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形意拳源自岳家拳
一、湖北省体委对岳家拳的挖掘整理
1983年,湖北省体委武术挖掘整理组暨黄冈地区体委武术挖掘整理组挖掘、整理出岳家拳,这给我国武术宝库增添了一颗明珠。过去我们也曾看过一些拳师教练“岳氏散手”、“岳氏连拳”,而此次挖掘中看到在黄梅、广济、蕲春等县的岳家拳与此大不相同。其特点是:拳路短、夹臂短手、动作朴实、桩沉步稳、带气发声、技击实用。当地老拳师一致声称,此拳为岳飞所传。
为了弄清岳家拳的历史源流,湖北省武术挖掘整理组会同黄冈地区武术挖掘整理组来到黄梅县,和黄梅县体委的同志们一起查阅史书、翻阅县志,走访当地群众和岳飞后裔,得知岳飞在抗金中,于鄂东一带活动频繁,时间较长。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岳飞任江淮招讨副使时,四子岳震随父从征,败李成、张用于黄梅。后走洪州,留岳震于黄梅。岳飞蒙难,五子岳霆来奔,兄弟两人隐居杨梅岭山区的聂家大湾,改姓鄂。现在岳氏宅院、花园,放马的“养马岭”,喂马的石槽等遗址、遗物,当地群众均能历历指点,加以讲述。岳震、岳霆的墓地,仍在附近山上的“老树坡”,墓碑在十年浩劫中被毁。挖掘整理组还深入到广济县农村,找到了岳飞的后裔,做了很多工作,看到了秘藏的《岳氏宗谱》,至今已传了27代。这里所练的岳家拳,就是当年岳飞为了增强士卒的身体素质,提高岳家军作战实力所创编的拳术。岳飞抓住紧张的作战空隙训练军队,所以此拳简短易学,讲究实效。岳飞在这一带作战频繁,岳震、岳霆在这里定居,所以“岳家拳”在鄂东留传至今,并且保存了当年的原始样貌。
在考察中挖掘整理组看到,这里的群众所演练的岳家拳形态,犹如当年岳飞胸怀“精忠报国”之志而训练岳家军时一样。正如黄梅县老拳师赵正球说:我们祖传20多代,从未向外边学过拳,一直在练着这样的岳家拳。岳家拳的套路经过精选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等。
岳家拳流传广泛,除了因为人们敬仰、怀念抗金将领岳飞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练此拳法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尽管金元时期严禁习武,但岳家拳仍能流传民间,以至千年而不朽。
南宋、金、元时期,岳家拳一直保持着古朴刚劲的风格。但至明末清初,有的在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意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岳氏散手”、“岳氏连拳”、“岳王拳”、“虎拳”等。不过这些都是岳家拳的分支,考其源流都是岳家拳一脉相承的拳种。
二、形意拳与岳家拳之渊源
通过对岳家拳的拳理考察及其与形意拳的对比不难发现:形意拳之核心拳理、桩法等,竟然与世代传承的岳家拳有着令人惊叹的相似性和不容回避的内在渊源。这种相似性和内在渊源成为武穆创拳的最强有力的内在证据(胡立峰,2013)。
(一)六合拳理与拳法
六合拳出自少林寺。宋朝周侗自幼丧父,母亲把他送入佛门指望他学成一门手艺,养家糊口,而周侗却偏偏喜欢练武。几年下来,他学成了六合拳及六合大枪,后将此拳传给关门弟子岳飞。岳飞把六合拳简化后传给手下的将士,将士们称此拳为神拳或意拳(李春光,2010)。
岳家拳(黄梅传承)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等一系列拳法套路,而其中最基础的拳法当属“六合”,也就是岳家拳之六合拳。除了“六合拳”之外,岳家功夫系列还有六合单刀、六合枪等器械功夫。岳家拳谱记载:“六合主练外三合和内三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与形意拳之拳理经典岳武穆“九要论”之“六合论”完全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形意拳谱记载“九要论”之作者本来就是岳武穆,黄梅岳氏嫡传岳家拳当然传自岳飞不假,那么如此一来,岳飞创拳、著“九要论”、六合拳传世与岳家拳之六合拳、岳家拳之“六合论”再次得到相互印证。
(二)桩法、拳架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最基础桩功,三体式又名“三才桩”,坚持练习此桩功,可以增强人体的六合整劲,形意拳本身也因三体式之独特而与众不同。三体式步形的特点是“不丁不八”,而巧合的是,岳家拳的基础桩法也是“丁不丁,八不八”的柳叶桩。岳家拳的步法以柳叶桩为主,特点是脚踏中门,左右兼顾。拳谱有云“后脚紧,前脚松,不丁不八为真宗;进步快,立桩稳,双眸紧紧视其胸”,而“前脚紧后脚松,不丁不八”之要领也都是三才桩的要领。此外,岳家拳亦有象形之拳架,如虎抱头、龙形、鸡步等。有史料记载晚清高手李瑞东曾跟随岳家拳传人岳青山练习“五禽六兽一条龙”的“岳家心意六合拳”。
《中华武术》杂志1987年第4期载:“此拳乃岳家祖传,历来秘如至宝,十二形分为熊踞、狮跳、马奔、虎剪、猫形、鸡蹬、燕巧、鹰拿、鹤步、猴形、鹑撞、龙变。俗语云:五禽六兽一条龙,手法极其精妙。”“五禽六兽一条龙”加起来刚好是十二象形,虽然此十二形与北方形意拳十二形不完全重合,但是岳家拳与形意拳的桩法、拳架上惊人的巧合与一致性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杀的。除此之外,形意拳传承人步秉全在其《形意拳的鼻祖》一文中也详细论述到“岳氏双推手”作为一种母拳基因在岳家拳、形意拳以及其他与岳飞相关拳派中的体现。这些内在拳理上的渊源,是比史料更有说服力的内证,史料只能证其表,而内在拳理上的渊源却可以直达本质。
(三)浓厚的军拳风格
无论是形意拳还是岳家拳,都有着浓厚的军中拳法特点。军中拳法不同于江湖拳法,限于战场空间与实战格局,军中拳法具有朴实无华、快稳准狠、有进无退、多手法少腿法、多用直少用圆等特点。而这些风格都无一例外体现在了岳家拳与形意拳风格之中。
古传形意拳都是有进无退的打法,一步一拳,走路即是打拳,所以形意拳又称“行拳”。近人又编创出“退步崩”等退步打法,才改变了形意拳“有进无退”的格局。无独有偶,岳家拳竟然也是“只进不退”的打法,岳家拳强调“只有上步,没有退步,进则必胜”。
此外,由于军队作战并不适合腾挪跳跃,辗转空间狭小,因而岳家拳与形意拳又都有“拳打卧牛之地”一说,接敌近战,威力奇大。岳飞的一生正是军旅征战的一生,19岁从军之前,已经打下良好的武功根基,“一县无敌”。而在其随后20年的征战生涯中,亲历大小战斗数百,本人也在军旅生涯中得到丰富的战场实战历练,因此“脱枪为拳”,创造一路简单实用的军拳确是水到渠成之事。而形意拳与岳家拳同时具备的浓郁军拳风格在另一层面也得到互相印证。
(四)形意拳之“毒”与岳家拳之“残”
形意拳之“毒”是出了名的。形意拳之要领“三毒”强调“心毒如怒狸捕鼠,眼毒如饥鹰见兔,手毒如饿虎扑羊,明了三毒多一急”。无独有偶,岳家拳“八法”之首便是“残”,要求“容情莫交手,交手莫容情”。
岳飞创拳的目的和动机很简单,那就是抵抗侵略,在战场上给敌人以肉体上的消灭和心理上的震慑,岳家拳也强调“一击必杀”。军拳本来就是对敌作战的,如果战场上对敌人心慈手软,那么战争岂有胜利的可能。
(五)岳家拳之“意”
“形意拳”对“心意”的重视此处不再赘述。有必要指出的是,岳家拳对“心意”的重视程度并不逊于形意拳。岳飞谈兵时曾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岳家拳谱记载中,除了内三合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之外,在日常的练法中,岳家拳也有对“意念”的具体要求,强调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
此外,还有专门练气的气功法门和练“意念”的要诀,此意念也和“八法”紧密联系:“我在床上眠,似人立我前,思他手足动,我用推与牵;我在途中行,似人与我争,俨然他手发,我手不留情;我在筵前食,似人与我敌,恍然他手来,我手思逼吸;我与人共谈,恐人即粘缠,我心先防着,人来难上难。”该要诀对人的意念之重视,可见一斑。
在历史的拳法称呼上,形意拳曾被称为“心意六合拳”、“岳氏心意六合拳”,而岳家拳之六合拳也曾被称为“岳氏心意六合拳”,这恐怕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总之,形意拳与岳家拳在诸多核心拳理、功架乃至细节上的一致性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形意拳出自岳飞并非虚言,也并非托名。形意拳出自岳家拳,形意拳是在岳家拳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岁月由历代拳家不断总结、切磋琢磨、发展提高、逐步改进完善的结果。
三、戴氏心意拳与岳家拳之渊源
2014年,戴氏心意拳传人程庆余,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戴氏心意拳秘谱解读》一书。书中记载了戴龙邦后人、一代拳师戴魁(1874—1951)口述的心意拳创造与传承历史。
心意六合拳由宋朝岳飞所创,凡参加岳家军的都练此拳。用此拳与金兵作战时,能攻善守,使金兵闻风丧胆。岳飞被昏君奸相陷害后,岳家军解散,各回原籍。金兵占据中原后下令将心意拳列为禁拳,以致经过元、明两朝几乎失传。至明末,山西蒲州府永济县尊村人姓姬名际可字隆凤的,原在陕西做官,竟弃官走访名师。姬际可某日在终南山一庙宇中休养,偶见一岳飞塑像,因年久失修,泥皮掉落,露出一卷真书,名叫《岳王六合心意拳谱》,随即专心致志研究这一拳术,终得其真传。姬老师只传曹继武师一人,曹师亦是山西人,据传他也入终南山修行去了。戴魁还讲过,戴龙邦留传的材料中,曾叙述过曹继武老师向他传授了武术,临走前嘱咐他,千万注意武艺不要轻易传人。当夜不辞而别。
岳飞第29世孙,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岳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岳一峰,在《戴氏心意拳秘谱解读》一书的序二中写道:心意拳的创始人岳飞,以精忠报国著称于世。在抗金救国的岁月里,他领导的岳家军以少胜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并塑造了岳飞圣勇英武的形象。为了抗金的最后胜利,岳飞蓄集了“十年之功”,其中一功就是将自己早年所研练的“达摩易筋功”和前人多种功法融合、提炼、升华,变为简便易学实用的拳法,教授将士习练来增强体质和技能。这一拳法被时人称为岳飞心意拳法,简称为“心意拳”。因岳家军广练岳家拳,千百年来,不同地区、国家的志士仁人仍在习练传承着岳家拳,中国的北京、山西、河南、湖北、香港、台湾及美国和东南亚等地都有习练岳家拳者;中国的黄梅、南阳、新乡有岳家拳武术馆、岳家拳武术学校,新乡有岳家拳武术协会等。在山西祁县,心意拳被直呼为戴家拳;现湖北黄梅岳飞后人习练的岳家拳,被称为“岳飞心意六合拳”。岳家武术中还有六合枪、六合刀等。
岳飞创立形意拳的说法被广大武术家所接受(徐皓峰,2014)。孙禄堂所著《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刘殿琛所著《形意拳术抉微》,姜容樵所著《形意母拳》,薛颠所著《形意拳术讲义》等,都对岳飞创立形意拳的说法予以肯定。如刘殿琛写道:“形意拳术一门为最合军用,盖该拳为岳武穆所发明。”
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对姬氏武学的整理
长久以来,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同样承载、记录、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武学,被摈弃在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之外,其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排斥,传统武术文化的任何历史事件、人物、著作和文献资料等信息,从来未被各朝各代的正史从武学的角度予以正视、记述以及留存。原本是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学,只能以原生的状态在山野、乡村、道观、寺院顽强地生存和传承;许许多多传统武学的文献资料、著作、谱籍散落于民间。由于口传身授、记录抄写和秘籍自用等人为因素的局限,以及种种传承、收藏、保存条件的限制,许多记述传统武学理论体系、功法体系和技术体系的谱籍文献,在时间的长河中日渐散落、残损、佚失,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历史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源泉,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本源;探索、研究、发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遗存的文献典籍资料,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瀚海文化工作室对形意拳古拳谱进行了深度发掘,其中多为成书于清代各个时期的手抄本、抄本。这些珍贵的武术文献能够存留至今实属不易,由于在历史传承中,受保密、自珍心理的影响,许多武术文献在市面上难得一见,甚至人们闻所未闻。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于2014年出版了《武术古籍珍本文库》(第一辑)共10本,其中7本是形意拳古拳谱,包括:
1.《倚山武论》,作者姬际可。
2.《形意拳谱》,成书于清代早期,要氏家族誊抄于清同治年间,作者不详。
3.《七疾八正》,作者不详,成书于清代同治元年。
4.《六合拳论序》拳谱,作者不详,清代道光三十三年。
5.《六合形意拳谱》,清写本,作者不详。
6.《心意六合拳》,清写本,晋本,作者不详。
7.《六合拳谱》,清写本,冀本,作者不详。
以《六合拳谱》为标志的心意、形意拳谱和相关资料,是中国传统武术文献中,记录内家拳体系之传承、技术、本质、境界最完整的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创造性地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有机地融入传统武术文化中,建立起了传统内家拳术的理论体系,在中国传统武学文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山西姬际可(龙峰)开创的姬氏武学,是内家拳典籍系列中最重要的篇章,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武学的重要内容。
瀚海文化工作室对这一系列文献进行了校注,主要参考自:一是传藏于六合心意、形意拳各传系有代表性的早期抄本,如山西祁县戴家本族传人,戴氏河北弟子李洛能家传,李洛能在山西太谷、榆次等地传人,李洛能在河北传人等藏抄本;二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孙禄堂、刘殿琛、董秀升、薛颠等人的著作;三是姬氏传人四川金家功夫传谱、岳青山传人李瑞东传谱、河南心意马学礼传系藏抄的《心意六合拳谱》抄本等;四是瀚海文化工作室30多年来发掘、收藏的文献资料和最新考证、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相关家谱、家庭口传、友人追忆以及碑文、诏书、文书、正史、稗史、地方府志县志、著作、传记、诗词、小说等。
关于岳飞创立心意拳,《倚山武论》收录了《岳武穆形意拳要论》手抄本;《形意拳谱》开篇即云:“形意拳者,创自宋之武穆王”; 《七疾八正》记载,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明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 《六合拳论序》记有“而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两句,正是强调了《岳武穆九要论》的核心理论“一本万殊”与“万殊一本”; 《六合形意拳谱》记载,姬际可“访名师于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 《心意六合拳》记有姬龙峰先师遗训,心意六合拳“广传盛行于宋朝,为领兵元帅岳飞武穆所传”; 《六合拳谱》同样记载了姬际可得《岳武穆王拳谱》而创出“心意六合拳”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