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心理学(荣格精选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移情与哲学玫瑰园

“移情”(transference)是最富有情感色彩的深度心理学主题。正是由于移情,比如布洛伊尔与安娜·O.的个案,成就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正是由于移情,促使荣格与弗洛伊德一见如故,同时,也造成其后来的分裂与离散。于是,荣格深有感触地表达:移情犹如灵丹妙药,但有时也真的有毒。

1907年,荣格与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第一次会面,相见恨晚,促膝畅谈十三个小时,可谓佳话传奇。其间,两人停顿片刻,弗洛伊德打破沉默,问荣格:“你如何看待移情?”荣格不假思索,由衷回应道:“对精神分析而言,从始至终,移情无处不在。”弗洛伊德大为感叹,对荣格说:“那你已抓住了精神分析的核心。”

《移情心理学》是《荣格全集》第16卷《心理治疗的实践》(Practice of Psychotherapy)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以“移情”的原型意象及其分析为主题。在第一部分中,荣格则是从“心理治疗的一般问题”开始,选择编辑了他曾经发表的有关论文,如“实践心理治疗的原则”(1935)、“什么是心理治疗”(1935)、“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方面”(1929)、“心理治疗的目标”(1929)、“现代心理治疗的难题”(1929)、“心理治疗与人生哲学”(1942)、“医学与心理治疗”(1945)、“今日心理治疗”(1941)、“心理治疗的基本问题”(1951)等。而在第二部分,荣格以“心理治疗的特殊问题”开始,继而探讨了“宣泄的治疗性价值”(1921)、“梦分析的实践运用”(1931)等,接着转入《移情心理学》,在其1946年所发表论文基础上整理和完善的书稿。

荣格在前言中表明,有关移情的心理学,他本来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在他看来,弗洛伊德是第一个识别并阐释临床心理学中移情现象的人,并且创造了“移情性神经症”(transference neurosis)概念,试图通过移情现象及其意义,来获得对病人原有神经症的转移。然而,荣格也在弗洛伊德的移情理论中发现了不足,比如,对于病人移情的期待甚至是要求。荣格的观点,如在《移情心理学》中所表达的:“(移情)是不可以被要求的,就像信仰一样,仅有在其自发时才是有价值的。”荣格接着陈述:“强加的信仰不过是灵魂的枷锁而已。任何认为他必须‘要求’移情的人有所不知,移情仅仅是治疗性因素之一。而移情和‘投射’是非常类似的——投射,就是一种不可能应要求而产生的现象。”

于是,荣格另辟蹊径,如其分析心理学一贯风格,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理论框架下,借助于“扩充技术”和“积极想象”方法,以及“炼金术”的原型意象,展开对临床心理学中“移情”现象的深入分析与解读。荣格十分明确地说:“为了阐明移情,我会转向炼金术象征符号这种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东西,读者们对此可能觉得奇怪。但是任何已读过我的书《心理学与炼金术》的人都会知道,在炼金术和那些现象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出于实践的原因,那些现象必须从无意识心理的角度考虑。”于是,荣格为其《移情心理学》加了一个副标题:“配用一套炼金术图谱以解释”。

那么,这套“炼金术图谱”,便是炼金术历史上著名的《哲学玫瑰园》(Rosarium philosophorum),西方流传已久的炼金术手稿,以十幅配图来呈现炼金术中的心灵转化。首先是“墨丘利喷泉”(The Mercurial Fountain),然后是“赤裸真理”(The Naked Truth)和“浸洗沐浴”(Immersion in the Bath),接着依次为“化合”(The Conjunction)、“死亡”(Death)、“灵魂飞升”(The Ascent of the Soul)、“净化”(Purification)、“灵魂回归”(The Return of the Soul)以及“新生”(The New Birth)。在这别具一格的《移情心理学》中,荣格发挥其分析心理学的优势,充分利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以及扩充技术和积极想象,对《哲学玫瑰园》之心理学意义进行阐释。

在荣格看来,这些图直达炼金术象征的核心,因为它们均描绘了炼金术“创作”(opus)的神秘基础,以及获得“哲人石”的奥秘。炼金术士们把“自然”当作炼金术独一无二的基础,其创作与哲人石都属于“圣灵之物”,足以给深度心理学所探索的无意识充分的启示,比如移情中的精合与转化,意识自我与自性的关系,以及分析心理学之自性化的过程。在这部《移情心理学》中,荣格用夏娃(Hawwah)所代表的本能与生物属性、海伦(Helen of Troy)所代表的性爱欲望、玛利亚(the Virgin Mary)所代表的宗教神性和索非亚(Sophia)所代表的永恒智慧,作为对“阿尼玛”发展阶段与趋向的描述。由此,荣格论述意识自我与无意识人格化之阿尼玛的整合,犹如炼金术《哲学玫瑰园》中的图画寓意,对立双方的化合,精合后的整体性,“自性”或“哲人之子”的涌现。有意思的是,荣格认为,“自性”或“哲人之子”,也如道家的“真人”。道家的内丹,帮助荣格加深对炼金术之象征意义的理解,如其在《金花的秘密》评论中所阐释的,那也正是其分析心理学的关键与转折点。

荣格对《移情心理学》进行最后总结时说:“对移情现象进行任何描述都是一桩非常困难和微妙的任务,而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只有求助于炼金术工作的象征。”在荣格看来,炼金术可以帮助他认识与理解无意识内容投射的过程,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原型意象及其意义。荣格也再三申明:“出于实践的原因,那些现象(有关炼金术的意象)必须从无意识心理的角度来考虑。”

移情不仅是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中的关键,而且,在分析心理学的体系中,移情也属于自性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正如荣格借用《哲学玫瑰园》的表达与阐释。然而,“移情”也如斯芬克斯的面纱,凭借其无意识内容与象征的力量,也会超越个体人格,延伸至社会与文化……其中的奥秘,亦然等待现代人的理解与回应。

申荷永

2018年7月于洗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