周一次,一次40分钟,总共12次,酬金是16万美元,在待遇如此丰厚的情况下,在可以受到全球瞩目的情况下,钱钟书依旧不为所动,拒绝了邀请。
他的小说《围城》发表之后,在国内外都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新闻和文学界的人都想一睹他的风采,却都遭到拒绝。有一位外国女士曾打来电话,说是读了《围城》之后,深受影响,特别想见见这位作者,钱钟书婉言谢绝,但是她却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答道:“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视功名如粪土的气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功利心的控制,才让他成为文学界的翘楚,直到晚年,他依旧保持这种风格。
1991年11月是钱钟书的80华诞,在之前,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却一概坚辞——或许在他的心中根本没有名利这两个字吧。
功利心的控制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气场的培养却需要我们良好地控制功利心,所以,尽管不容易控制,我们也要努力将其控制好,如此,才能成就自己。
佛家提倡去除欲望,去除功利之心就好比去除了欲望中最重要的部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都是因为功利之心太重从而难以自拔,深陷苦恼之中,我们懂得了控制,那么自然就能将自己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用禅修气场
佛家讲无欲修禅,放下功利心即是放下心中的欲望,如此才能领会禅的智慧,禅修讲究的是“静”,放下了功利之心,才能拥有平常心,拥有禅心。
禅心告诉我们:平和的人生,才能活得逍遥自在。工作也好,休憩也罢,只要有一颗禅心,不为物欲名利所动,良好地控制自己的名利心,那么就能入佛入禅,就能体会人间的美好,活得逍遥自在。
美食家在尝尽山珍海味之后,反倒会怀念青菜和豆腐的清淡滋味,这也说明在他们的口舌中,“淡”才是人间永恒的美味和真味。功利之心就好比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反而容易让人得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反而是清淡的青菜豆腐,吃了能够长寿。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得透一点,淡泊一点。用清静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我们的匆匆岁月,有理想,可以去追求,但是切记不能被名利遮住了眼睛,懂得释然,懂得放下,那么我们才能活得自在。佛其实就在我们心中,只是有些人不善于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