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升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数字原住民,需要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

“数字原住民”一词由企业家兼作家马克·普林斯基(Marc Prensky)首创,他在200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该词,用来指代1979年以后出生的人。数字原住民描述的是在数字世界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个人计算机、电子游戏、平板电脑以及手机。例如,如今的高中生都是在谷歌公司成立后出生的,他们连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他们可能从来没有使用过图书馆的卡片目录(甚至是借书卡),而是使用即时网络资源来寻找答案,如搜索引擎、维基百科或YouTube。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时,现在的毕业生当年还是小学生;如今,七年级中80%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他们可以接触到大量内容与应用程序。这一变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各种设备的功能,更在于这些设备构建的虚拟平台和生态系统。有些人称如今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是“应用程序的一代人”。我经常听到成年人将现代技术称为“工具”,但数字原住民只将其视为环境的一部分,与我们这一代人看待“电”没有什么不同。我小的时候也不会将“电”视为一种工具,而是认为电就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普林斯基说:“数字原住民会以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处理信息。”事实是,如今孩子们能从某个手机应用程序中发现和学习的东西,比从任何教科书中学到的东西都更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普林斯基说,“就是老师们都在使用一种过时的、非数字时代的语言,试图去教一代几乎完全使用数字化语言的人。”目前的教育系统不适合当今的孩子,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也不适合当今社会的需求。

爱迪生科教片,非互动的学习是失败的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极速革新的世界里,似乎每天都有某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新创业公司,搬出一项新发明,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蓬勃的创造力和先进的技术,使得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者打破现状、改良低效的设计、升级过时的系统、重塑各个行业,但只有一个行业例外:教育。一整个世纪以来,美国教育体系没有发生任何革命性的变化。即使一些在学校和课堂层面上的革新试点反响不错,也几乎没有任何教育改革能大面积推广开来。

以前有位雄心勃勃的发明家,他已经拥有几项成功的发明,然后他把注意力转向了教育改革。和多数人一样,那位发明家发现教科书和上课都很无聊,并相信肯定有更好的方式来教孩子。他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体系陈旧落伍,需要重塑。随后,他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位发明人很喜欢他发明的教学方式,媒体也对其赞赏有加,宣称其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无聊的教科书将成为过去式。所有学生如今都将平等地学习,而我们的传统教室、一排排课桌、上下课铃声,以及讲台前站着某位老师讲课的方式,很快都将永远消失。这项发明被称为“科教片”,由托马斯·爱迪生于1911年首创。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爱迪生发明的教学方式明显没怎么奏效,因为学校和教室依旧没有太多变化。这是为什么呢?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在1879年发明了电灯泡,在1891年又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他以种种发明成功地改变了这个世界,却无法在教育上取得任何进展。如果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都无法克服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障碍,那如今我们有多大希望能够克服它们呢?究竟是什么发生了改变?

让我们先研究一下爱迪生的“科教片”教学方式出了什么问题,这样或许会有所帮助。事实上,一群知识分子早就预料到这项发明会失败,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名叫约翰·杜威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新奇,但并不实用。他知道,孩子们的最佳学习方式是互动式学习,他们需要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杜威认为,坐着观看影片里播放的内容与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的学习是一个需要积极参与的、社会性的互动过程,而不是被动观察。

自爱迪生尝试失败以来,成百上千的梦想家、创新者和教育改革者跟随他的步伐,试图推出各自的创新教育方式,使其成为新的主流模式。像爱迪生一样,无一例外,每个人都失败了。原因何在?杜威说得没错:将无聊的教学内容从一种媒介转移到另一种媒介并不会让它变得生动有趣,也不会对学习有任何改善。除非技术能整合已有的学习方法,能使老师们以更好的方式传授学习之道,否则就教育改革而言,技术即便拥有再大的潜力也注定会失败。要想让未来的教育拥有我们理想的模式和规模,就必须将技术和学习整合起来。令人欣慰的是,现有的和新兴的创新模式确实开始将两者结合起来,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就像灯泡——爱迪生这项真正改变了游戏规则的发明。但想要行得通,还需要做出改变。

如今,我在苹果公司担任教育副总裁已有很多年,也已经有4个子女、15个孙辈,因此,我有幸亲身观察到技术和创新是如何使教学和学习发挥其非凡效力的。我去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过最好的和最差的教育体系。我已经从事教育和科技工作50多年,见证了政府、地区、学校、教师、企业家和家长们尝试利用各种方式来改善教育体系。这些变革大概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改善现有教育体系的某些部分;另一种是完全替换成另外一套教育体系。而这两种形式都不太可能带来我们所需要的改变。

修复和替换,两种无效的变革思路

改善教育体系最常用的方式是短期修复策略,例如爱迪生的科教片。这种形式通常针对教育的某个特定方面,比如科教片就是为了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今,被称为“解释者”(explainers)的教育视频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解释者”通常选取比较枯燥的材料,把它们变成类似于纪录片的动画,一下子就让材料变得有趣起来。虽然这些视频生动有趣、内容丰富,但它们已经存在了数十年(记得动漫教学片《校舍摇滚》[Schoolhouse Rock]吗?),却仍没能给我们应该如何提供学校教育方面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我会将那些亟待解决的具体教育问题视为计算机领域的“错误”。计算机程序错误源自代码缺陷,会导致系统出现故障。为了修正这些程序错误,程序员可以重新编写整个程序,但这种方式效率很低。因此,他们开发了“补丁”,旨在快速修复问题。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教育领域。采用快速安装“补丁”去修复教育系统的“错误”,比起重塑整个教育系统而言要容易得多:只需要多做些试验、减少班级人数,并采用新的课程框架。毫无疑问,快速修正“错误”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你流鼻血了,那么纸巾肯定能帮助止血,尽管它不能解决导致出血的主要问题。所以说,虽然给教育系统打“补丁”并非全然无用,但它作用有限,而且这些修复工作往往只是很小的修复方案,难以扩展。“补丁”都太小了,根本无法解决教育领域的根源性问题,尤其无法解决如今数字原住民面临的教育问题。

另一种常见的改革方式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改革方式认为我们的整个公共教育系统已然千疮百孔,只有完全换成其他模式才行,比如私立学校、政府特许学校或在线学校等。在技术领域,这等于废弃整个计算机系统,然后建一个新的——当然,还得忽略新系统可能几年之内同样会过时。事实上,有一种颇为流行的想法,即所谓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指出,技术变革的速度非常快,新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就会翻倍!而且不仅仅是处理速度,事实上,所有技术都在以指数级速度革新。有多少次,你终于拥有了新款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是其他无线设备,一年之后就又完全换成一款全新的?试图紧跟最新的技术革新很困难,而且很昂贵。

教育也是如此。几乎每年我都会听到某位教育改革家说我们需要抛弃整个教育体系,从头开始。私立学校、政府特许学校和在线学校备受推崇,被认为是更好的教育体系。虽然一些教育模式有取得成绩,但事实上,它们往往与其试图取代的旧体系一样,都是静态的,而且和新技术一样既复杂又昂贵,还不能保证它们是真的更好,而不仅仅是不同。

世界在不断变化,因此,对教育体系查漏补缺,或是完全换成另一个类似的静态体系,都不可行。社会在变、领导阶层在变、技术在变、家庭在变、孩子们在变,人们的期望也在变。在某种程度上,这算是“摩尔教育定律”: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快,导致新一代的学生成长于与上一代不同的世界里,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需求。我们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与他们一起学习、适应和改变。

从被动的教育模式向主动的学习模式升级

和计算机一样,教育也需要一个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系统。就现今的状况而言,需要满足的是数字原住民的需求。此外还需要能力卓越、眼光敏锐的领导者来确保系统的整个设计、推行和落实都能与时俱进。到目前为止,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的教育体系已经过时,并且与社会脱节。教育体系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完全依赖于该体系,但这种体系一直以来单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就已经很吃力。修复体系(打“补丁”)或用新体系取而代之(从头开始)都不可取。教育体系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布线,升级教育操作系统,以便更好地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连接起来。如此一来,学校就能成为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沃土。只有通过对教育体系进行重新布线,即从被动的教育模式转向积极的学习模式,我们才能在变化出现时及时去适应,而不用担心所使用的更新使整个系统短路瘫痪。

重塑教育意味着直面当今教育领域的最大挑战:如何利用对学习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的技术手段,去创造个性化学习体验,以更好地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另一种方式去思考我们应如何激励、培养、发展、衡量和评估孩子以及老师。这意味着去理解和释放孩子的无限潜力,让他们去学习,去创造成功。

我总是对教育体系的要求苛刻了些,因为我爱它——至少我爱它所拥有的潜力。事实上,我认为教育体系对一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体系,但我希望它能适合所有孩子。而当年我需要适应的教育游戏如今依然存在,这也是导致许多不平等的根源所在。一切都能变得更好,我们所爱的东西也不例外。然而有趣的是,教育体系中阻碍我们改进的障碍,并非偶然存在,而是我们自己设计、亲手置入的。

 

给学习者的启示

1.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教师在使用一种过时的、非数字时代的语言,试图去教一代几乎完全使用数字化语言的人。

 

2.重塑教育的最大挑战:如何利用对学习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的技术手段,去创造个性化学习体验,以更好地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