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毛泽东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但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的思想又具有反复性。最初,他确定了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同时注重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方针。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毛泽东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中国发展“两步走”的战略思想: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在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同时,初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打下基础;第二步,再用5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58年后,毛泽东开始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形成了“以钢为纲”的赶超战略。他提出,要在15年内使钢的产量赶上并超过英国,再用20~30年时间赶超美国,后来又一再缩短赶超时间。这样,“两步走”战略被“赶英超美”计划代替,在这种不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国民经济的平衡被打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经过上述挫折,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又做出了新的认识,他指出,“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他的建议,重提中国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并做了时间规定,第一步用15年,即在1980年完成;第二步在20世纪内,即用20年的时间完成。现在来看,这次“两步走”的战略要求过高,但在当时纠正了偏激的战略路线,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中国的现代化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