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理论(上、下册)(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初版序

当人类历史迈向21世纪的时候,我深信,这本书的出版是有重要意义的。我虽然不是传统的“历史主义者”,但是,在撰写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一种莫名的然而确实的“历史感”,一直或隐或现地然而又无可逃脱地伴随着。这本书是我多年来在东吴大学和台湾大学为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和“三民主义研究所”的硕士班和博士班讲授社会思想和社会理论的一个产品。西方当代社会理论,是西方各国各个时代社会思想长期发展的理论结晶,成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当代西方各门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脉络,对于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当代社会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共分六篇。第一篇绪论部分,主要从整体上论述当代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基本发展脉络及其探讨的主要论题。从第二篇到第六篇,按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主题性质,分别论述20世纪60年代后的“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在生活世界中建构的社会理论”、“系统功能论的重建和新发展”、“从结构主义到结构化理论”和“批判的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演变脉络。

从第二篇到第六篇,从内容和结构上来看,每篇大致又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都是从理论上集中地分析属于该篇各派社会理论所共同探讨的基本论题,这对该篇所论述的各个理论来说,具有某种导论的性质;第二部分则是具体地分别概述不同社会理论派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容。如果从一般社会理论建构和基本架构的特点来看,第一篇绪论中所探讨的基本论题是属于最高层次的后设理论部分,也可以称之为最抽象的理论假设(assumptions)部分,含有相当程度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成分;而后各篇属导论性质的第一部分中所探讨的主要论题,则是各个理论领域中的焦点,它们也同样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属于专门探讨领域内的主要范畴体系,有利于深入认识各个领域的基本问题。

本书所论述的当代各派社会理论,都严格地限于20世纪60年代后所兴起的西方主要社会理论。正如本书第一篇第一章开宗明义所宣称的那样,20世纪60年代后所兴起的西方主要社会理论,一方面继承了西方以往主要传统理论,另一方面又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于西方社会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经验,同时也吸收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最新发展成果,包含了极其复杂和丰富的内容,呈现出多元思想流派“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在论述这些社会理论时,本书虽然尽可能以更全面和更客观的取向和观点进行分析,但面对多元复杂的理论发展状况,也只能择其要简而述评之。

面对当代学术界高度活跃的创作风气及其多元而高产的作品,论述社会理论中的任何一个论题,都不可避免地要引证大量的数据。为了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和当代思想家们创作机器的高速运转的节奏,在参考数据方面,本书尽可能引用直到撰写时为止所能搜集到的最新出版品。每章之后都列出了所引证过的参考文献;在这方面,读者可以看到:引文绝大部分是八九十年代后发表的最新资料。

在整个的撰写过程中,爱妻敦煌和爱女高宁始终是我的精神支柱,她们给予我的支持和照顾,使我有可能安心持续地工作。

高宣扬

初版序于1998年1月23日

台北东吴大学外双溪教师宿舍

简体字修订版序于2004年11月11日

上海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