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透视与物体的结构
素描当中的透视,是将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和质量忽略掉,抓住它的结构的一种观察的方法。简单来说,透视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空的,只看它的骨架结构。绘画以透视为基础,而画素描先要造型,因此造型至关重要,而造型好坏,就要取决于透视是否准确。没有透视,素描对象就会缺少立体感。
1.5.1 现实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当我们站在街上,向街道的远方望去,看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街道向远方延伸的同时,街道也由宽逐渐变窄,以至交汇在远方;街道两旁的树木也从高大逐渐变得低矮;树木之间的距离也由长变短,且随同街道汇聚在远方。
在许多影视剧中也出现过这样的镜头:一个人走在铁轨中间,镜头摇向铁轨的前方,两条笔直的铁轨由宽变窄,一直向前延伸,在远方交汇成一点。
以上两种现象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就是我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透视景象。在素描时要注意现实生活中透视现象,用心观察和研究所绘对象的透视原理。

1.5.2 素描透视的定义
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物像呈现出近大远小的空间现象,就是透视现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把透视现象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上,使其形象、位置、空间与实景感觉相同,这就是绘画透视。在素描中,透视的运用是在画面上确定物体的深度,即物体及其各部分的“形”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创造空间效果的基本因素。透视法是写实造型的重要依据,掌握透视基本原则的前提是对物体能进行准确的观察,以及能真实地描绘物象的空间关系。
1.5.3 透视原则
初学者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来表现透视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最基础的透视关系——近大远小,然后再来学习具体的画法。
1. 圆柱体
单个物体透视后的形状都呈现出近大远小的画面,画的时候比较简单,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比如圆柱体的透视图如下所示。

圆柱体的顶面和底面都是两个圆,这两个圆的大小在实际物体中是一样大的。但是由于透视关系,这两个圆在素描中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靠近视线的圆看起来要比离视线远的圆要大。虽然上面两幅图中圆柱的摆放位置不同,但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是不变的。

将热狗的外形看作是一个倒放的圆柱体,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狗的前端比尾部要大一些,这样就表现出热狗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从图中的牙刷可以看到,靠近视线的一端比远处的一端看起来要大一点。
2. 长方体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离视觉最近的长方形看起来就要比远一些的长方形要大。

优盘等类似长方体的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长方体跟圆柱或者其他几何图形一样,在素描中都遵循着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1.5.4 视平线与视点
视平线是透视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与眼睛等高,呈现在眼前的一条水平横线。比如在海边瞭望大海远处,就会看到蓝天和大海之间有一条水平横线,我们叫它海平线、水平线;在广阔的原野上看到天地间的那条水平横线,被称为地平线,在素描透视学中地平线也被称为视平线。

在视点位置观察长方体,可以看出长方体的透视变化:长方体的边缘线向后方汇聚于一点,产生了一种纵深感。
不同视点观察到的物象如下图所示。

仰视水杯,由于视点低于水杯,因此可以看到水杯杯底,而杯口的边缘,则有一边看不到,用虚线表示。

高于水杯来观察,形成俯视效果,可以看到水杯的一点杯底,整个水杯形状发生了改变。

平视水杯,视点与水杯平行,看到的水杯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

从水杯的正上方观察,可以看到水杯的杯口与杯底变成了同心圆。
1.5.5 素描的透视分类
素描中的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散点透视、成角透视。
1. 平行透视
一个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就是平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而这个消失点又是视平线上的心点,因此素描中的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点:
(1)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2)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可看见一个面,最多可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这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两组各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不消失,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这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消失点在视平线上,凡是物体居于视平线上方的任何一点,消失点的位置都要比人的眼睛观看的位置高,反之比眼睛低。如下图所示的水平粗线即为视平线。

作品欣赏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画面属于典型的平行透视关系,其心点就在画幅中基督所在的位置上。基督周围的屋顶、侧墙、窗户所形成的一组直线直指心点。这便诱导观者集中视线,从而突出了中心人物。餐桌长长的水平线贯穿左右,形成了一种庄重、威严的形象刻画,使观者有如身临其境。
2. 成角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行运动观察时,在60°视域中,当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且有一条与基面垂直的棱距离画面最近时,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成角透视关系,即成角透视。由于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因此成角透视又被称为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的特点:
(1)立方体的边棱呈现两种状态:与基面垂直的边棱、与画面成角度的成角边棱。
(2)透视图中的两个消失点都在视平线上,视平线以上的成角边线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的成角边线向上消失。
(3)成角透视能很好的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在同一透视图中,由于立方体与画面所成角度不同,因此决定了成角透视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在视点、心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观看两个不同角度的立方体可以形成两对消失点。
在同一立方体中,左右两组成角边线会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分别处在心点两侧。它们的位置变化具体如下。
(1)当立方体成角边与画面成45°角时,两个消失点就在左右两距点上。
(2)当立方体成角边与画面不成45°角时,一个消失点处在同侧的距点之内,另一个消失点则处在同侧距点之外。
由于立方体的各个面都含有成角边,所以立方体的各个面都会产生变形。

成角透视能很好地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3.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法要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
西洋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拍摄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所以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被摄入了。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的观察点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到自己的画面上来。因而中国画的这种散点透视法,也被叫作多点透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