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持续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我国公民伤亡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国际恐怖袭击事件的关注。恐怖袭击是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针对但不仅限于平民及民用设施的、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每年都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伤害。2017年以来,恐怖分子在全球各地频频制造事端,仅2017年上半年见诸报端的恐怖袭击事件就达41起。从图2-1的梳理结果可以看出,中东仍然是遭受恐怖袭击最频繁的地区;巴基斯坦、叙利亚和阿富汗国内政局的动荡严重制约其对恐怖活动的防控能力;恐怖袭击有向全球扩散的趋势;欧美国家也遭受到恐怖袭击的严重威胁。
图2-1 2017年上半年各国遭受恐怖袭击数量汇总
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打击恐怖主义传统难题依然存在。极端分子多选择人群聚集场所行凶,企图通过造成大规模平民伤亡向政府乃至整个和平世界施压。影响比较大的案例有俄罗斯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事件、巴黎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英国曼彻斯特的演唱会袭击事件等。从20世纪70—90年代,很大一部分恐怖活动针对的是安全部队、政府建筑和其他官方标志,但随着这些目标逐步得到加强和保护,恐袭已转向软目标,特别是人群聚集场所。近年来,恐怖分子活动更加猖獗,将巴黎、伦敦以及号称欧洲心脏的布鲁塞尔等地作为袭击目标。同时,相较于过去,当前恐怖袭击战术手段运用更巧妙、策划更周密、科技含量更高,因此应对难度更大。法国巴黎恐袭有6处地点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接连遭遇袭击。警方顾此失彼,感到警力不足,难以应对,显示出袭击者严密的组织能力、较强的行动能力和周密的策划能力。
恐怖主义出现从线下到线上、从中东向东南亚发展的趋势,应对难度加大。当前恐怖主义有从线下向线上发展的趋势,各界对于互联网反恐呼声高涨。英国曼彻斯特袭击事件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敦促包括科技巨头在内的安保机构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并清除全球互联网上的极端主义内容,协助政府当局打击极端主义。2017年5月,脸谱网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增加3000名雇员,以清除该网络上的有害信息。美国社交媒体公司推特也表示,正努力处理激进分子的理念在该网站上的传播,2016年下半年,该社交网站关停了近40万个账户。当前恐怖主义向东南亚扩张趋势明显。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估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700~1000名来自东南亚的圣战分子,而当前“伊斯兰国”(IS)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节节败退,造成这些人回国数量增加,并在归国后建立起极端组织。菲律宾南部有众多支持“伊斯兰国”组织的极端组织,它们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之间海域绑架勒索,并将赎金充作恐怖活动资金。CNN指出,IS恐怖威胁在东南亚持续升级,而菲律宾或许是“薄弱一环”。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海外利益日益广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联系愈加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中东作乱并外溢至各地区,对我国切身利益也就有了更大危害。当前国际暴恐新形势对我主要威胁,一是恐怖分子向我境内回流,或威胁我国内外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推进。二是暴恐势力对中亚、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不断渗透,影响我周边稳定。三是涉恐支恐跨国金融网络及互联网极端信息跨境流动,对国家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四是国内某些地区的宗教出现极端化苗头,黑纱罩袍在部分地区十分盛行,部分犯罪团伙以宗教为名破坏社会治安,境外极端主义渗透严重。总体来说,得益于我相关部门的努力,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好于西方主要大国。境外组织评估显示,我国所受威胁有所减轻。因此,面对威胁,我国亟须加强内外反恐措施,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适时推动国际反恐合作以妥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