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脾气太坏: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生活中需要阿Q精神

对我们来说,阿Q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在鲁迅先生的描绘下,他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对于阿Q精神,人们却褒贬不一,有人感到不屑,把它当作民族的劣根性;有人却崇尚于阿Q精神的积极性,甚至有人坦言:“生活中需要阿Q精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阿Q不仅仅出现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他还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或许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在阿Q身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任何挫败或生气时都会以虚幻的胜利感来安慰自己或欺骗自己。”由此而延伸,人们将这一种情绪调节法称为“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情绪是需要那么一点阿Q精神胜利法的。

在小说里,阿Q的形象看起来似乎很可笑,但是,在一个充满苦难的年代,阿Q只能以无奈的方式来维护自己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对此,有心理学家研究了阿Q的行为特点,并表示“阿Q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对人们调节心理或情绪十分有帮助”。当然,我们所获取的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积极面,比如,遇见令人生气的事情,幽默一笑,不仅快乐了自己,而且将快乐带给了别人。这样看来,阿Q并不是耍贫嘴,而是玩魔术,他所制造并享受到的快乐,实际上比那些所谓的有钱人更多。孔子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以求道为乐,他获得了其乐融融的生活。虽然,阿Q与颜回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游刃有余地掌握了快乐的哲学,学会了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的确,那些掌握了精神胜利法的人,是不会生气的,或者,即使心中有气,却仍然为精神上的胜利而变得快乐起来。

在未庄,阿Q是一个极其卑微的人物,在他看来,整个未庄的人都入不了自己的眼。赵太爷进城了,阿Q并不羡慕,还说出了自尊自大的话来:“我的儿子将来比你阔得多。”阿Q进了几回城,变得十分自负,甚至有点瞧不起城里人,遇到别人嘲笑自己头上的癞头疮疤时,阿Q也不生气,反而以此为荣,笑着回答:“你还不配。”

在未庄,阿Q经常被欺负,有时候,他被一些闲人揪住辫子往墙上碰,他就会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你还不放吗?”有人说:“阿Q,你怎么如此自轻自贱?”阿Q听了也不生气,反而自诩“自轻自贱第一名”,毕竟所谓的状元不也是“第一名”吗,那么,自己的这个名号似乎并不吃亏。

遇到与别人打架的时候,如果是自己吃亏了,阿Q也不生气,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于是,本来愤愤不平的心理也得到了满足,以胜利的姿态回去了。赌博赢来的钱被人抢走了,阿Q也不气恼,如果没有办法摆脱“闷闷不乐”,他就自己打自己,这样感觉被打的是“另外一个”,这样,阿Q在精神上又一次转败为胜。

精神胜利法就如同麻醉剂,让阿Q一次次摆脱内心的烦恼,变得无比快乐。阿Q依然是阿Q,面临绝望的物质困境,唯有用精神来安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依然可以用阿Q精神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受到了他人的辱骂,想到幸好失去内涵修养的人是他而不是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至少我能公正地对待一个人。以精神上的胜利来安慰生气的自己,这样一来,内心的愤怒情绪就会消失不见。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真是,差点儿被气死。”其实,人之所以被气死,主要原因是在于自己心胸狭窄。三国时期,周瑜才能过人,但终因自己心胸狭窄,在诸葛亮的“攻心”之下被活活气死,临终前,他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或许,周瑜至死都不知晓精神胜利法的存在。同样是拥有卓越才华的司马懿,却善于运用阿Q精神,即使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女衣”对其进行羞辱,司马懿却丝毫不生气,反而笑着对下面的人说:“孔明视我为妇人焉。”若无其事,将阿Q精神发挥到极致,由此,不得不承认,阿Q精神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生气,所以,学学阿Q精神,让自己“Q”起来。

脾气点播

我们可以说阿Q精神胜利法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如果我们能运用恰当,那么,良好的情绪会助我们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