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这是上海市教委第一批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基地中上海戏剧学院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的第一本“教育示范剧”教材。我们探索的中小学艺术课是具体的综合艺术课程,要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参与艺术创作,一个也不能少。但每节课只四十分钟,一个班又有几十个人,怎么办?为了在限时限刻的课堂上让人人参加艺术实践,基地首创“教育示范剧”这一全新的样式。我们先创作出二十几分钟一折的示范剧,从立德树人的思想内容到专业水准的表导演,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学生不但喜欢看,看了还喜欢演。这本教材就是帮助老师教学生演示范剧的工具书。
几十年前一些欧美人士发明了不要成熟剧本的“教育戏剧”,要学生都来从头创作,最好是演自己的故事;但那里的课堂时间同样有限制,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课堂上全班学生都参与创作戏剧,因此,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学校条件更好、班级更小,但没有一个国家在中小学普及了戏剧课,甚至连一个城市、一个区也没有。究竟有没有可能像音乐课那样普及戏剧课?这是个世界性的大难题,关键是在理念上。人类几千年的普通教育经验、中国数百年的戏剧教育经验、上戏七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加上近四五年来我们这个基地的实验经验都告诉我们,戏剧和教育有一个共同的人性基础,就是人的模仿本能。2500年前,大哲学家、教育家、戏剧理论家亚里士多德就在《诗学》中指出:“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罗念生译)这段话对于戏剧学和教育学来说,都是永远不应该忘却的经典之论。
从模仿入手几乎是中小学所有课程教学的普遍规律,也更适合中小学的艺术教学。全世界任何地方音乐课都是这样教的,用精选的成熟的音乐教材“练习曲”,一步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让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艺。示范剧就像音乐课的“练习曲”,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模仿入手分组学习表演“练习剧”,就可以对戏剧有切身的体验与了解。这些示范剧都是“韵剧”,从头至尾押韵,唱、念都朗朗上口,更好听也更好记好演。而更重要的是,学演示范剧能让学生学习通过角色进行当众表达,学习通过团队完成合作项目,学习从无到有创造新的世界。
雨果的《悲惨世界》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思想进步又深邃,人物丰满又感人;我们从这两部小说中选取素材,编出了若干折“韵剧”。本教材收入的是近年来演出最多的三折。这还只是教育示范剧的第一批项目,《悲惨世界》和《老人与海》的整体实验还没有全部完成,因为试点学校的老师们迫切需要有教材来帮助开展教学,就先推出一个还远非完善的简易版,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指正,我们再改进提高拓展。教育示范剧的另外几个系列如《鲁迅故事新编》《孔门弟子》《马倌的本领》等已经在进行教学和演出的多元化实验,待实验成果成熟以后,我们将推出结构更为严谨的教育示范剧系列教材,为戏剧全面进入中小学课程走出坚实的一步,也为解决戏剧教育的世界性难题做出中国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