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能选择题
案例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9岁,已婚,本科文化程度,某银行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有一子,15岁,某重点中学学生,中考前期因遭遇车祸做过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但耽误了中考,只能休学一年再考。求助者担心孩子的身体,更担心休学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很紧张。经常说:“孩子要是因休学影响了学习可怎么办啊!”晚上难以入睡,经常做很着急的梦,半年多来时常没有胃口,吃什么都不香。曾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近来总是忧心忡忡的,担心儿子的学业,担心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害怕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受这种情绪困扰,感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时常心慌、气短、出汗,身心疲惫:求助者近来经常请病假,把能推掉的应酬都推掉了。有时也知道明明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求助者为此内心十分痛苦,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外向,工作勤奋努力,人际关系良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1.多选:该求助者的情绪特点包括( )。
A.紧张
B.提心吊胆
C.害怕
D.忧心忡忡
【答案】ABD
【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担心孩子的身体,更担心休学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很紧张。近来求助者更是忧心忡忡的,担心儿子的学业,担心自己的工作,为房价上涨发愁,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
2.单选: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心理原因是( )。
A.注意力不集中
B.紧张焦虑情绪
C.内心烦恼痛苦
D.存在内心冲突
【答案】D
【解析】求助者有时也知道明明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表明其存在内心冲突。
3.单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 )。
A.严重心理问题
B.恐怖神经症
C.焦虑性神经症
D.强迫神经症
【答案】C
【解析】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反复并持续的伴有焦虑、恐惧、担忧、不安等症状和植物神经紊乱的一种精神症障碍。
4.单选:在本案例中针对求助者的情绪使用了系统脱敏法,其操作步骤不包括( )。
A.学会肌肉放松
B.构建焦虑等级
C.给予焦虑刺激
D.实施系统脱敏
【答案】C
【解析】系统脱敏法的步骤主要有:①学习放松技巧,重点是面部肌肉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6~8次即可学会;②构建焦虑等级表,从低(0)到高(100)级差应均匀,可依不同场景建立不同等级表,每级焦虑小到被放松所拮抗;③逐步脱敏,实物或想象,由小到大逐级循环脱敏(可反复)。同时应注意焦虑数不得高于25分,开始焦虑分数不得超过50分。
5.单选:在本案例中,构建焦虑等级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级差尽量大
B.级差尽量一致
C.级差尽量小
D.避免级差一致
【答案】B
【解析】构建焦虑等级表,从低(0)到高(100)级差应均匀,可依不同场景建立不同等级表,每级焦虑小到被放松所拮抗。
6.单选:本案例中实施系统脱敏时,正确的脱敏顺序是( )。
A.从小到大
B.大小交替
C.从大到小
D.随机选择
【答案】A
【解析】系统脱敏疗法由小到大逐级循环脱敏(可反复)。焦虑数不得高于25分,开始时焦虑分数不得超过50分。
7.单选:本案例中系统脱敏能否成功,关键之一是每级刺激引起的焦虑( )。
A.大到拮抗紧张
B.小到不能被觉察到
C.大到最大限度
D.小到能被放松代替
【答案】D
【解析】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成败的关键之一。
8.单选: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是( )。
A.条件反射
B.交互抑制
C.社会学习理论
D.想象放松
【答案】B
【解析】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即让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案例2.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长相一般,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今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某重点大学,在入学后的心理测验中,辅导老师发现其结果不太正常,遂对其深入了解。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入校时参加了心理测验,你觉得自己存在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就是我的同学嫉妒我。
心理咨询师:你的同学嫉妒你什么呢?
求助者:我是从农村来的,但我在班里学习好,长得漂亮,有很多人喜欢我,同学们就嫉妒我。
心理咨询师:哦!有人喜欢是好事啊,你能详细地说说别人怎么嫉妒你吗?
求助者:入学后,我就发现很多男同学特别喜欢我,有的还明确向我表达,我不想为此耽误学习,可别人喜欢我,我也没有办法,有的女生吃醋、嫉妒我,就在背后议论我。
心理咨询师:别人是怎么向你表达的?你怎么知道别的女生在背后议论你呢?
求助者:我入校时有好几个男生抢着帮我拿行李,还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学校的情况,班里的男生也很照顾我。女同学看见了就嫉妒我。
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
求助者:一个外系的男生也喜欢我,而且非常勇敢,有一天在食堂,他居然当着很多人的面就对我说“咱俩是老乡,以后多联系啊”,弄得我都脸红了。
心理咨询师:我明白了,别人在背后议论你是怎么回事啊?
求助者:女生楼一般不让男同学上来,可那些喜欢我的人就在外面喊我下去。我不想谈恋爱,就朝楼下喊“别喊了,别喊了”,宿舍里的同学不知道我不想谈恋爱,就用很异样的眼光看我,我不在时她们就在背后议论我,我一进门,她们马上就住嘴了。可她们在背后乱说,弄得外校的人都知道了,到哪里都有很多人看我,特烦人!
心理咨询师:你是感觉别人在背后议论你,还是听见什么了?
求助者:没听见,她们议论我不会让我听见的。
心理咨询师:我明白了,咱们再做几项心理测验吧。[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9.单选:咨询师说“你觉得自己存在什么问题呢?”,其目的可能是( )。
A.心理咨询的开头语
B.认为求助者没有问题
C.发现问题后要核实
D.确定求助者存在问题
【答案】C
【解析】在入学后的心理测验中,辅导老师发现求助者的结果不太正常,故咨询师在见面的时候提的这个问题,目的可能是对来访者进行了解,起核实的作用。
10.多选:咨询师说“哦!有人喜欢是好事啊,你能详细地说说别人怎么嫉妒你吗?”所使用的技术包括( )。
A.自我开放
B.面质的技术
C.内容表达
D.具体化技术
【答案】ACD
【解析】“哦!有人喜欢是好事啊”,属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也属于内容表达,是咨询师把自己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你能详细地说说别人怎么嫉妒你吗”,是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而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概念、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11.单选:通过对话判定很多人喜欢求助者的说法,最可能的是( )。
A.客观事实
B.钟情妄想
C.嫉妒妄想
D.难以判断
【答案】D
【解析】求助者说“自己成绩优异,长相好,有很多人喜欢自己”。但是根据案例,求助者成绩确实优异,但是长相一般,是否有很多人喜欢她,不得而知,故难以判断。
12.单选:“别人是怎么向你表达的?你怎么知道别的女生在背后议论你呢?”所使用的是( )。
A.选择性提问
B.责备性提问
C.恰当的提问
D.多重性提问
【答案】D
【解析】多重性提问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表现出咨询师缺乏训练,属于不恰当的提问方式。
13.单选:求助者反映的入学时的情境,最可能的是( )。
A.客观事实
B.钟情妄想
C.关系妄想
D.无法判定
【答案】A
【解析】案例中“入校时有好几个男生抢着帮我拿行李,还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学校的情况,班里的男生也很照顾我。”这很可能是求助者在陈述客观事实。
14.多选:在食堂听见同学的话之后,求助者的反应最可能属于( )。
A.夸大事实
B.钟情妄想
C.关系妄想
D.特殊意义妄想
【答案】B
【解析】钟情妄想是患者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的歪曲信念。一个男生当着很多人的面对求助者说“咱俩是老乡,以后多联系啊”,让求助者脸红了,认为男生喜欢自己,这是钟情妄想。
15.单选:求助者反映听到别人在楼下喊自己,最可能的是( )。
A.真性幻听
B.客观事实
C.假性幻听
D.无法判定
【答案】A
【解析】真性幻觉指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求助者的幻听形象清晰、生动、位置明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是真性幻听。假性幻觉指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而是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16.单选:求助者反映外校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情况,最可能的是( )。
A.思维被播散
B.夸大妄想
C.思维被洞悉
D.被害妄想
【答案】D
【解析】求助者反应宿舍的同学在她背后乱说,弄的外校的人都知道了,这种情况属于被害妄想。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坚信周围的某些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
17.选:求助者出现的异常症状包括( )。
A.思维被播散
B.关系妄想
C.思维被洞悉
D.钟情妄想
【答案】BD
【解析】求助者的关系妄想体现在把与她无关的事情认为与自己有关;求助者的钟情妄想体现在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非常喜欢自己。
18.多选:根据对话,需要进一步收集核实的资料包括( )。
A.家族史
B.是否长得漂亮
C.既往史
D.是否成绩优秀
【答案】AC
【解析】案例中清楚地说明求助者长相一般,成绩优秀,但是家族史和既往史没有提及,需要进一步收集资料。
19.多选:根据对话,可进一步对求助者实施的心理测验包括( )。
A.LES
B.BPRS
C.CRT
D.MMPI
【答案】ABD
【解析】CRT是联合型瑞文测验。求助者成绩优秀,故无需做CRT智力测验。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和MMPI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有助于对求助者的精神病性问题进行评定,LES生活事件量表可以评定求助者生活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
20.单选:根据对话,对求助者较为合适的处理是( )。
A.商定目标后开始咨询
B.与上级咨询师协商
C.进一步收集核实资料
D.转介专业机构处理
【答案】D
【解析】求助者有幻觉和妄想等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属于精神病性问题,已经不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需要转介到精神科治疗。
案例3.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1岁,高中毕业,已婚。
案例介绍:半年多前的一天,求助者到银行存款,无意间看到银行工作人员正在将一摞一摞的钱放进保险箱,估计有上百万元。求助者当时想自己要是像劫匪那样,拔出枪来,把钱抢走,自己买房买车就不缺钱了。但求助者马上意识到自己这么想非常可怕!自己是老师,有家有业的,怎么能有这种犯罪的想法呢?越想越可怕,求助者连忙告诫自己今后千万不要这样想,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一天到单位财务室办事,见到保险柜,不知怎么回事,又想到“要是像劫匪那样,拔出枪来,把钱抢走,自己买房买车就不缺钱了。”求助者觉得自己这么想很可怕,不允许自己这么想。但从此以后,这种想法就时常冒了出来。求助者认为自己出现了问题,害怕有一天真做了傻事。求助者命令自己不许这么想,可这种想法像着魔一样,时不时就冒出来。求助者也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去抢银行,不该这样紧张,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现在求助者见到银行、保险柜等就很紧张,为此尽量避免不去银行,不接触保险柜,耽误了大量时间,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因此痛恨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有时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最近经常因琐事与妻子孩子闹矛盾,不主动关心父母,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自己主动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多年来努力工作,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2013年5月二级真题]
21.多选:该求助者出现的心理症状包括( )。
A.强迫控制
B.强迫性思维
C.强迫观念
D.强制性思维
【答案】BC
【解析】强迫性思维是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意识到这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并不能自由控制,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又称强迫观念。
22.单选: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原因是( )。
A.个性谨小慎微
B.在银行的不经意想象
C.见到银行恐惧
D.认为这种想法很可怕
【答案】B
【解析】诱发求助者强迫思维的主要原因是在银行的不经意想象,属于现实原因;A项,是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属于心理原因;C项,是求助者强迫性思维导致的结果;D项是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认知原因,属于心理原因。
23.多选: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学原因包括( )。
A.自我要求严格
B.个性谨小慎微
C.个性追求完美
D.担心去做傻事
【答案】ABCD
【解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从生理、心理、社会进行分析。案例中求助者问题产生的心理学原因主要有:①人格方面,求助者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②认知原因,求助者认为自己出现了问题,害怕有一天真做了傻事。
24.单选: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体现在( )。
A.想摆脱内心痛苦
B.避免接触银行
C.想控制控制不住
D.避免冲动犯罪
【答案】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是求助者内心冲突最明显的体现。
25.多选:该求助者社会功能的改变包括( )。
A.与家人有矛盾
B.工作受影响
C.避免接触银行
D.不关心父母
【答案】ABCD
【解析】社会功能的改变指工作、家庭生活、社会交往方面发生的改变。求助者避免不去银行,不接触保险柜,与妻子孩子闹矛盾,不主动关心父母,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表明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不轻。
26.单选: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焦虑性神经症
B.强迫性神经症
C.疑病性神经症
D.恐惧性神经症
【答案】B
【解析】强迫性神经症是以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案例中的求助者强迫观念明显,痛苦感强烈,可以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
27.多选:本案例中求助者最主要的特点包括( )。
A.非器质性病变
B.内心体验非常痛苦
C.存在变形冲突
D.社会功能损害严重
【答案】ABCD
【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现实处境没有太大关系,没有明显道德色彩,属于变形的心理冲突。求助者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是由内心的强迫性思维导致内心体验非常痛苦、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28.单选: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是( )。
A.咨询理沦
B.咨询方法
C.咨询技能
D.咨询态度
【答案】D
【解析】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正确的咨询态度包含: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29.多选:本案例中,咨询师使用了贝克认知疗法,该疗法识别自动化思维的方法包括( )。
A.提问
B.语义分析技术
C.模仿
D.指导求助者自我演示
【答案】ACD
【解析】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的方法主要有:①建议,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项活动;②演示,鼓励求助者在情境中观察;③模仿,让求助者模仿某个活动。
案例4.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外表一般,学习成绩中等。母亲反映求助者平时为人谦和,懂事听话,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与同学和邻居产生严重的矛盾,遂强行将其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妈妈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学校那些女同学闹的,你还是去帮帮她们吧。
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学校那些女同学闹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沉默)我都不好意思说。
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会为你所说的保密,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
求助者:好吧,那我就告诉你。我是学校有名的“帅哥”,我想考大学,不想在中学就谈恋爱,可总有女同学追我,赶都赶不走,我很烦。
心理咨询师:你是怎么知道总有女同学喜欢你的呢?
求助者:我们学校是重点中学,女生很多,因为我是“帅哥”啊,走在路上,所有女生都使劲朝我笑,还嘘寒问暖的,连上课时我都能听见女生在议沦我。我让她们别烦我,可这些人死活不承认。我去找老师反映情况,可老师不好好管教这些女生,反而让我去看病,这叫什么事啊!
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的吗?
求助者:还有很多呢,我们楼上有一个女孩,都上大学了吧,也追我。特别过分的是那天我们家去郊游,这个女孩居然追到那里。我冲上去说了她,可她却不承认,险些打了起来。我报警了,警察来了没管她,反而说我。现在弄得我都没法上学了,为这些事烦得我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问你去精神科做过检查吗?
求助者:我又没有精神病,到精神科做什么检查啊![2013年5月二级真题]
30.多选:咨询师说“你能具体说说你们学校那些女同学闹了什么吗?”所使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包括( )。
A.封闭式提问
B.面质的技术
C.开放式提问
D.具体化技术
【答案】CD
【解析】开放式提问指咨询师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等词来提问,从而获得更多资料,案例中咨询师的这个提问属于开放式提问。案例中咨询师让来访者详细说说情况,属于具体化技术。
31.多选:咨询师说“这样的……我一定为你保密。”表明咨询师( )。
A.介绍保密原则
B.知道保密例外
C.承诺进行保密
D.遵守职业道德
【答案】ACD
【解析】“这样的,我们有职业要求,为你所说的保密(介绍保密原则),我会按照职业要求去做(遵守职业道德),你可以把你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你保密(承诺进行保密)。”案例中咨询师并没有明确说明保密例外,因此排除B选项。
32.多选:求助者“走在路上……议论我。”的叙述最可能属于( )。
A.客观事实
B.夸大妄想
C.关系妄想
D.嫉妒妄想
【答案】BC
【解析】夸大妄想患者常常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等;关系妄想是把现实中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案例中求助者说“我们学校是重点中学,女生很多,因为我是“帅哥”啊”属于夸大妄想;“走在路上,所有女生都使劲朝我笑,还嘘寒问暖的,连上课时我都能听见女生在议论我”是关系妄想的表现。
33.单选:求助者反映所有女同学在路上看到他之后的微笑、寒暄等表现,最可能的是( )。
A.无法判定
B.关系妄想
C.客观事实
D.钟情妄想
【答案】C
【解析】求助者反映所有女同学在路上看到他之后的微笑、寒暄等表现有可能是客观事实,只是求助者认为这些女同学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34.单选:求助者说听见女生议论自己,最可能属于( )。
A.真性幻听
B.行为异常
C.假性幻听
D.思维异常
【答案】A
【解析】求助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有相应的情绪和反应行为,因此是真性幻觉。假性幻觉的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35.多选:求助者在郊区遇到楼上邻居的这段话,说明其可能出现了( )。
A.无法判定事实
B.关系妄想
C.物理影响妄想
D.钟情妄想
【答案】BD
【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坚信邻居对自己产生了爱情,还跟着他到郊区,即使没有得到承认也深信不疑,这是关系妄想和钟情妄想的表现。关系妄想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钟情妄想指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36.单选:求助者最后的话所反映的是( )。
A.能认识自己
B.对检查存在顾虑
C.没有自知力
D.担心检查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我又没有精神病,到精神科做什么检查啊!”说明求助者丧失了对自己疾病状态的察觉能力,即没有自知力。
37.多选:求助者出现的异常症状包括( )。
A.知觉异常
B.嫉妒妄想
C.行为冲动
D.钟情妄想
【答案】ACD
【解析】李某存在幻听(知觉异常),关系妄想和钟情妄想,同时行为表现比较冲动,和他人发生冲突(行为冲动)。
38.单选:根据对话,对该求助者的可能诊断是( )。
A.严重心理问题
B.偏执人格障碍
C.心理生理障碍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D
【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主客观世界不统一、人格不稳定、缺乏自知力,且存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的典型症状,初步诊断为精神病性障碍。
39多选:根据对话判定,与求助者的特点相符合的包括( )。
A.主观客观不一致
B.心理活动不协调
C.人格相对不稳定
D.认知行为不协调
【答案】AC
【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存在幻觉和妄想,主客观世界不统一;母亲反映求助者平时为人谦和,但近来明显脾气暴躁,说明人格变得不稳定。此外求助者的认知、情感、意志之间是协调一致的,认知和行为之间也是协调一致的。
案例5.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2岁,某私企总经理。
案例介绍:一年多以前求助者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当时异常痛苦。半年多以前有一次喝酒后,半夜突然醒来,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手脚发麻、浑身颤抖,非常难受,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非常紧张、害怕。求助者迅速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后症状缓解。有一次在单位又有类似症状发生,还是到急诊看病。求助者曾专门住院检查,仍未查出明显病变。此后类似症状经常发作,有时每周出现2~3次,时间持续数十分钟,时间地点场合无规律,也无明显发作征兆,能自行缓解。发作时头脑清楚,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和情境。不发作时,生活、工作均正常。目前求助者害怕犯病,不敢一个人开车、出差或单独在家,不敢一个人到外地出差,怕自己突发心脏病死了别人都不知道,也不敢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求助者也知道自己不一定就会得心脏病,但控制不住担心。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生不如死。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内向,做事认真谨慎,非常孝敬父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吸烟,很少喝酒。几年前曾被诊断为“胃溃疡”,经治疗后缓解。[2013年5月二级真题]
40.多选:该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包括( )。
A.焦虑
B.恐惧
C.强迫
D.抑郁
【答案】AB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非常紧张、害怕。”这是焦虑情绪的表现; “目前求助者害怕犯病,不敢一个人开车、出差或单独在家。”这恐惧情绪的表现。
41.多选: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
A.浑身颤抖
B.担心、紧张
C.手脚发麻
D.胸闷、心慌
【答案】ACD
【解析】求助者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手脚发麻、浑身颤抖,非常难受等是躯体症状,而担心,紧张是情绪症状。
42.单选:该求助者每周2~3次发作症状的特殊诱因是( )。
A.与朋友喝酒
B.无特殊诱因
C.曾患胃溃疡
D.母亲心脏病去世
【答案】B
【解析】惊恐发作往往是在没有诱因情况下发作的,该案例中求助者病情发作每周2~3次,时间场合无规律,也无明显发作征兆。
43.多选:对于该求助者的诊断依据包括( )。
A.治疗经历
B.情绪体验
C.临床检查
D.身体表现
【答案】ABCD
【解析】求助者的治疗经历和临床检查可以排除躯体上面的疾病,通过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和身体表现出的症状,可以诊断为惊恐发作。
44.单选:求助者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生不如死,说明其( )。
A.存在自杀观念
B.内心痛苦
C.生存意向下降
D.严重强迫
【答案】B
【解析】求助者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生不如死,通过这句话可以确定求助者目前内心极其痛苦。
45.单选: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恐惧神经症
B.惊恐障碍
C.急性应激障碍
D.广泛性焦虑
【答案】B
【解析】惊恐发作亦称为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发生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发作约一刻钟左右。发作可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情境,据此可诊断求助者为惊恐障碍。
46.多选:心理咨询师做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的包括( )。
A.心脏病变
B.疑病神经症
C.躯体障碍
D.恐惧神经症
【答案】ABCD
【解析】咨询师鉴别诊断需注意的内容主要有:①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②与疑病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并没有反复就医的现象,排除疑病性神经症;③与恐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神经症的焦虑恐惧是由确切的客观事物或情景所引起的,尽管这种客体或情景不具有危险性,但病人只要看见或面对它们,就会发生恐惧,而本案例的惊恐发作没有情景性,无缘无故地发生,不可预测。
47.多选:对该求助者较适合的咨询方法包括( )。
A.模仿法
B.阳性强化法
C.认知行为疗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CD
【解析】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进而改变求助者的焦虑情绪;系统脱敏疗法则是通过逐级脱敏让求助者的焦虑情绪逐步消失,所以两种方法适用于缓解求助者当前的情绪症状。
48.多选:在等级制诊断系统中,关于焦虑与抑郁叙述正确的包括( )。
A.焦虑是较高等级
B.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
C.抑郁是较高等级
D.诊断抑郁症必须排除焦虑症
【答案】BC
【解析】诊断分类中抑郁的等级要高于焦虑,因此诊断焦虑症必须要排除抑郁症;当抑郁和焦虑共存时,诊断为抑郁症而不再诊断为焦虑症。
案例6.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0岁,未婚,某传媒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公司从事电视节目的编辑和策划工作,饮食、睡眠经常没有规律:随着主管部门政策的调整,某些节目要重新规划和设计,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近两个月来心情紧张时经常头晕、头痛,原有的胃胀、胃痛也频繁发作,而且对自己一天里说过的话、见过的人反复回忆,独立完成的文案要反复检查,为此耽误了很多时间。自己明知没必要这么做,却常常控制不住,为此感到焦虑,吸烟数量明显增加。最近曾有过跳槽的想法。但仔细想想,如果去其他传媒公司,工作性质和工作量也差不多;如果彻底转行,自己已经30岁了,新工作、新环境也不容易适应。为了自己目前的情况不再加重,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对其要求严格,自幼学习成绩优异,内向,谨小慎微,追求完美。[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49.多选: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包括( )。
A.焦虑
B.紧张
C.抑郁
D.强迫
【答案】ABD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情绪症状表现在:心情紧张,反复回忆,反复检查,明知没必要这么做,却常常控制不住(强迫),为此感到焦虑。
50.多选: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
A.头晕
B.头痛
C.胸闷
D.胃胀
【答案】ABD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表现在:经常头晕、头痛,原有的胃胀、胃痛也频繁发作。
51.单选: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可疑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强迫神经症
【答案】A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由现实事件引发,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病程不到两个月,没有出现泛化,故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2.多选:对该求助者进行诊断时,应考虑排除( )。
A.焦虑神经症
B.精神病性障碍
C.强迫神经症
D.躯体疾病
【答案】ABCD
【解析】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排除精神病性问题;求助者存在躯体症状,考虑排除躯体疾病;求助者存在焦虑和强迫等症状,心理冲突是常型的要考虑排除焦虑神经症和强迫性神经症。
53.多选:导致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包括( )。
A.工作压力大
B.强迫回忆
C.父母管教严
D.不易跳槽
【答案】ACD
【解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案例中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只要是:工作压力大、父母管教严和不容易跳槽。
54.多选: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精神性因素包括( )。
A.强迫观念
B.性格内向
C.追求完美
D.父母要求严格
【答案】BC
【解析】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案例中求助者心理因素中的人格因素是性格内向,追求完美。A项,强迫观念是心理问题的结果,而非原因。
55.多选: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物性因素包括( )。
A.男性,
B.头晕头痛
C.30岁
D.胃胀胃痛
【答案】A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生物性因素包括性别和年龄;B项和D项,头晕头痛、胃胀胃痛属于躯体症状。
56.单选:求助者考虑跳槽时的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B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如果维持原有工作就要承受高压力,跳槽又要重新适应,陷入两难境地,属于双避冲突。双避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
57.多选:对该求助者可考虑的咨询目标包括( )。
A.改善情绪症状
B.改变行为模式
C.改善躯体症状
D.促进心理健康
【答案】ABD
【解析】针对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情绪症状,近期咨询目标可以是改善其情绪;改变行为模式和促进心理健康可以视为远期咨询目标。
58.多选:对该求助者咨询效果评估的指标包括( )。
A.焦虑情绪缓解
B.强迫行为减少
C.头晕头痛症状减轻
D.工作效率提高
【答案】ABCD
【解析】咨询效果评的六个维度:①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②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下楼活动次数);③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④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⑤咨询师的观察和评定;⑥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案例7.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6岁,公司职员,已婚,女儿9岁。
案例介绍:求助者近一个月来买了大量衣物,到处分送给亲朋好友,认为这是“希望工程”,当家人问及此事时,还断然否认,认为“做好事不应声张”。家中经济条件好,但个人的衣着不修边幅,家中卫生差。给女儿的信中写道:“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做人,力争做个新世纪继往开来的好人,一生平安。虽然我小气,但我从不伤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好吗?”
由家人强行送到医院检查身体,勉强到了医院门口,坚决不进,并乘机溜走。医院给开“氯氮平”,看过说明书后坚决不吃,因为“吃了就是精神病了”。其丈夫介绍,谈恋爱时就发现她有时说话不着边际,交流困难,因当时在部队,接触少,未在意。5年前复员回家在一起生活,发现她懒,不理家,不做饭,也不管小孩,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2013年11月三级真题]
59.多选:该求助者存在的异常心理症状包括( )。
A.认知障碍
B.情绪障碍
C.意志障碍
D.行为障碍
【答案】AC
【解析】异常心理症状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意志障碍。求助者给女儿写信的内容不连贯、无逻辑,说明有破裂性思维,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属于认知障碍;个人卫生极差,表明意志减退,属于意志障碍。
60.多选:对本案例进行定性的依据包括( )。
A.幻觉
B.思维障碍
C.妄想
D.自知力障碍
【答案】BCD
【解析】夸大妄想指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案例中求助者认为自己搞希望工程,这是夸大妄想;写信内容不连贯、无逻辑,是破裂性思维;认为自己没有病,是自知力障碍的表现。
61.单选:该求助者典型症状不包括( )。
A.夸大妄想
B.思维散漫
C.情感迟钝
D.意志减退
【答案】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认为自己搞希望工程,是夸大妄想的表现;说话不着边际,表明思维散漫;懒,不理家,不做饭,也不管小孩,表明出现意志减退。
62.多选:该求助者的典型症状包括( )。
A.夸大妄想
B.思维破裂
C.意志减退
D.意志缺乏
【答案】ABCD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夸大妄想体现在认为自己在做希望工程;思维破裂的表现在给女儿写的信,前言不搭后语;懒,不理家,不做饭,也不管小孩,这是意志减退;个人的衣着不修边幅,家中卫生差,这是意志缺乏。
63.单选:求助者买衣物分送亲友的表现是( )。
A.思维奔逸
B.夸大妄想
C.情感高涨
D.病理象征性思维
【答案】B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到处分送给亲朋好友,认为这是“希望工程”,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属于夸大妄想。
64.单选:从求助者给女儿写信的内容可以判断其存在( )。
A.思维散漫
B.思维奔逸
C.思维破裂
D.思维云集
【答案】C
【解析】破裂性思维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案例中的求助者给女儿写的信前言不搭后语,缺乏连贯性,表明其具有思维破裂的症状。
65.多选:本案例的病程是( )。
A.1年
B.5年
C.6年
D.9年以上
【答案】D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丈夫介绍,谈恋爱时就发现她有时说话不着边际,交流困难,属于思维松散的症状。所以,求助者在结婚前,已经有病,病程为9年以上。
66.单选:对求助者生活状态的描述可以判断其存在( )。
A.意志增强
B.意志减退
C.意志缺乏
D.意向倒错
【答案】C
【解析】意志缺乏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案例中求助者意志缺乏体现在:家中经济条件好,但个人的衣着不修边幅,家中卫生差。
67.单选:本案例可以排除的是( )。
A.严重心理问题
B.可疑神经症
C.精神病性障碍
D.抑郁发作
【答案】A
【解析】区分心理正常异常的三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案例中的求助者主客观世界不统一,无自知力,属于心理异常,是精神障碍的范畴,所有可以排除其具有严重心理问题。
68.单选:对该案例处理正确的是( )。
A.心理咨询
B.药物治疗
C.行为治疗
D.转诊治疗
【答案】D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具有多种精神病典型症状,无自知力,初步诊断为精神病性问题,不在心理咨询的范围之内,咨询师应将其转介到精神科治疗。
案例8.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4岁,某国企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与丈夫感情好,家庭条件优越。今年春节前得知儿子是同性恋,当时就被气疯了,丈夫和儿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求助者和丈夫都没有去上班,丈夫时而唉声叹气,时而火冒三丈,求助者则是默默地流泪,两人都有一种绝望的感觉,感觉二十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大约三天之后,两人慢慢恢复了平静,但求助者饮食、睡眠比以往差了许多,时常觉得胸闷、心慌,一想起儿子就会头痛。虽然每天能够正常上下班,但工作提不起精神,经常丢三落四,有时还因自己的失误对下属发脾气。看到公司里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们在一起吃饭聊天就觉得别扭,怀疑他们的性取向也不正常。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但精神疲惫、焦虑,谈起儿子便会流泪。几个月以来,儿子没有回过家,虽然打过几个电话,但交流很不愉快。求助者也因为儿子的问题不愿与亲戚朋友见面或通电话,觉得很丢人。求助者希望咨询师不仅要帮助她自己,更要帮助她纠正儿子的性取向,让儿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2013年5月三级真题]
69.多选: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包括( )。
A.愤怒
B.焦虑
C.抑郁
D.悲哀
【答案】AB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情绪症状表现为:精神疲惫、焦虑,有时还因自己的失误对下属发脾气。
70.多选:求助者目前的躯体症状包括( )。
A.头晕
B.失眠
C.胸闷
D.恼怒
【答案】B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表现为:饮食、睡眠比以往差了许多,时常觉得胸闷、心慌,一想起儿子就会头痛。
71.单选: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抑郁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答案】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具有道德色彩,情绪表现焦虑,愤怒,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社会功能受损,出现泛化,据此,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72.单选:求助者在得知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最初三天的症状,最可能的是( )。
A.转换性障碍
B.惊恐障碍
C.急性应激反应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案】C
【解析】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ASD),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73.多选: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 )。
A.对年轻人的偏见
B.得知儿子的性取向
C.存在不合理信念
D.更年期女性
【答案】BCD
【解析】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进行分析:①社会原因,得知儿子的性取向是同性恋;②心理原因,存在不合理信念;③生理原因,54岁,更年期女性。A项,对年轻人的偏见是心理问题的结果,而非原因。
74.多选:如果求助者的儿子前来咨询,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指出同性恋的危害
B.接纳其性取向
C.促使其与家人沟通
D.解决情绪困扰
【答案】BD
【解析】求助者自诉几个月以来,儿子没有回过家,虽然打过几个电话,但交流很不愉快,说明求助者儿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需要解决。如果求助者的儿子前来咨询,咨询师应秉持价值中立原则,接纳其性取向。
75.多选:求助者“因自己的失误对下属发脾气”,表明其( )。
A.内心有愤怒情绪
B.运用了转移的防御机制
C.情绪失控
D.运用了投射的防御机制
【答案】AB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对下属发脾气是不能控制的愤怒情绪,是把对儿子的愤怒转移到了下属身上。
76.单选:求助者请求咨询师帮助纠正儿子的性取向,说明其( )。
A.对咨询师产生移情
B.对心理咨询的性质缺乏了解
C.有正确的求助动机
D.提出合理的咨询目标
【答案】B
【解析】心理咨询的职责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和相关行为问题,同性恋不属于心理问题,不在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范围之内。
77.多选:求助者因为儿子的问题不愿与亲戚朋友见面或通电话,觉得很丢人,其不合理的信念的特征包括( )。
A.绝对化要求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夸大和缩小
【答案】B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因为儿子的性取向问题不愿与亲戚朋友见面或通电话,觉得很丢人,这是糟糕至极和过分概括化的表现。
78.多选:求助者因为儿子的性取向引发了心理冲突,其不合理信念包括( )。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至极
D.贴标签或错贴标签
【答案】AB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认为儿子不应该是同性恋,要求咨询师扭转儿子的性取向,这是绝对化的要求。此外,求助者不愿与亲戚朋友见面或通电话,觉得很丢人,这是糟糕至极和过分概括化。
79.多选:对于该求助者,还需要重点了解的资料包括( )。
A.个性特点
B.成长经历
C.既往病史
D.家庭条件
【答案】B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得知儿子是同性恋,当时就被气疯了,觉得丢人,说明她个性好强,而成长经历和既往病史在案例中没有明确提及,还需要咨询师继续了解。
80.多选:本案例恰当的咨询目标包括( )。
A.重新认识儿子的问题
B.改善求助者的情绪状态
C.促使其儿子改变性取向
D.协助求助者面对现实
【答案】AB
【解析】咨询目标包括认知和情绪两个方面,咨询师应协助求助者接纳现实,重新认识儿子的问题,而非改变儿子性取向。此外,还应改善求助者的愤怒和焦虑情绪状态。D项“面对现实”既包括接纳现实也包括改变现实,过于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