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设施葡萄栽培的意义和特点
一、设施葡萄栽培的意义
设施葡萄栽培是在可控制的光照、温度、水分、气体等条件下进行葡萄生产,人为地提早或推迟葡萄的成熟期以及抵御某些不良自然灾害影响的一种特殊的葡萄栽培形式。因此,葡萄设施栽培在无公害生产中有其重要意义。
1.避免自然灾害和减少病虫害,容易生产出无公害果品
传统的露地葡萄生产,花期因降雨、低温、大风等不利环境条件造成坐果率降低,进入雨季后,各种真菌性病害如白腐病、霜霉病等发生,严重影响到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给葡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设施栽培中人为地为葡萄生产提供了一个较优良的环境条件,能够有效地抵御不良环境因素,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为生产无公害果品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2.提早或延迟葡萄的成熟期,调节市场供应
设施葡萄栽培通过对设施内的温度等条件的调控,可以人为地控制葡萄的成熟期。在1月中下旬葡萄休眠期过后揭帘升温,使葡萄在2月中下旬萌芽,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同一品种葡萄一般比露地栽培条件下提早成熟30~60天,延长了同品种的市场供应期,提早上市解决了市场淡季对葡萄的需求。
设施葡萄栽培除了可促成提早成熟外,还可推迟果实成熟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北省怀来县、山东省平度市等地区采用后期覆盖技术,进行红地球、牛奶等品种的延迟栽培,使葡萄的采收期推迟到11月下旬乃至12月下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所生产的葡萄果实的品质也比贮藏的果品好得多。
一方面,我国露地葡萄成熟期一般都集中在7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而此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而集中,给优质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大量葡萄集中上市,必然造成葡萄供过于求、销售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设施葡萄栽培调节了葡萄市场供应,防止果品过分集中上市给生产与销售带来压力,对满足水果淡季供应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3.改善栽培环境,扩大葡萄栽培区域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可通过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调控,延长葡萄的生长期以及创造适合葡萄生长的环境条件,扩大葡萄的栽植区域,生产高品质、无公害的葡萄产品。如我国的东北及西北北部寒冷地区,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不足,许多优良的鲜食品种不能正常成熟,限制了葡萄的发展与生产。而在设施条件下,葡萄生长期可以延长60天左右。如在我国北方哈尔滨地区,在设施内栽培红地球品种延迟到11月底采收获得成功,使许多大粒优质中晚熟葡萄品种在这些地区的栽培成为可能;在我国的南方高温高湿地区,一些欧亚种葡萄由于抗逆性差、易裂果,在这些地区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大棚及避雨棚栽培形式的应用,使一些优良的葡萄品种如乍娜、京秀、凤凰51、香妃、无核白鸡心、萝莎等在这一地区得以成功栽培,改变了只能栽培巨峰、白香蕉、康太等欧美杂交种及美洲种的历史。
4.高投入,高效益,栽培技术要求较高
葡萄植株体积较小,适应性较强,容易管理,栽植第二年就可以丰产,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更加适合于设施栽培。通过设施栽培,控制葡萄的成熟期,提早或延后供应市场,葡萄的价格和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如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设施栽培京秀、87-1等品种,第三年亩产量1500千克(1亩=667平方米),产值近3万元;河北省滦县商家林乡采用加温温室栽培乍娜、凤凰51等品种,亩产量1500千克,5月初果实成熟上市,每千克售价24~30元,产值高达4万元;辽宁省熊岳地区采用日光温室栽培巨峰品种,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上市,平均亩产量2000千克,产值亦高达4万元左右;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采用大棚后期覆盖延迟栽培红地球等品种,平均亩产量1500千克,效益达到2万多元;福建省建瓯市建州区用避雨棚栽培黑玫瑰等品种获得成功,亩产量1589千克,每千克售价8元,产值1万多元。
葡萄设施栽培要求有一定的设施条件,在生产中,一般较露地栽培每亩多投入几倍甚至几十倍。设施栽培可人为调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栽培环境不同于露地栽培,不能套用露地栽培经验管理设施葡萄的生产,要求采用配套的高新技术管理,才能获得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益。
二、设施葡萄栽培的特点
1.控制果实成熟期,调节市场供应
在设施条件下,可以人为地调控栽培环境因素,使葡萄果实成熟期提前或延后,甚至可使某些树种四季结果,周年供应市场。如一般露地栽培的巨峰葡萄等,6月初开花,果实于8月中、下旬成熟,在日光温室中,可以提前到2月下旬开花,4月下旬果实成熟上市。一些晚熟葡萄(秋红、晚红、秋黑)品种和巨峰、玫瑰香等中、早熟品种的2~3次果可在大棚中延后30~60天(10月下旬~11月中、下旬)采收上市。这对满足水果淡季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2.促进早果,提高产量
葡萄在设施条件下,各物候期提早,生长期延长,制造的光合产物多,成花一般较好。葡萄均能当年栽植,当年成花,次年结果或丰产。温室葡萄比露地增产1~2倍。
3.促进植株生长,获得高、稳产量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可有效防御花期低温、降雨、大风的侵害,从而使授粉、受精过程正常进行,坐果可靠,产量较高。此外,由于葡萄果实提前采收或生长期拉长,使植株贮藏营养积累较多,花芽分化早而完善。对次年早期开花、坐果和新梢生长有利。因此,能取得连年丰产、稳产。
4.预防自然灾害
葡萄在露地栽培时常常受到暴风、降雪、冰雹、晚霜、暴雨等自然灾害。或者虽然不是直接灾害,由于间接的原因也会受到损失,但在保护设施中进行栽培,可避免和防御这类自然灾害,获得高产稳产。
5.扩大种植范围
葡萄由于系统进化形成了各自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在自然条件下,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人工控制各种生态因子,因此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要能创造果树生育的条件,基本可以栽培各种果树。
6.提高果品的质量,生产“绿色食品”
设施条件下经过人工控制环境,大大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增加果实的着色。由于设施的屏障,基本隔绝了大气、工业、水等各种自然和人为的污染源。对传染性的飞迁性病虫为害,也有一定的阻隔作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打药次数和农药污染,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从而提高商品档次和质量。据张风岐报道,大棚栽培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露地栽培的为15%。据报道,设施栽培可增加葡萄果粒重、含糖量和果实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