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结果(百万册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果心态: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当有一天你的上司问你要某个结果时,你在执行前,不是考虑能不能成功,而是下决心即使失败也要执行,关键是建立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坚决贯彻执行决策,尽最大力量获得决策时所要的结果。

日产的戈恩为什么成功?

2000年,全球汽车市场一片萧条,日产尼桑公司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危急关头,公司高层空降了法国有“营救大师”之称的卡洛斯·戈恩来到日产,期待他妙手回春拯救日产。

在戈恩正式上台的就职演说中,他面对日产公司的所有股东和员工,面对众多的新闻媒体,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公众承诺——“180”计划:“1–8–0”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日产将实现的三个目标:截至2004财年,全球销售量增加100万台;运营利润率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零。该计划旨在实现日产的持续性、赢利性增长。

戈恩在演讲台上坚定地告诉所有人:“我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任何一点没有做到,我就出局!在提出这三个目标前,我没有说一个‘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经济环境良好、假如日元汇率降低……我已经决定,并已经承担责任,这是我的承诺!”

戈恩说到做到,不仅扭亏为盈,现在的日产就像变了一家公司。业界为之震惊,人们发现奇迹总是在这样的大师身上闪现,他必然有其成功的方法和规律,于是很多人去向戈恩求教。

有记者问戈恩,为什么在一上台之初就要坚定地锁定目标,不给自己后路?戈恩回答说,人们喜欢结果,因为它简单,谁都能明白,谁都可以去衡量。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结果承诺,于是人们对你的态度就会积极起来。人们会说:“好的,这很公平,给他一个机会吧!我们按承诺执行,他按承诺兑现,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为了结果。”

记者接着问:“我觉得对于你的目标来说,就是能够尽快地让日产扭亏为盈。但是对一个连续亏损了那么多年的国际性企业来说,要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达到这样一个愿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大家认同你的这种观点吗?他们相信你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吗?”

戈恩回答道:“我觉得在开始的时候,人们是持怀疑态度的——不是否定的态度,而是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戈恩这个外来人根本不了解日本、不了解日本文化、不了解日产,他能够使公司有多大的起色呢?面对这种怀疑的态度,我不想有反对力量和抵制情绪,因为我希望结果成为对我的支持,我希望信心建立在事实之上,信任建立在事实之上,但这并不是说说就可以实现的。制订日产复兴计划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对计划的实施结果做出承诺。”

那“承诺”对他意味着什么呢?戈恩说: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词,就是说,在你概括了公司所有要做的事情之后就必须要说:我作为公司的总裁承诺,公司明年要实现赢利,运营利润率要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债务要得以削减。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有一些量化的指标。”

“承诺就意味着如果达不到目标的话,我就要辞职,不能再做第二个计划,也没有第二次机会。我只有一次机会尝试,成功了就好,如果不成功就要辞职,由其他人来接替。从一开始情况就很明确,所有的人都知道,我要完全参与这个计划中,而且所有的经营委员会成员也要参与进来。因为我们不会有第二个计划。第二个计划只能由其他人来做,所以从一开始形势就很严峻。”

没有“假如”,只有“必须”,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结果,不实现就辞职!这就是戈恩执行的逻辑。因为“假如”听起来很有逻辑,但获得支持的是我们对结果永不放弃的决心:既然锁定了目标,锁定了结果,那么我们对于结果,就不是“要”,而是“一定要”。

在结果面前,你需要一个“一定要实现”的决心。

“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

信息技术(IT)业界流传着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的一句名言:“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这句话,也正是当年李健熙下定决心带领三星集团励精图治、发奋改革的真实写照。

1987年,李健熙从父亲李秉喆手中接过三星集团这个大担子,1993年开始重塑三星,并且提出了这个“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的口号。

当时,李健熙决心给沉睡中的三星一剂猛药,一个改革的信号弹。于是,变革就从改变上下班工作时间开始,将原来的“朝九晚五”变成“朝七晚四”,20万员工都将提前两小时上班。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变革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下不了这个决心,振兴三星的日子就会遥不可及。

三星人从此意识到“改革开始了”,很多人从以前的闲散的心态中恢复过来,开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学习外语、培训进修,这些努力为日后三星集团拓展海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韩国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很多韩国大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举国上下损失严重,三星集团也难免受到影响。危机重重下,李健熙决心再次重整三星,他对员工说:“为了公司,生命、财产,甚至名誉都可以抛弃。”

李健熙拥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与决心,在他的带领下,三星集团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不断推进变革,获得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2002年年底,三星集团已经跻身全球IT行业前20名,连一向骄傲的索尼都对它另眼相看。

为了表明“一定要”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想要”,三星不惜将上班时间提前两个小时,20万员工的生活习惯从此改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健熙的变革决心之大。这就是结果心态的一个最好说明:成功者对结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达到。

史泰龙与桑德斯的1855与1009次失败

举世闻名的国际巨星史泰龙,在尚未成名之前,其实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但是,史泰龙没有放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好莱坞的明星。于是,史泰龙就去拜访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把自己的电影剧本给他们看,并告诉他们自己要演戏中的男主角。

那时,好莱坞总共有大约500家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史泰龙逐一去拜访过,但是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录用他,他总共经历了1855次严酷的拒绝和冷嘲热讽。

最后,总算有一家电影公司的经理被史泰龙的精神感动,愿意采用他的剧本进行尝试,并聘请他担任自己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片子就是《洛基》。

从此以后,史泰龙一炮打响,他演的每一部片子都十分卖座,奠定了他国际巨星的地位。在“成为好莱坞明星”这样一个结果面前,史泰龙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他经历了1855次失败,终于成功。我们有多少人由于没有成功的决心,不要说上千次,就是一两次挫败,就灰心丧气了。

这就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区别,普通人在结果面前只是“想要”,想想而已,得不到,也就放弃了;而执行型人才是“一定要”,不仅仅是在脑子里画一幅蓝图就算了,而且还要有将其实现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想要”与“一定要”之间,有着多大的鸿沟?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桑德斯上校,退休时已经65岁了,虽然他身无分文,却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

老上校不顾自己已经年迈,到处推销他的炸鸡秘方,希望有一家餐馆能接受他的方法。但是,听完桑德斯上校的介绍,十家有九家的餐厅老板都对他的秘方嗤之以鼻。

然而,老上校对于自己锁定的结果,不是“想要”,而是抱定了“一定要”的决心。在两年时间里,他被人拒绝了整整1009次,却仍然继续努力着,没有放弃。第1010次他成功了——终于有餐厅同意用他的炸鸡秘方。

很多人只看到史泰龙和桑德斯成功以后的光环,却不知道他们在成功前,曾经经历过1855次、1009次的失败。有多少人能承受这么多次的失败,又有多少人能在失败了1855次、1009次后,还是坚定了决心继续努力下去?

尊严首先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什么是尊严?尊严不再是大义灭亲、舍身救国;尊严也不是特权和专制。就个人而言,尊严是你让人尊重的言行;在商业中,尊严是你取得的结果和利益(当然是在合法条件下)。

尊严首先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比如,我计划在30天内自学完一本书,当期限到了,我没有完成,那我就失去了尊严。这样似乎言重了,但仔细想想,当你对自己都不负责的时候,你又如何对别人和工作负责,你又如何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这是最起码的。

这几天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我一定会完成自己许下的承诺。

不如每次给自己定的计划低一点,或者不对自己做出任何承诺,那我就没有这个烦恼了,那我就不会没有尊严了。呵呵,听起来很不错噢。

“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值得负责任的了!”重重一棒下来,我还敢那样想吗?没有人能对我的自由负责,只有我自己。

我想要有好工作,我想要有高工资,我想要父母安享晚年,我想要旅游-,我渴望这些自由。

所以在年轻的大好时光里,在大学的黄金时间里,我还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

不是把一切写下来就都结束了,行动才能创造结果,结果才能赢得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