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逍遥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悯农之争

当锣声响起的时候,杨起已经都快睡过去了。

好不容易打起精神后,他整理好自己的行头,准备交卷离开。

和他一同选择交卷的人倒也不少,不过除了少数几个一脸自信,大部分脸上要么一片惨白,要么唉声叹气,显然是做好了放弃治疗的准备。

“李兄,这次的试题好生奇怪,居然直接给出了一幅画!”

“确实如此,不过在下一眼就看出了此图的真意,乃是一群书生文人高谈笑论,于是写出了一首《文人论》!”

“《文人论》?难道主题不是农耕吗?”

“什么农耕?”

“难道你没看到书生文人的边上还有一个辛勤耕种的老农吗?”

“啊?”

……

走出贡院时,杨起听到了许多这样类似的对话,基本都是在谈卷子上“诗”的这个试题。

那些考生意见不一,有说主题是书生文人的,也有说主题是农耕的。

除去还未交卷离开的,这些已经交卷出来的在两个主题上的争论,二者大抵呈五五之数。

也就是说,不管主题是哪一个,写的另外一个主题的考生们会因为跑题而导致全军覆没,无缘下一场。

和那日一样,缪梓烟三人已经备好马车在贡院外等待着杨起。

见杨起走过来后,缪梓烟上前问道:“怎么样,今日考的如何?”

虽然说她不是很担忧,但是还是想确认一下结果。

“还行吧!”

杨起和缪梓烟说起了这次考试的异常之处,也就是诗的试题。

“竟是如此!”

缪梓烟有些惊讶,这种情况确实是第一次听到。

她想了想,说道:“大抵这次的主题应该就是农耕了,近几年周国内许多地方农业收成不是很好,听说有一些地方甚至因为粮食颗粒无收导致了民变!”

“那就是了,我写的就是这个!”杨起点了点头。

他把自己写的悯农念了出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听完这首悯农,缪梓烟微微一愣,而后有些感叹道:“这首诗写的真好,而今官宦人家以及富贵人家又哪知道粮食的得来不易,大多铺张浪费,可怜一些人却连一口米粥都喝不到!”

“谁说不是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也就是这种光景了!”杨起也感叹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缪梓烟默念了一遍,眼神中有光芒在扇动,显然这一句让她有些触动。

“对了,那词是考的什么?”缪梓烟问道。

“破阵子!”

杨起又把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念了一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你还当过兵做过军官?还想报效国家?”一旁的俞冰有些质疑的看着杨起。

比起诗,她更容易理解词的意思,再加上这首词的比较简单通透,所以她倒是也听出其中的意思了。

“有些事情,你没有经过不代表不能感同身受,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如果在你面前发生了这种事情,你也会有这般感想的!”杨起白了俞冰一眼,继续道。

“就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你不是祝英台,但是在看过她们的故事后,难道你无法理解祝英台的感想吗?”

似乎是觉得这个说法有几分道理,俞冰点头道:“有点道理!这个我还真的懂!”

缪梓烟对此倒是没有疑问,作为一个才女,一个文人墨客,她当然也知晓认同这个观点。

有些事未必要亲身经历,但凡你见证过,你听说过,这种感觉也会在你的心里萌芽而出,未必就感受不到当事人当时的真实情感。

“那你有这种感受时有想过做和那个人一样的事情吗?比如说去当个兵,上战场杀敌什么的?”俞冰忽然问道。

杨起还没回答,何雨婷已经面带惊恐的抓住了他的手,就好像他真的要上战场了一样。

“好了,冰冰你别闹了!”

缪梓烟有些责怪的看了俞冰一眼。

“快些回去吧,爹娘还在家里等我们呢!”

……

又是两日的批卷时间,不过这一次每个考官肩上的重担倒是轻了许多。

一千二百多份卷子,他们分担下来每个人最多百十份,而且试题就两题,一诗一词,就连内容都很少,他们批起来也相当轻松。

在批卷子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喝喝小茶吃吃点心,再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批。

“此图的意思虽以文人墨客居多,但是其重点还是以这个老农为主,竟然有这么多人没看出来,真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

“这也不怪他们,这也是第一次以图为题,他们会出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唉,可惜了,此人诗写的尚好,就是偏题了!”

“这几个倒是没有偏题,可惜文笔不行,连韵脚写的都极为糟糕!”

几位考官们不断的议论着。

宋乐已经看了十三份卷子了,其中有八份在诗上存在偏题,干脆被他扔在了一旁直接淘汰了。

而剩下的五份呢,虽然没有偏题,内容也还不错,可惜却不算是一篇佳作,不能让他眼前一亮。

在他拿起这第十四份卷子时,他忽然眉头一皱。

这一份卷子上似乎写了两首诗,只是有一首被涂去了,不过字迹的话还是依稀可以辨认。

本来如此卷面不整的试卷,他是想干脆直接淘汰了,不过下一刻,他觉得这个字迹似乎有点眼熟,却没有直接讲这份卷子扔在一旁,而是看起了上面的内容。

《悯农》

“《悯农》?难道这首诗写的是对农民的怜悯?”

宋乐心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念了一遍这首《悯农》后,宋乐先是一愣,而后不断的感叹了起来。

“是啊,未曾经历农耕之人,怎知其粮食来之不易啊!”

边上的陆考官陆大人听到宋乐的感叹,疑惑道:“宋大人为何如此感叹?莫不是看到了什么佳作,能不能让本官瞧一瞧!”

“你看!”

宋乐将卷子递了过去。

陆大人结果卷子,在看到上面的涂改时,他亦是眉头一皱,不过还是看起了上面的诗。

片刻后,他的口中传来了感叹:“这,这果然是一篇佳作!天下间除了农耕之人以外,谁知道农耕之苦呢!”

“确实如此!”宋乐点头赞同。

“咦,边上被划去的这首似乎亦是《悯农》!”

陆大人目光撇到边上被划去的这首《悯农》时,面带好奇道。

“哦?”

宋乐闻言也有些惊讶。

“我们且看看这首写的什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看到这第二首《悯农》的内容,陆大人面上隐有怒色。

“好一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子是在责问朝廷?真是好大的胆子!”

“陆大人息怒!”宋乐立即慰藉道:“这首诗虽然确实有些无礼,不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前些年周国一直在与北方的胡国交战,这一战就是数年!

“适逢农物收获之时,至少有七八成的农物被送入到战场之上。除去部分作为种子来年继续耕种以外,剩下他们留于自己食用的不到两成,这两成又怎么够他们一年的用度呢!若是家中人多的,但是田产又不多的,那就更吃不饱了,岂不就是农夫犹饿死吗?”

听到宋乐的话,陆大人的怒火却也散去了,脸上变成一脸严肃之色,宋乐讲的这些,他自然也知道也清楚。

要不是最后好不容易击退了周国,恐怕现在还在进行着战争,又有大量的粮食被送到战场上,从而又有一大批弄人因为粮食不足而被饿死。

这也是这次乡试以此为题的原因,欲告知世人农耕的重要性!

“除去其他,这篇《悯农》亦是一篇佳作啊!”陆大人不禁感叹道。

“自是如此!”宋乐点了点头,“本官好奇的是,既然此人已经写了前面那首《悯农》,又为何写出这一首呢?”

这才是让他最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