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2016年(十四)
平时寂静的小院顿时热闹起来,阵阵说笑声传出小院。在果园干杂活的工人库尔班江忍不住了,借着到大库房用打磨机打磨镰刀时机来到小院好奇观察着傅韬的家人。
这么多年来给傅韬打工,这还是第一次见傅韬父母和其他亲人。傅家人个个热情主动得跟库尔班江打着招呼,邀请他中午一起吃个团圆饭,库尔班江笑着表示感谢。
善于察言观色的库尔班江发现,傅韬家的其他人性格开朗,喜欢说笑,为人和善,跟他那个整天黑着脸不说话的姐姐傅方完全不同。
库尔班江忙完手中的活,来到馕坑前伸头看看里面的温度,常年用馕坑烤馕的他经验老道,瞄了一眼提醒;“差不多了,可以放鸡了。”
“一会儿烤好了,过来一起吃,别回家了吃饭。”傅韬真心邀请库尔班江。
库尔班江笑着拒绝:“不了,回家吃拉条子。”(拉条子是XJ本土的拌面,)
跟旁边的客人打个招呼后,库尔班江又回到果园忙碌起了。
傅韬见馕坑里面的内壁颜色发白,赶紧将腌制差不多的鸡用铁丝串好,一个个悬挂在已放进馕坑里的圆形烤具上,用旁边的方形铁皮将馕坑口盖好,看看手机上的时间给早已等候的垂涎不已侄子交待:“看好时间,半个小时喊我。”
说完,自己换上了双雨鞋,扛起铁锹去给防护林的水换坝口,坝口都是多年来早就堆砌好的,干起来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等傅韬换完坝口,时间也差不多了,年轻的侄子早已沉不住气了,站在馕坑旁边朝扛着铁锹走来的傅韬招手喊道:“五叔,快点,时间快到了,还有五分钟。”
见年近30岁的大小伙子还做出小时候般没长大的急迫、稚嫩的神色动作,“你这个馋货,忍不住了?从小就是馋猫,长大了还是馋猫。”难得开玩笑的傅韬调侃起侄子来,自家爸妈弟弟妹妹来这里欢度中秋,他心情格外舒畅,还是自家老婆了解自己,这么多年来,什么事都想的那么周到。
在侄子的催促下,傅韬赶紧放下铁锹,换下了雨鞋,洗洗手,与侄子和六弟站在馕坑拭目以待。
时间一到,傅韬掀开铁皮,伸头往馕坑一瞧,不错,色泽发黄鲜亮,浓浓的肉香味扑鼻而来,馕坑烤鸡成功了。
手脚麻利得用铁钳夹住一根铁丝放到空菜盆里,早已馋得流口水的侄子伸手一摸热气腾腾得烤鸡,烫的哎呦一声将手缩了回去,傅韬与弟弟见这一幕哈哈大笑。
这边新鲜喷香的馕坑烤鸡已经出炉,那边一桌丰盛午餐也摆了出来,人多力量大,大家七手八脚忙碌一阵,酒水、饮料、茶碗、小蝶等都已准备齐全。
伊郁喆也搀扶着婆婆坐在松软的靠椅上,大家各就各位准备动筷子了,都有些饿了。
两个小辈赶紧制止大家,让大家暂时先放下手中的筷子,他俩拿出手机拍了起来,一阵狂拍,烤鸡、螃蟹的特写,每个人和丰盛午餐的特写,所有人洋溢的笑脸和诱人午餐的特写……然后俩小家伙顺手把几张人与烤鸡照片发到了他们孙子辈的微信群里炫耀一番。
傅家老爷子见孙子孙女拍个没完没了,扯着嗓子对着孙子孙女吼道:“有完没完?你们还叫不叫人吃饭了?!”
听了老爷子的抗议声,在座的哄堂大笑,老爷子不耐烦嘀咕道:“现在年轻人干个啥都拍照片,嘛意思?!不就吃个饭吗?有啥好拍的。”
说归说,吃归吃,冒着热气的烤鸡被大家风卷残云消灭光,就连凉拌黄瓜、皮辣红这些家常凉菜也是吃的一干二净,倒是小霞她们带来的螃蟹、大虾没动几下。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果园过了个中秋节,吃完午饭,很有眼力劲的两个小姑子与侄子、侄女在厨房帮着伊郁喆清扫厨房战场,洗刷碗筷,归整餐具等。
傅韬带着两个老人跟弟弟在果园里散散步、消消食,伊郁喆也没闲住,在菜地摘了些蔬菜,按照来得户数每家一份装好,又把收拾干净的土鸡每家一只分好,给老人家挑了两只最肥最大的。
两个小姑子下午要赶回婆家准备中秋晚饭,六弟、侄女等人明天要上班,大家也没逗留多长时间,开开心心得离开了。
送走了家人,伊郁喆跟傅韬来到720亩地玉米地里看看玉米的长势。望着高低不平、成片干旱而死的玉米,再想想麻扎子村贫困户种的玉米依然绿油油的,伊郁喆不由纳闷道:“咋回事?玉米长成这样,缺水缺肥?”
双眉紧蹙拧成一个疙瘩的傅韬愁眉苦脸道:“不应该呀,底肥20公斤二胺、5公斤磷肥,滴灌浇水时施肥罐里也是按照规定的数量分三次滴灌施肥的,化肥都是我一个人上的呀。水电费今年又是15万多元,比去年还高。不应该缺水缺肥呀。”
“绝对是哪个环节没抓好,要不玉米咋会长成这样?”伊郁喆费解道,自从下乡,这两年跟农民打交道多了,对农田里的事多少也知道个一知半解。
“会不会是你姐姐俩口子没好好浇水?”伊郁喆猜测道。
“不会呀,每次看他俩进玉米地,每次忙乎一个来小时,应该不会吧。”傅韬也苦思冥想寻找玉米长势差的原因。
“去年麻扎子村的老百姓滴灌带种玉米的,每亩地产量在900公斤,咱家才500公斤,我给人家说,人家都不相信,还硬说咱家是大水漫灌。去年是地没犁好,犁浅了,再加上地墒没把握好,今年又是咋回事?”伊郁喆真的着急了,不由责备起来,庄稼年年长成这样,实在是承受不了。
傅韬低着头不吭气,他不敢告诉妻子开春播种时,张忠明夫妻俩人怕冷没在播种机后盯着,造成杂草堵住漏口处无种缺苗的现象,现在玉米长得高了,伊郁喆还没发现玉米缺苗呢。
如今,他是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有苦也不能说,不能告诉妻子。如实告诉了妻子,生怕妻子对傅方有看法,他不愿意妻子跟自己的姐妹之间出现隔阂,所以有些事能瞒着妻子就瞒着,自己是凡事能忍就忍,能扛就扛了。
玉米的长势让俩人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谁也没心情说话了,都耷拉着脑袋一前一后朝住房走去,俩人浑身散发着沮丧的心情。
连敏感的卷毛和黑豆都觉察到主人们连头发丝都发出沮丧难过的气息,乖巧得跟在主人旁边走着,两人两狗一前一后在乡间小路无精打采得走着,此刻的沮丧无奈与中午的开心释怀形成鲜明的对比。
路两旁的杨树,到了秋天开始落叶了,黄色的树叶飘落在地上,树上不时传来几声鸟叫,每次见到这风景,伊郁喆偶尔也会想到,如果没有负债,这片果园倒也是养老的好去处。
也许是傅韬多年经营这块土地造成家庭负债累累的局面、也许是她从小没在农村呆过的缘故,伊郁喆对这块土地上绿油油的树木、庄稼等没有一丝兴趣。
中秋节过后,伊郁喆没回宁西市的家,直接来到麻扎子村投入工作,马上进入第四季度了,这段时间真是忙,最近给工作队做饭的贫困户帕提古丽病了。
经过检查,帕提古丽得的是布鲁氏病,是从她自家里养殖的羊身上传染上的一种人畜共有的传染病,得了这个病的人四肢无力、浑身疲乏,晚上发低烧,得需要住院治疗。
帕提古丽是个36岁的寡妇,两年前丈夫喝醉酒骑摩托回家,半路出了车祸摔死在路边。由于买的二手摩托车没有牌照、没有保险,是个黑车,没有任何赔偿,扔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撒手而去。
本来是个一般家庭,生活还不错,这下帕提古丽拉扯着两个孩子直接步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
两年前工作队刚来麻扎子村时,帕提古丽家刚出事没多久。大家商量了一下,干脆工作队成员就不轮流做饭了,六个人自掏腰包,每人每月掏200元钱请帕提古丽做饭,管她三顿饭,这样下来,每个月能领上1200元的帕提古丽家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工作队员也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开展工作,不用为做饭的事分心。
两年来,帕提古丽在工作队当厨师,每年能挣上近一万五的工资,而且工作队成员人都不错,没那么多事情,吃饭都不太讲究,挺好打发。每天做多的饭菜她还能拿回家给两个孩子吃,也省下不少钱,她干得很起劲,劲头十足。
有时孩子学习上遇到不会做的题来问工作队干部,大家都会热心帮助,在这些干部的辅导下,自己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在班级成绩都是最好的。
三天前,伊郁喆和巴桂借着回单位汇报工作的机会,把帕提古丽安顿在县医院住院治疗,所有农合医保手续,俩人也都跑前跑后帮着办理完毕。
帕提古丽的姐姐来医院照顾妹妹,安顿好一切,伊郁喆俩人就赶紧回到麻扎子村,脱贫攻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不能有半点懈怠。
脱贫攻坚驻村快两年了,工作队成员早已没有了最初来麻扎子村的那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当一月的日晒超出他们养尊处优十年工作的日晒,爬的山路要超过上半辈子上班走的路,从未干过体力活的人拿起铁锹熟练得帮助老百姓干着农活,照镜子臭美的习惯早已丢弃,在协调农户间鸡毛蒜皮的琐事中,在面对懒汉贫困户站在大街晒太阳不干活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恨铁不成钢的情绪里……他们才发现,脱贫攻坚工作要比想象中艰苦得多,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真心、耐力和韧劲,不是当时想得那样大刀阔斧,这次恍然明白了为什么把这项工作唤作“攻坚”。
两年的驻村生活使伊郁喆他们懂得了脱贫攻坚工作这项很细微细致的工作,要具有水滴石穿的韧性,要有细水长流的温暖,自始至终贯穿在贫困户生活、生产、思想、乃至平常的言语中,渗透在贫困户的点点滴滴生活中,下沉在每个平凡而普通工作细节里。
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伊郁喆归纳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有“真情实意”。真,要对贫困户付出真心,掏真心换贫困户的真心;情,要待贫困户如同亲人,付出感情;实,开展这项工作要脚踏实地,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意,要把国家2020年摘掉贫困帽子的意义给他们讲透彻,要传达出党对贫困户关心关爱的真实情意。
因此,两年的驻村生活,让假日、节日成为了梦想,亲朋好友就是诗与远方,每天成员们都与时间赛跑,脱贫攻坚工作让队员们感到是一种苦中有乐的工作,那样真实朴实、那样贴近地气。
这个月的工作计划是工作队员要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摸底调查,掌握各家今年种植的红花、小麦、苜蓿收入情况,在九月初这些农作物早已收割完,据他们掌握,基本上也都卖掉了,就剩下玉米还没到季节收割。
还要是听听建档立卡贫困户明年的打算,有什么困难,种植什么农作物,是否养殖些家禽牲畜来增收,这些都要工作队来帮着把把关、想办法出主意。他们的口号是帮老百姓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两年来也是按照这个准则办理的。
伊郁喆俩人回到村里,工作队成员已经分组走访入户了。俩人放下购买的日用品,来到餐厅吃午饭,喝碗奶茶、啃着馕饼就着一盘皮辣红、一盘油炸花生米将就了一下。
帕提古丽住院期间,工作队成员轮流做饭,看今天这午餐大概是努尔的杰作,油炸花生米是努尔最拿手的菜。吃完后伊郁喆洗完碗筷,跟巴桂俩人拿着笔记本和笔按照这次计划安排,马不停蹄来到一区的贫困户马建家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