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规律是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本质关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同其他事物一样,安全生产工作也有其规律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典型事故不要处理完了就过去了,要深入研究其规律和特点。安全生产问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其发生和演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必然联系。把握安全生产规律特点,按规律办事,是一道必答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要看得远、抓得准、有效果,行稳致远,必须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事故发生和事故处置的规律特点,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一、安全生产有规律可循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如在对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分析中,可以找到其事故发生过程、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管以及查处事故的规律。
(1)事故频发的四个原因
①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形同虚设;
② 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③ 公众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④ 对事故责任人的惩罚力度过轻。
(2)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四个环节
① 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即“抓住头,扎好根”;
② 切实加大抓早、抓紧小事故的查处力度;
③ 要落实“人家亡羊,咱们补牢”的防范措施;
④ 舍得投入精力、人力、财力,要花钱买笑声,不要赔钱听哭声。
(3)加强监管的四个“不”
① 事故苗子不轻视;
② 事故隐患不遗漏;
③ 事故报告不轻信;
④ 事故原因不回避。
(4)查处问题的四个“不放过”
①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② 事故责任没有得到追究不放过;
③ 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④ 干部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以上这些“四”,就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规律。经济发展务必切实抓好“安全发展”,带“血”的GDP坚决不能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监管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建设。特别要强调的是,日常工作不能被简报、汇报所忽悠。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纠正那些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大而化之的不良工作作风。少点空话,多办实事,少点会议文件,多做检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生产定律是安全管理之灵魂
企业员工是安全生产规律的发现者、总结者、应用者;企业员工是安全生产规律的实践者、发扬者、推进者。掌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律,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技术设备设施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安全生产水平就高,处理得不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始终不高。多年来的经济高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和积累来换取。粗放的发展方式,拉动了社会的不合理需求,也造成了超强度开采、超能力生产、超负荷运输,导致事故易发多发。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加强规划、设计,从源头入手把控风险,实现协调发展。2015年天津港“8·12”事故之后,宁波、大连等一些化工企业集聚的城市纷纷行动,开展城市或区域整体风险评估,探查风险源点,并依据评估结果,重新审视并修改城市发展规划,以期在风险可容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建设。
同时,还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中央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安全生产带来机遇。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在全国很多地方,安全生产成为调结构、去产能、补短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展化工、矿山行业整治时,把安全和环保、节能、质效等放在一个大盘子内统筹考虑,共同划定准入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这既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极大发挥了各部门之间的合力。
2.人与技术设备设施—为我所用
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投入使用,人与技术设备设施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准确掌握装备、技术、工艺的操作方法、危险特性,将其有效驾驭,为我所用。与此同时,秉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借鉴国内外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探寻先进科学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的路径、方法。
应建立合格产业工人培训机制,使其尽快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各地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建立配套培训机制,把安全操作作为一项必备技能,纳入产业工人专业培训内容、上岗必备条件、绩效考核内容。
应加强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寻找潜藏规律。由于我们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加之现有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一些事故、隐患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近年来,很多国家都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来研究事故原因和规律。我们应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加大对管理薄弱行业、领域、企业的普查“会诊”和监测监控力度,确定风险清单,对症下药,分类施策。
3.人与人—生命至上
安全生产问题的产生,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生产力不够先进、价值观念不够正确、生产关系不够合理等密切相关,同样也受到人与人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经营者与国家、政府、行业、社会和员工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改革使得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企业雇用的工人多数来自劳动力市场,经济利益成为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主要联系,劳动者在安全问题上的要求和呼声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反映;另一方面,劳动者文化素质依然较低,加之受社会功利思想影响,劳动者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相对弱化,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等现象突出,企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而同时,生产经营者与行业、政府、社会的关系,就如同被放大的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个别企业的正向需求和呼声往往难以对整个行业、社会产生影响,但其单纯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的行为,则易形成羊群效应。
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始终坚持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
三、安全生产定律是安全生产之依据
1.事故预想控制
根据以往的事故教训,结合当班作业现场条件、存在的问题,在班前会上,预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主动、超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案,对可能出的事故进行“预想”控制。
在事故预想控制方面,针对性地出台《班组班前会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各生产科室以及安全员都必须参加班前会,副总以上的企业领导进行巡回检查。车间主任、书记保证有一人参加班前会,班前会的时间不少于40min。班前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介绍上一班生产情况、存在问题,明确当班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指出作业现场中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各项工作、各道工序责任到个人;
② 业务科室对班前会内容进行监督,严格按要求组织安排班前会;
③ 安全员按照班前会安排要求,搞好重点工作、薄弱环节的现场监督和检查、监护工作。这样,业务科室通过参加班前会,清楚班组作业现场存在问题,能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安全员通过参加班前会,对当班现场监督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班组和管理科室之间真正做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能有效地对事故进行预防性控制。
2.作业过程控制
坚持“一会二检三查四标准”的工作步骤。
① 组织召开好班前会,严格对事故进行预防性控制,从而提高班中安全意识;
② 开工前检查作业现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先排查隐患后进行生产;
③ 当班生产中,班组长、安全员、质量验收员要进行动态检查和监督;
④ 班组职工要严格按岗位作业标准化作业标准进行作业。
为了加大现场监护力度,强化安全责任,切实搞好现场管理,使“四位一体”、现场评估、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针对性地制订车间“作业地点‘四位一体’、现场管理评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全车间所有作业地点作业前必须由跟班干部、班组长、质量验收员、安全员共同进行现场检查,确定作业地点是否具备开工条件,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对存在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四位一体”不到位,不准开工;“四位一体”牌板由他人代签名视为违章。对当班存在的隐患要现场详细交接,危及安全生产的必须及时停产整改。明确提出“跟班车间干部就是本班安全员”:跟班车间技术员不承担任何生产任务,代表主任履行现场安全员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职能,各班组不得安排跟班车间技术员行使生产管理职能,跟班车间技术员在现场必须与班组安全员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抓好现场管理。同时班组安全员对跟班车间技术员进行监督考核,跟班车间技术员安全效益奖由企业安监部门考核发放。
3.重点环节控制
作业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重点工序必须有针对性的措施,有班组长现场指挥,并由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监护。如重大危险作业工序,从作业前的准备情况,到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都得到位,确保不能有任何问题存在。
4.思想动态控制
职工的思想动态是安全生产的晴雨表,要加强月初、月底、农忙季节、节假日前后,婚丧喜庆日子里职工思想波动幅度的控制。危险性作业由于时间长、环境压抑,职工常常处于紧张状态。每到月底、月初这几天,上够班或将上够班的存在一种周期性的“歇歇脚,喘口气”思想,就会放松安全弦。家居农村的职工,每逢农忙季节,部分职工就会身在企业而心在田里。节假日前后或婚丧喜庆的日子里,职工精力涣散,思想波动大,自我约束就会松弛,安全最易出差错。因此,必须加强职工思想动态控制,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提醒教育,对安全上不放心的人实施重点帮教,考核后重新上岗。
5.全员联保控制
个体的安全主要依靠“自控”,即通过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提高自主保安能力来实现。同时实行“他控”和“联控”,即互保、联保制度,实行连带责任安全处罚。班组对个人要实行以安全行为工作质量、岗位系数的综合效果来评价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动态情况的考核,从而在每个人的周围形成立体交叉安全网络,人人时时处在“生产必须安全”的包围中。
总之,安全生产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安全生产规律的源头是控制好人的行为。因为,任何企业都是一个“人造系统”,都是通过人的双手和人的聪明才智建造起来的,也完全可以由人来掌控,这样,人的行为就显得格外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