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申请文书
文/北京公司 美国研究生部
留学文书是美国申请过程中必须提交的一样东西,通常包括一个简历(Resume/CV)、三封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以及一份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有的专业还要求申请人写一些固定题目,限制字数的小文章(Essays)。比如,金融专业有时会要求“描写你遇到过的在道德上使你进退两难的事情,对此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下面我就把这些材料一一为您解读。
简历篇
简历的内容通常比较固定,但是要注意Resume 和Curriculum Vitae(拉丁语)两者的细微差别,尽管它们翻译过来都是简历。在美国,Resume更强调与求职有关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经验技巧等,CV则更强调和学术直接相关的学习、教育和科研经历等。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要申请商科的同学,除了学习还要突出工作经验和领导才能,因此建议用Resume;申请一些研究型专业的同学,比如,生化专业更侧重科研背景和学习经历,因此应该用CV。
简历的基本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为了节省空间,建议学生把个人信息放到页眉里。
2.教育背景。就读的大学和专业,取得的成绩。基本上是从大学开始写起,高中以前的就不用写了,注意要言简意赅。
3.所获荣誉。建议这一项最好紧跟在教育背景之后写,因为这部分与教育背景直接相关,并且是简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把在学校以及社会活动方面的奖励都写进去。
4.重要经历。这是简历部分的重中之重,可以包括工作经历、学术经历、校园活动和校外实习等各个方面。
5.论文发表。
简历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简历切忌过长,一般要控制在A4纸一页之内,除非申请者确实有非常丰富的研究经历或工作经验,可以把简历扩展到两页以内,否则不但不会引起阅读者的兴趣,还会感觉拖沓没重点。这就要求大家对简历里使用的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都要谨慎考虑。
简历里是否需要贴照片也是一个讨论频率极高的老问题,对此,我持肯定态度。前段时间我和我们的美国同事Sam聊天时还说到这个问题。十年前,美国的简历不流行贴照片,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在避免因为照片可能会带来的种族歧视。而十年后的今天,美国越来越开放,之前担心的种族歧视问题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简历上贴照片的习惯又流行开来,更何况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的表现一直是不错的。所以,那些面容姣好或帅气,又比较自信的同学,为什么不可以贴照片呢?我们也曾经有过不少简历上贴照片的学生最后拿到了全奖的成功案例。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简历也需要与时俱进,那种简历不能贴照片的说法早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了。
最后,强调一下细节,简历里千万不要有拼写错误、文字格式错误等等低级错误。否则,就像天篷元帅掉到了地上,行头和内容再好,也都是自然灾害。
推荐信篇
推荐信作为文书中较为特殊的一项材料,很多同学在申请之前可能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知道美国人为什么要看推荐信。其实,西方社会使用推荐信是在社会信用体系较好的先决条件下采取的,推荐人用比较客观的评价和自己的名誉担保并推荐被推荐人,如果推荐情况与事实差别太大,推荐人自己的名誉也会受到牵连。
推荐人的最佳选择——熟悉你的牛人
选择推荐人,也是在选择信誉。中国学生的周围往往活跃着这样的两类人:一类是“牛人”,比如某某大学的校长或是某某院的院士,他们皆因地位高而突显其信誉。这些人原本和学生没有什么学术关系,但是有些申请人的家长很厉害,依靠各种关系找到了这些人为自己的孩子做推荐。另一类人,是学生的老师,他们教授学生课程,指导学生实验,我们称之为“熟悉学生的人”。可是这些老师通常知名度有限,缺少国际影响力。对比两类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大量案例表明,选择一个熟悉你的人可能更为实际和重要。所以,我们的意见是,尽量找“熟悉你的牛人”,当两者只能选其一的时候,就选熟悉你的人。千万别选一个对你一无所知的“牛人”,因为信任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的。
在国外,推荐信多是老师亲笔完成,而且要求学生Waive the right to access there commendation(放弃看到推荐信的权利)。但是有时也会因为要推荐信的学生太多,教授让学生先写推荐信的初稿,然后教授自己进行修改并最终定稿。而在中国,学生写完推荐信后找老师签字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做法,老师很少有时间帮助学生写作,更何况英语写作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也绝对是一种挑战。
由事例佐证评语
由此,我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站到老师的角度看待自己?推荐信需要写哪些内容呢?看似毫无头绪的问题,分析下来发现,推荐信的写作内容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或者说在某一些部分是有固定模式的。比如,推荐信的开头一定会介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彼此是如何认识的等等。随后,就是推荐人对申请人的各项能力的评价和推荐部分。以哥伦比亚大学的推荐信表格为例,要求推荐人对申请人的聪明程度、学习目标、学习潜力、研究潜力、英语口语和写作、独立工作能力、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以及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打分。而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推荐信中描述的内容,每一个评价都需要跟一个具体的事例,由事例佐证评语,会有更强的说服力。但千万不要把这些内容写成一个给三好学生的评语,诸如此学生学习努力、认真听讲、乐于助人等等。
推荐信要真实客观
在推荐信的写作过程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提醒:第一,推荐信的基调。推荐信通常是由老师评价学生,所以,这样的评价要内敛不要张扬,要客观不要激进。整体基调应该是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我们曾经见过一个学生自己写的推荐信,他以老师的身份写到:此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每当我进入科研困境的时候,此同学就成为我科研的动力和思想的源泉。看完之后真不知道是学生推荐老师,还是老师推荐学生了。
第二,推荐信中未必一定好话连篇,有的时候中肯的建议甚至些许的批评会让推荐信看上去更真实客观,但是所批评的东西一定是申请人可以改进的。比如,如果推荐人说学生抄袭作业,这个就是不可以改进的,而且在国外抄袭被认为是恶劣的品行之一。而如果推荐人评价学生在某一个领域上的知识不够丰富,有待提高,这就是可以改进的。
另外,推荐信无论是推荐人写,还是申请人自己写,一定要征求推荐人的同意,并且争取推荐人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切忌自己编造推荐信,伪造签名。
PS篇
PS在申请过程中的重要性,地球人都知道。如果申请是一场选秀,那GPA和GT成绩就是海选,是选手进入评委和观众视线的一道门槛,只要你符合基本的条件,就可以通过。而接下来在大舞台上的展示,才是你真正的show time。琴棋书画唱念坐打,十八般武艺一一呈现,为的就是要向对面正襟危坐的评委们发出最真诚地呼唤:选我吧,选我吧,我就是你们想要的那个。而PS就是这场演出,你获奖无数著作连篇,你刻苦钻研实践检验,所有这些努力都只是铺垫,都要通过完美精致并且打动人的PS呈现出来,而你要做的,跟超女快男们一样,就是打动教授们,让你晋级!
好的PS:主题先行
一篇好的PS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说主线。如同舞台表演者,你可以像张靓颖一样拥有天籁般的声音,也可以像贡米一样拥有讨巧的“明星脸”,有了主题,你才是你,才会特别,才会被记住。
很多来咨询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没有特别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是不是我的PS一定会很失败。千万不要如此悲观,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鲜明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主题。大家需要把视野打开,仔细地挖掘自己,你会发现很多闪亮的东西跃然出现。这其中可以包括你与生俱来的天赋,毕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儿时梦想的志愿。但是,无论你的PS主题是什么,一定要跟你的目标和学习领域相结合。比如,有人想要去美国读CS(Computer Science 计算机科学),将来建立一个信息完全、品味极高而无比强大的搜索引擎,Baidu就成了他的主题。有人想要去美国读传媒,将来成为一个探求真相和传播理念的文化使者,为祖国的民主进程和人类的文化复兴而奉献终生,那么,成为下一个杨澜就是她的主题。
当然,主题不一定要这样的宏大和气势磅礴,实际上,往往成功的主题都比较低调。我们要知道,美国老师不是要一个爱因斯坦,而是要一个有独立思想,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学生!PS的主题固然重要,然而它也是需要接下来的部分进行支持和阐述的,让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围绕主题,彼此契合,流畅而完整,这才是最好的PS。就像披头士乐队一样,不能没有列侬,也不能只有列侬。
内容:张显个性
PS的内容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定。再以选秀为例,如果你身材火辣但却五音不全,那你一定要表演跳舞而不是唱歌;如果你普通话很差但是精通美音、英音、澳音,那你一定要表演英文歌曲联唱而不是唐诗朗诵。正因为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PS写作的时候,会先给大家做一个信息表,在其中提出很多的问题,为的是帮助大家来思考和辨别,哪些是契合主题的信息,哪些是对申请有利的材料,哪些是会打动教授的内容。给大家一些信息表中的问题作为参考:哪个人物或者哪件事情,让你钟情于你的专业?是什么样的想法或者际遇,帮你坚定了到美国学习的梦想?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收获了怎样的心得?进行了哪些创新?在研究的过程中,你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在实践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和克服的?
不过,对于拥有多年留学指导经验的我们来说,很清楚大家看到这一大堆问题的时候,绝对不是思如泉涌,通常会是比较茫然而郁闷的。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的,需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需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重奏,而且在回答前一定要谨记,这是论述题而不是问答题。
所以,为了让大家在不丧失信心的同时还能挖到优秀的PS材料,并且避免闭门造车的状况出现,我们采用了最直接而有效的沟通方式:谈话。经过实践,它简直成为了PS材料的挖掘机,像打开埃及地下的宝藏一样,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申请者思想的大门被我们一一打开,而里面装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还是那句老话: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儿,请大家随时将这些丰富而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
实战分析
一位拥有5项研究、7篇论文、1项专利和24个课外活动成果的同学要申请计算机系的博士。我们在帮他整理了完整的材料信息后发现他做的东西特别多且杂,于是我们用三个树形结构图梳理信息,,构成了PS中的三条主线。从课内开发、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综合呈现了他的专业背景和经历。
而对于背景比较单薄或者比较相信沉默是金的同学,可就没这么简单了。有一位申请政治学的同学,就在这个行列。他就读的是中国第一的文科院校,条件很优秀,然而,他却对自己的PS一点思路都没有。在平时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把他叫到小屋里,像警察做笔录一样追寻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过两次深谈,惊喜地发现,我们可以从他的家乡背景(广西)聊到东盟,继而聊到中国的和平崛起;从他曾经在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实习过的经历可以聊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继而聊到两个国家从经济到政治的博弈,以及那个会说中文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从他的毕业论文,我们可以聊到台湾问题,聊到他的世界观,聊到那些去过台湾的学者们。不经意间,已经谈到了好几项现在中国国际关系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所以,学生不是没特点没的说,关键还是看引导者的水平。
文书,追求的本是一种和谐
一篇好的PS还需要有一个特别的结尾,使教授对你的好感瞬间变得波涛汹涌,录取你的愿望变得像干柴烈火,就好像一个演出需要有一个惊艳并且有力的ending。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些学校的教授每到申请旺季都会跑到深山中租一个靠近湖边的小木屋,为的是在审阅中国学生资料时可以荡舟湖上,从而减轻贫乏的文字带来的精神折磨,足见阅读中国学生PS的过程给予了他们怎样的痛苦。所以真诚地拜托各位正在或者将要进行PS写作的同学们,为了我们敬爱的教授们的健康,请不要再写像废寝忘食、早出晚归之类的故事,也不要再描述每天早上在操场或者小树林里背单词的场景,更不要再出现像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各科作业这样的词句。再有,不要总是引用逝者的话,不要总是描写从China Daily都能读得到的新闻,因为一个好的申请者要懂得获取,同时也要懂得贡献。这样做的结果总是让人觉得你是在刻意拼命地讨好和满足教授的要求,反而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大家最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的是,你的加入能够给这个研究团队带来什么,你能够为你未来的同学、课堂、院系、学校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和影响。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好的申请者和教授之间会像情侣一样,彼此需要对方,只有这样才会让教授觉得你们彼此契合,才能相信你们未来在一起会有很好的沟通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