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浦东健康产业发展背景和经验借鉴
一、健康产业的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一)健康产业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健康产业的内涵界定有不同的表述,如:健康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筹资机构和健康保险机构,而且包含提供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等(陈英耀,2003)。健康产业是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供产、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白书忠,2007)。健康产业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是与人的整体健康相关的产业统称。健康产业链分为传统、前端和后端产业,传统产业目的在于治疗疾病、改善健康,前端产业主要指与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持相关的产业,后端产业则重在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和健美(胡琳琳、刘远立等,2008)。健康产业包括和健康相关的制造业及服务业,其中制造业涉及医药、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服务业则包括医疗卫生、康复疗养等(沈玉良、景瑞琴,2011)。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把健康产业作为新的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出台了相应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重点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7)》(成办发〔2010〕23号)提出,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产业和健康制造经营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等;健康制造经营产业包括医药用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绿色食品、体育健身用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等。《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浙发改规划〔2015〕882号)提出,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规划依据浙江省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选择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
上述关于健康产业的不同解读和阐述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认为健康产业是大健康的概念、与人的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健康产业分为健康服务产业和健康制造产业等。在综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健康产业的定义如下:健康产业是基于大健康理念的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为目的,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涵盖健康服务产业和健康制造产业的行业总称。
(二)健康产业的基本构成

图1-1 健康服务业构成图
目前,主流观点普遍认为,健康产业可分为健康服务产业和健康制造产业两个大类。健康服务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落脚在“服务”上。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了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的总体目标。作为国家首个关于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文件,《意见》首次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基本定义,指出了健康服务业的三大核心构成: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以及五大外延支撑: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本课题组依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关于《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以下简称《分类》)的通知(国统字〔2014〕18号),提出建议纳入健康服务业产值测算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中心区域主要指医疗卫生服务,外围区包括健康管理与促进以及健康保险和保障,边缘(支撑)区主要指药品、器械、保健品等相关产业中属于服务业的部分(见图1-1)。
健康制造产业一般包括医疗装备和器械生产、药品生产、医用材料生产、健康食品生产、保健用品生产及体育健身用品生产等。
(三)健康产业的主要特征
一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健康是民生的重要内容,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健康需求是公众需求的重要方面,人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健康产业的发展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为根本前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健康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
三个链式联结:健康链-产业链-价值链。健康产业是三个链式相互衔接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健康链以人的健康为核心,覆盖与人的健康相关的各个方面。产业链以满足人的健康为目的,各种与人的健康相关的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和环节,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公众健康需求的路径。价值链以健康产业相互关联的产业层次和环节所构成的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
三个业态关系:经济产业、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业。健康产业发展具有经济产业功能,即能够为全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产值。健康产业具有社会事业功能,即能够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健康产业具有公共服务功能,即能够提供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服务。因此,健康产业的发展首先要着力激发整个产业的活力,又要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还要满足公众健康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初都是源于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而在发展过程中则逐渐过渡到对健康产业不同属性的均衡发展。
三个主体合力: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政府与市场作为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主体已没有争议,区别主要在于政府与市场所占的比例为多少的问题。一般来说,健康产业领域中既有公共产品(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又有准公共产品(如基本医疗服务),也有竞争性产品(如医药产品),还有纯粹私人产品(如大部分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产品)等。与此相对应,从公共品、准公共品到竞争性产品,再到私人产品,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弱,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强。对于公共品,一般可以通过政府直接举办机构予以提供;对于准公共品,政府可以通过直接举办的形式提供,也可以重点补贴供方或弱势群体,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对于竞争性产品则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于纯粹私人产品,则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总体而言,由于健康产业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政府都要承担规制职能,包括规划、准入、制定标准、监管以及部分价格的控制等。
二、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健康产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深化医改的现实需要,也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快速增加,健康产业正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程度,健康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在美国,最大的产业是服务产业,而服务产业中最大的产业是健康产业。目前医疗健康产业占到了美国经济的17%以上,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到2020年美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占到美国经济的25%。日本则将大健康产业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共列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快速上升,健康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2年中国健康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规模达到70155.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8%,未来几年据预测我国健康产业增长率将达到20%,发展潜力巨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若以2013年2万亿元的健康服务业产值为基数,相当于未来几年内健康服务业将增长3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26%。
三、健康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一)健康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课题组对国际上健康产业发展比较成功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见表1-1),总结了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表1-1 国际上健康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一,在经济发达的都市圈选址。很多国家将健康产业选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都市圈内。例如,在美国,3/4以上的现代生物产业资源集中在波士顿、旧金山、费城、纽约等9个都市圈,这些都市圈所拥有的医药企业数量、获得的科研经费、风险投资水平以及相关商业活动都远高于其他地区。再如,在英国,仅伦敦市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就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囊括了多家大型制药公司、世界级研究机构、医院和医学院校、生命科学公司、生物医学工程公司、临床研究机构以及保健产业企业。
第二,以医疗设施或科研院所为核心建设集群。国际上著名的医学集群,大多选择以医疗设施作为核心进行建设。例如,位于美国休斯敦的德克萨斯医疗中心(The Texas Medical Center)以各类医疗设施群为建设核心,根据2012年的统计,包括21家著名医院、6家儿科护理医院、8个专业护理设施、3所公共卫生机构、2所大学、3所医学院、6所护士学校、2所药学院、1所牙科学校、8家学术和研究机构和13个支持机构。又如,位于美国的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作为一家大规模综合型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将22家医院、400个定点门诊和医生办公室以及健康保险等相关机构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医院为核心的集团化发展之路。再如,位于英国伦敦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主要依托牛津、剑桥两所世界著名的大学,不仅为集群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人才,促进技术的转让和产业化,更通过品牌力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人才和资本。
第三,提供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主要是指优惠政策的增加以及限制政策的减少,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例如,美国波士顿医疗服务业依靠政府的研发税收减免政策促进了集群的创新和发展;英国的剑桥生物园依靠完善的投资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成为世界最尖端生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之一;迪拜健康城拥有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可以实现100%免税、100%外国所有权、无公司税、无所得税、无关税、无限制的资本、贸易壁垒和配额、竞争定价、诊所租赁服务。
第四,充分重视和利用教育资源。随着科技转化速度的提升,产学研关系日益密切,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国际上依靠教育资源提升健康产业发展的做法较为普遍。例如,美国波士顿地区依靠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怀特希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吸引和聚集了世界顶级的科研人才和企业,使波士顿成为著名的“医疗圣地”。再如,英国伦敦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了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两所著名高校以及英国医疗研究委员会(MRC)、巴布拉汉姆机构(Babraham Institute)和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等研究机构资源,成为伦敦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前提。
第五,重视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协同作用。政府拥有规划和政策制定的权力和能力,在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美国的北卡莱罗纳、纽约等多个州和地区把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有效地推动了这些地区健康产业的发展。英国政府通过成立12个地区发展委员会帮助集群尖端生物技术研发,助力剑桥生物园的发展壮大。有效的中介组织则能够在健康产业的发展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休斯敦德克萨斯医疗中心就是由基金会发起的,丹麦-瑞典生物谷学会对生物谷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波士顿医疗生物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以及马萨诸塞州生物技术委员会等中介机构在协调企业、政府和公共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健康产业发展国际经验的启示
第一,选址注重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健康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的特性对产业整体发展的规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具有更多种类、更大规模的健康产业基础,医药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较为密集,金融、投资体系相对完备,中介组织和机构相对发达,劳动力市场相对健全,用人机制也相对灵活,更加适合健康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第二,强化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健康产业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可以将高端服务作为特色,也可以侧重发展基础性健康服务。健康产业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健康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保持规模效应,扩大影响力。同时,必须要有若干一流的和有特色的健康服务,以保持健康产业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营造相对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健康产业发展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建设。投资软环境是目前制约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对发展健康产业至关重要。
第四,注重医教研一体化和健康产业特色的培养发展。国际上大部分成功的健康产业的建设都与大学、研究机构直接相关,注重研发和技术转化。要结合当地的地区特点和产业优势,强化与本地医学院校、研究机构、优势产业的联合互动,培养和形成健康产业的特色。
第五,强化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协同作用。在健康产业形成过程中政府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建设初期,政府的引导可以大大提高产业集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但是,政府在推进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限定职责范围,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为主,重视引导和培育健康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高效的中介组织在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调节各环节关联、催化集群总体效率和产出的作用。
第六,注重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联动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较为成功的健康产业均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产学研联动发展则应以企业为中心,发挥知名高校学科领军人物的积极作用,依托研究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力量。在此基础上,辅以可执行性较强的支持性政策,有力地促进健康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