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希摩斯:英国内战缘由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前言

爆发于1640年的英国革命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宗教文化、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现代化历程都可以追溯到这段交织着新旧教派、议会与国王、英伦三岛之间各种阴谋诡计和残酷斗争的历史。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作为现代政治学之父,亲身经历了这段让人惊心动魄的战乱。身为保王派的他不仅在战乱中被迫流亡,更为国王被议会派砍头而痛心疾首。正是在对这段动荡岁月的冷静反思之中,霍布斯创作了政治哲学的不朽巨著《利维坦》,开创了现代国家的基本论证框架。《贝希摩斯》是霍布斯晚年直接以英国内战为论述对象的政治史著作。作为重要作家对重要历史的亲历亲述,《贝希摩斯》既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献,也是人类政治思想的一部杰作。

托马斯·霍布斯一生著述颇丰,包括历史、伦理学、政治哲学、几何学等方面。他在政治思想上的成就最为卓著,包括《利维坦》《论公民》《法之原本》《贝希摩斯:英国内战缘由史》(以下简称《贝希摩斯》)等作品,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贝希摩斯》是霍布斯晚年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书名以《圣经》中的陆地怪兽“贝希摩斯”命名,与以海上怪兽“利维坦”命名的《利维坦》一书遥相呼应。如果说《利维坦》讨论的是主权者“利维坦”的诞生,那么《贝希摩斯》展现的则是主权者“利维坦”死亡之后的景象。全书以英国1637年至1660年的政治动荡为背景,采用对话的形式讨论英国内战的原因,内战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霍布斯本人对内战的看法。

17世纪中叶,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陷入深深的危机。1637年苏格兰爆发起义,1640年11月3日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被迫重开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到1660年才结束,在历史上被称作长期议会。这次议会的召开触发了议会派对查理一世的攻击,并最终导致内战的爆发。从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到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这20年间,保王派与议会派发生多次武装冲突,国家的最高权力频繁易主。与此同时,在政治思想领域,各种政治派别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英国内战时期的政治思想派别可以大致分为保王派和议会派。保王派为国王的统治进行辩护,他们认为君主制是一种神圣的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应由国王一人掌控。绝大部分保王派都以“君权神授”作为他们论证的基础。这一理论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之所以应由国王一人掌控,是因为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拥有“神圣权利”(divine right)。国王的这一权利使得他拥有独占的、不受限制的、不可违抗的权力。因此,任何形式的分权和限权都是自相矛盾的。议会派与保王派针锋相对,议会派认为:第一,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来源。任何权力,其合法性都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同意。在国王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伤害了人民的利益和权利的时候,人民有权反抗王权。第二,国家的主权应该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三者分有,而不应由国王一人独揽大权。第三,国王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第四,国家应该实行混合君主制,而不是绝对君主制。

霍布斯在政治立场上是一个保王派,他所创立的政治哲学致力于为绝对的王权进行辩护。然而有意思的是,霍布斯同时也是“君权神授论”的反对者,他对王权的辩护借助了议会派的理论起点,即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利维坦》一书中,霍布斯从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出发,系统建构了为绝对王权辩护的契约论。在霍布斯看来,第一,王权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按照霍布斯对契约的理解,人们在缔结契约的时候,是两两之间缔结契约,将各自的权利让渡给第三方,也就是主权者。而主权者作为第三方,并没有参与缔结契约,没有让渡出自己的任何权利。因此,在契约签订之后,主权者仅仅是接受人们让渡出来的权利,而自己的权力并不受到任何限制,即使是法律,也不能对主权者进行限制。第二,王权是不可违抗的。霍布斯认为主权者不可能侵犯授权人的利益,或违背授权人的意志。因为,主权者的行为是得到授权人的绝对授权的,是代表了授权人的意志和利益的。授权人如果反对或者不服从主权者,就是在违背自己的意志。第三,王权是不可分的。霍布斯认为,如果国家的主权由不同的人分有,那就像国家有两个以上的主人一样,会将国家带入分裂和内战之中。因此,任何形式的分权都是不允许的。霍布斯在《贝希摩斯》一书中,通过对英国内战史的分析,深入阐释了这些政治观点。

《贝希摩斯》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直接导致内战的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第二部分,阐释国王和议会两阵营的书面论战;第三、四部分,勾勒出内战的历史梗概。可以说,《贝希摩斯》是霍布斯晚年应用自己成熟的政治理论对英国1640—1660年这段战乱的分析,是他在《利维坦》中所建构的国家学说的应用。

《贝希摩斯》一书写于1668年左右,霍布斯曾将书稿献给国王查理二世,希望能够出版,但碍于教会的原因,查理二世并没有同意。此书在1700年前出现了七个不同的手抄版本,现分别存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图书馆、阿伯丁大学图书馆、斯托(Stowe)大英图书馆、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都柏林三一学院和埃杰顿(Egerton)大英图书馆,其中都柏林三一学院有两个藏本。1679年出现了四个印刷版本,前三个标题为“英国内战史”(The History of the Civil Wars of England),第四个版本标题为“贝希摩斯,或者英国内战梗概”(Behemoth, or an Epitome of the Civil Wars of England)。1680年又出版了一个印刷版本,这一版本与1679年的前三个印刷版本非常相近。1682年书商威廉·克鲁克出版了一个新的印刷版本,他声称这是根据霍布斯在12年前给他的原稿印刷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霍布斯在1679年给克鲁克的信件得到佐证。霍布斯在这封信中说,由于陛下拒绝允许其出版,“所以我将它拿回来,并允许你抄写一份;在你抄完之后,我将原稿交给了一位德高望重并且博学的朋友,他在一年之后去世了”。在1700年至2010年之间出现了四个印刷版本:1750年的《霍布斯道德与政治作品集》(The Moral and Political Works of Thomas Hobbes);1815年由费朗西斯·梅泽斯(Francis Maseres)编辑的《内战时期的小册子》(Select Tracts Relating to the Civil Wars);1840年由威廉·莫利斯沃斯爵士编辑的《霍布斯英文文集》中的第六卷第二部分(这一版本是根据1682年的克鲁克版本印刷出版的);1889年由费迪南德·杜尼斯(Ferdinand Tönnies)编辑的《贝希摩斯》单行本,这一版本在1990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编辑者是斯蒂芬·霍姆斯(Stephen Holmes),这也是唯一一个以藏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手抄稿为根据出版的版本。2010年,克拉伦登出版社出版了《贝希摩斯或长期议会》历史考订版,这一版本系统考察了1700年以前的七个手抄版本和六个印刷版本,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比较。其标题沿用了藏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手抄稿。

本书译文根据1840年威廉·莫利斯沃斯爵士编辑的版本译出,此版本是基于学界常用的1682年克鲁克版本印刷的。与此同时,译者还参照克拉伦登出版社2010年的历史考订版本进行了校对,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在文中都已加注说明。译文还用〔〕对原文中指称不明、漏标年份之处做了补注,以使前后文义贯通。此外,为了便于读者查找原文,译者还以边码的方式给出1840年版的页码。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译者曾就一些疑难问题向各方面的专家请教:对于England一词的翻译,译者参考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的意见,在统称英伦三岛时翻译成“英国”,而在特指英格兰地区时,翻译成“英格兰”。对于容易混淆的“权利”和“权力”的用法,全书中原文为power的翻译成“权力”,原文为right的翻译成“权利”。另外,就文中出现的59处翻译难点,译者于201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访学期间,请教了霍布斯后期著作研究专家、2010年克拉伦登出版社《贝希摩斯》历史考订版的编撰者保罗·西沃德教授,并根据他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对于各位专家给予的帮助和指导,译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想翻译此书时的情景:八年前,孩子刚出生不久,工作生活颇为困窘。为了既不被孩子打扰,又能随时应付孩子的各种状况,我曾裹着被子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窗台上,藏在窗帘后面翻译,几近一年。今日,此译稿几经周折终于得以刊印,而小孩也已上小学,进入人生的新阶段。此中的辛苦与欣慰,只愿都能化作读者的满意与微笑。当然,译者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疏漏,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指正!

李石

2018年11月

“我们所谈论的英吉利平原上的战争比内战还要过分,而法律站在了罪恶一边。——”161[5]

Bella per Angliacos plusquam civilia campos, Jusque datum sceleri loquim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