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1)
时间:二〇〇七年七月廿八、廿九日
听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之学员及北大校友
第一堂
缘起与感想
奖学金与助学金
所谓“经济”
学问 知识 文化
历史的重要性
政治与经济的主辅
“管鲍之交”与做领袖的条件
张维迎院长:南老师、各位光华学院的朋友,今天我们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来到太湖大学堂,聆听南老师给我们讲课。很多人看过南老师的书,能够亲身听南老师讲课是很特殊的体验。光华管理学院这一次活动,是想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之道建立起来。南老师是光华教育基金会的理事长,我们这一次来是光华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南老师也一直对我们光华管理学院有很多的关心。
这一次的活动其实已经筹办了一年的时间,赵海英是我们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由她请南老师讲课,南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我和海英两个月前来过这里拜访南老师,讨论这一次讲课的内容。
接下来,大家心情放轻松,在这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听南老师给我们讲课,我们放掉脑内杂念来听这个课。我希望大家今天和明天这两个半天的时间,在我们人生的学习路上,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使我们每个人得到升华。下面我们就欢迎南老师来给我们讲课。
南师:诸位先生,刚才张院长这一讲,天气又热,听得我毛骨悚然。孟子有两句话,“不虞之誉,求全之毁”,八个字。“不虞之誉”,大家同我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想不到有许多的高帽子,被人家恭维你;“求全之毁”,别人对你要求很高,每个人手里有把尺,不量自己,专门量别人,这个人做人对不对,事情做得好不好?都是对别人要求圆满,这是求全之毁。为什么我引用这两句话?刚才张院长讲话对我特别恭维,这个恭维很可怕。这样的大热天,很抱歉让大家从那么远的地方,跑到这里来受罪,不过既然是“光华”,你们光华一到,这个地方就蓬荜生辉了。
现在,我要向大家报告关于这一次的研讨,我不是讲课,只是我年纪大了一点,跟大家做一个研讨。不晓得你们大家的目的是什么。我常常问年轻出国的同学要学什么,他说企业管理。我说那落伍了,现在企业管理太多了,将来没有地方给你管理了。等于说我们八九十年前讲经济学很热门,可是现在经济学太多了。因此,张院长和赵海英博士来跟我讲时,我随便取一个题目叫“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我对这个题目有很深的感想,尤其是最近我们国家的工商界,二十多年来发展到今天,我觉得是迷路了,长期的迷路,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现在九十岁了,生命的经历很多,这个国家大革命以后,经过北伐,我亲自参加过抗战,经历过国内的变化,在海内外大波浪之间,直到现在二十一世纪,我觉得有了问题。诸位都是全国企业界的精英,那么谦虚好学,这些问题使我想到中国古代禅宗的两句话:“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我觉得这个时代,配合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题目,这两句话的意义非常深刻。
我们的国家社会,今天的发展非常繁荣,好像人人都前途无量,朝气蓬勃。事实上,国家的经济观点与诸位企业家的观点,都有“一片白云横谷口”的现象,不是黑云哦!是很漂亮的白云,可是把自己遮住了,一切都搞不清楚了。所以“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本来是自己的家,鸟要飞回来,可是因为这片白云遮住了,迷巢了。我深深地感到,这个时代有这么一个现象。
由张院长刚才很客气的这一番话,我先讲了自己的感想。至于这一次讲课的因缘也很奇怪。“光华教育基金会”是我一个老学生尹衍梁办的,我是理事长,这个基金会是一九八九年建立的。到现在为止,这个“光华教育基金会”好像在三十几个大学设立了奖励基金,受奖的人大概有十多万人,尹衍梁告诉我,总共花了几千万美金了。当年他创办的时候没有告诉我,有一次,他在我房间里突然跟我说:“我听懂了你的话,我去做了一件事。”那个时候是一九八九年,时间我记不得了,他从北京回来跟我讲了这个事,成立了这个基金会,他说理事长是我。我就讲他不对,万事要征求我的同意。他说这个是好事,我来不及跟你讲,而且北京那边不是你出面搞不好的。所以到现在我还是理事长,一个大学我也没有去过,可是晓得做了好事,不过到现在我还责怪他。后来他又在北大办了光华学院,好像浙江大学还有光华的法学院,都是他做的事。
我很抱歉到现在还没有跟光华见面,第一次跟张院长见面也不是尹衍梁带来的,是赵博士,所以我就答应了。关于奖学金,我做的事情常常是错的,这个事情也是“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的一个现象。我反对奖学金,那个是锦上添花;我赞成助学金,这才是雪中送炭。
大家在这里心情千万要放松下来,不要认为是听我讲课,我平生一无所长,也没有什么真的学问,吹牛可以,倚老卖老罢了。譬如我刚才讲“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国家开放发展二十几年了,这个中间我看得眼花缭乱,也看到没有计划的发展,常常有一种感觉,像《桃花扇》里面有三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样的故事,个人、公司、企业,我看得太多了。如果拿我这个年龄来看,由北伐到抗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国内外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感慨,甚至于很悲痛,因此这一次我们要讲“反思”。
我经常告诉一般国外回来的同学,你们叫“海归”的这些朋友,我说:自己的文化要多了解。譬如研究经济学、研究企业发展,有个前提,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是不用“经济”这个翻译名称的,这个名称是人家的二手货。西方文化先到日本,日本人用中文在日本翻译成“经济”,可是日本本土不大用这个哦!现在用不用我不知道,你看日本讲经济叫“产经”,产业的经营。
中文“经济”两个字原来的观念很大很大,是大政治,是“经纶天下,济世救人”,这个叫经济。我常常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副对子,很有意思的,“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是我们小时候到处看到的,讲文章推崇西汉两个人,一个是写《史记》的司马迁,一个是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他跟卓文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至于经纶天下,济世救人,我们历史上推崇诸葛亮,所以说“经济南阳一卧龙”,就是诸葛亮够得上。
现在研究经济,刚才提到“几多归鸟尽迷巢”,我觉得我们整个的国家、人民,包括诸位,都迷巢了,归路不知道了。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外国人的经济学。自己的经济学在哪里?同样是人,尤其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没有经济学吗?可惜到现在我没看到有人在研究,大家没有反省。譬如现在我们经济学走的路线,包括我讲经济学这个名称的问题,都在跟着人家走。因为我是在野之身,同政治没有关系,只是顺便看看。我们在政策上这些做法,都没有反观自己的文化。其实今天国际上一切政治的发展,我们中国原来都有,只不过没有那么细密。
中国文化有套书叫“三礼”,大家都知道,这个“三礼”不是光讲行礼、客气的。“三礼”是三部书,一部是《周礼》,记载周朝统一天下以后所建立的一个政治体制。其实我们推翻清朝到现在只有九十六年,九十六年以前我们历代的体制,都没有跳出过《周礼》这个范围,当然中间有很多变化。它的体制里头就有经济,工商业都有,不过很简单几个字。周朝的政权维持了八百年,可是我们现代人不懂,叫它“封建”。“封建”两个字有问题,因为中国的封建是分封建立诸侯,是联邦政府一样的,每个诸侯一省或一县。相传周朝一开始就分封八百、一千多个诸侯,一个县里的县长就是侯,地方分治,联邦的,由中央统治。它的制度、经济为什么安定了八百年?你可以讲人口少、地方大,没有错,这是一个理由;可是古今是一样的人,为什么周朝可以安定那么久?我们现在讲经济,讲商业,讲工商都没有反思,都没有去反思自己古老的历史经验。
我们现在先讲广义的,讲完了再把范围缩小。这些都是大题目,可以做三十个博士论文的题目了。这是讲《周礼》。另一部《仪礼》是社会制度,这个制度包括范围很多。还有《礼记》,内容包括很多风俗习惯、做人做事的学问,等等。
一个星期以前,我们这里办了一个儿童田园教育活动,办了三个梯次,刚刚结束。所以昨天我还讲这个心情,刚刚一块石头放下来。每一次来了七八十个小孩,还不准家长在旁边陪,我也给孩子们讲礼仪。这些孩子们十三四岁,能够读《资治通鉴》,能够背很多古文,而且我们请的外国老师有十几个,美国、南非、新西兰、日本的,各地都有,还可以同步翻译。这些孩子从六岁到十三四岁,可以跟外国人对话。可是我们心里头负担很重,这样热的天气,一个孩子出了问题怎么办?他们在家里都是皇上啊!所以我叫这些孩子小祖宗,是中国未来的老祖宗,一个个都不能生病。还有给孩子们讲《礼记》,他们看了前面一段就会背了。可是我发现一个毛病,这个毛病同老师、家长有关系,我发现孩子们学问好,读书多,但却傲慢了。这个很严重啊!本来我们十多年的推广不只是读经,大家都说我在推广读经,读古书,不是的,是中、英、算一起来(中英文经典、珠心算)。最后我跟小祖宗们讲,学问是学问,知识是知识,要学会文化。什么叫做礼?这是文化,第一不要傲慢,不要看不起人;第二你们每个人要学会谋生的技术,做个水电工,乃至做个劳动的建筑工人都可以。学问归学问,职业归职业,人品归人品,千万不要傲慢。还有孩子当场问我,他说书读那么多,可是有时候会忘记怎么办?我就告诉他,譬如你赚钱,赚来放在口袋不怕没有用,要用的时候摸出来就是了。他说那我懂了。
现在我们回到“三礼”,“三礼”如果研究完,再加上《逸周书》《管子》等,就基本晓得中国过去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做人做事。可是这一切体制经验我们已经忘了。假使没有忘记的话,自己晓得有几千年文化,这些东西拿出来,根据历史的经验,配合现在接受西方的经济学、工商管理等,那就很了不起,很伟大了。可是我们“几多归鸟尽迷巢”啊!找不到自己的路子走,这是一点。
第二,我们有五千年历史,譬如我们经常提到二十六史。全世界的民族,保存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最完整的只有中国人。譬如印度,历史都没有了,靠十七世纪以后的外国人帮他们整理。印度这样大的国家,这样大的民族,这样深厚的文化,就是没有历史。你们不能拿美国来讲,我在美国的时候给他们讲笑话,你们的历史两百多年,我们有五千年,我说你们要给我们做文化的学生,做徒孙我都不要。讲科技的话,我们叫你师父还可以。
我们小的时候是讲二十五史,加上清朝三百年的历史是二十六史,如果再加我们这一百年,就是二十七史。任何一个国民,如果自己不懂历史,就不要谈文化了,因为新旧观点无法对照。所以我也常提这个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要想了解现在,了解未来,必须读历史,回头去看过去的经验。没有古代哪有现代,没有父母哪有儿女呢?没有祖先哪有我们呢?可是我们现在迷了路。
张院长要我来讨论“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你们诸位有没有反思我不知道,张院长逼着我反思了。大家要做企业家,就要研究历史的经验。举个例子,姜太公如何把周朝建立并使之享国八百年,而且他封在齐国,现在所谓的胶东,那时是最落后、最贫穷的地方。他八九十岁快要一百岁了,到这个地方来做诸侯,怎么把一个国家变成那么富有?我也常告诉人,现在讲经济就谈到香港、上海,我说上海过去了,未来的港口繁荣在舟山、洋山那一带了。中国文化经济商业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是在齐国的临淄,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淄,比现在的上海、纽约还热闹哦!唐朝的时候在扬州,所以你们看古人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唐朝经济的中心在扬州。宋朝就不是了,宋朝的经济中心在漳州、泉州。上海发达到现在最多一百年,以前是小镇,原来归吴淞道管的。今天的经济中心是上海,未来就不是上海了。这是经济商业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
再回过来讲管仲的资料。在那个时候的临淄,管仲辅佐春秋战国最了不起的一个霸主齐桓公,管仲政策的一个关键,就是发展经济。
这里我要插过来,谈到西方的文化思想,十七世纪以后人们认为要解决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的问题,非靠经济不可,以经济来解决政治。中国几千年文化刚好相反,经济摆在第二位,有好的政治,经济自然会好。
我们要真的研究工商企业的发展,要好好去研究管仲。管仲的历史故事很多,我提醒大家注意他的两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经济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社会经济不发展,人民不富有,文化就谈不上。这两句名言的内容很多,大家都知道这个名言,可是大家忘记管仲提倡的是什么,不是经济领先,而是政治文化领先。“仓廪实、衣食足”只是手段,好的政治可以自然达到仓廪实、衣食足。再譬如他的名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所谓四维,譬如房子的四个栋梁;“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四个柱子没有搭好,文化没有建立好,国家很危险了。礼义廉耻这四个内容太大了!你们做工商业发展,管仲也是做工商业出身的啊。
我们晓得历史上有名的故事“管鲍之交”,管仲跟鲍叔牙两个是好朋友,知己之交。你们要注意,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人生得一知己很难。譬如说父子、兄弟、夫妻关系,那只是这个关系;是不是我的知己,或了解自己的人?不一定。所以古人有句俗话:“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历史上讲知己朋友,常提到管仲跟鲍叔牙,这个故事我想你们知道,不过我稍稍补充一下。
管仲跟鲍叔牙年轻时一起做生意,鲍叔牙有钱,管仲没有钱,鲍叔牙出钱,管仲来做。分账时,管仲自己拿的多,分给鲍叔牙很少,鲍叔牙没有怨言。人家告诉他这个管仲乱来,是个流氓,你怎么听他的呢?你看他每样都占你便宜。鲍叔牙说他比我穷嘛!没有关系。
后来他们各辅佐一个王子,国家乱了,两个王子往两边跑。管仲帮公子纠,鲍叔牙帮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这个公子小白也是个小流氓。后来两个王子为了回国接受政权发生了战争,结果管仲他们失败了,被抓起来。后来齐桓公上台,鲍叔牙说要使我们国家强起来,非找管仲不可。齐桓公说:他在作战的时候差一点打死我啊,他一箭射过来,刚好射到带钩(皮带前面的铜圈),我没有死。这个家伙!我恨不得杀了他。鲍叔牙说,你错了,作战在战场上“各为其主”,你要治国家天下非找他不可。齐桓公这个人很特别,度量非常大,所以就把管仲弄回来了。因此人生要想成功,度量要大。后来管仲帮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这个内容我不跟你们介绍了。他统一了整个中国,拥护中央政府,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么,齐桓公把管仲接回来时,齐桓公问他,我这个人好色,喜欢女人,我可以做领袖吗?管仲说没有关系,你不要跟我说私人的问题。齐桓公说我还好货,很爱钱,也喜欢玩古董字画等东西。管仲说没有关系。齐桓公又说我好吃,他出名的好吃,他开玩笑说天下异味我皆尝尽,天下好吃的东西我都吃过,唯一没有吃过的是人肉。最爱拍马屁的易牙听见了,到了晚上一盘肉拿出来,齐桓公吃得非常有味道,问易牙:“这是什么肉啊?”“人肉,你说没有吃过人肉。”“你乱来,哪里来的人肉?”易牙说:“我杀了我的儿子。”这个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马屁拍到这个程度,可是管仲在的时候他不敢乱来。所以齐桓公说自己好吃、好色、贪钱财、还好玩,高尔夫球啊,骑马啊,打牌啊,一切乱玩,管仲说没有关系。
齐桓公一听,做领袖这些都没有关系啊!我可以吗?管仲说,绝对可以。那么做领袖有什么条件?管仲说,两个条件:反应得快,决定得快,你可以。齐桓公一听,这一点我倒会哦!做事反应非常快,决定也非常快。管仲说你讲的这四样,个人的行为乱七八糟,这个不要谈,可是真领导一个事业,要反应得快、决定得快才可以。那么齐桓公一听,好了,一切拜托你了。所以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跟叫老大哥或干爹一样。一切拜托你了,自己什么都不管。
那么他帮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到了管仲要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谁接你的位置做宰相啊?鲍叔牙好不好?管仲说:不行。你看他们两个人那么好的知己,那么好的朋友,他这一辈子用鲍叔牙的钱,吃他的,用他的,最后自己要死了,国家总理这个位置,齐桓公说给他,管仲说不行,这是什么知己啊!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说,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对于坏人坏事,他心里容纳不下,对于坏人坏事容纳不下,就不能做宰相啊!宰相肚里好撑船,他这个度量是绝对不可以的,会害了他。鲍叔牙因此更感激管仲,他是不能干这个的。
我刚才啰嗦了半天,浪费了多少时间,就是解释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那么这个还不是主题,我绕了一大圈,叫你研究企业家,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社会的经济,乃至建立国家的体制,以及你们企业家的做法,你要研究《管子》。
第二堂
国之四维
管仲相齐
吕不韦相秦
春秋大义
文景之治
发展的虚实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刚才我们提到经济、企业等,以及反思自己的历史经验,叫大家注意管仲,为什么在春秋战国这个阶段,齐国政治的成就、经济的发展等那么成功?当然《管子》这本书也是很难懂的古文。中国自己所有的许多思想,许多的历史经验,在古文的书本上都有。因为我们从学白话、学简体字开始,自己的宝库没有钥匙就打不开了,非常可惜。大家只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努力一下,都可以做到的。
譬如刚才提到的《管子》,《管子》的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的成功,文化的建立,我重复一下他重要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及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人最重要的四个字“礼义廉耻”,四个方向。你要知道,这个不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是他的后辈哦!孔子非常佩服管仲,所以孔子在《论语》上说,我们的国家,以前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后代就都变成野蛮人了,因为文化的建立者是管仲。研究管仲要注意“礼义廉耻”,国家的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文化没有,国家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情况,只是偏重经济同工商企业的发展。
我随便抽一点资料来讲,你看管仲死了以后,春秋到战国历史的变乱,为什么叫春秋战国呢?因为各个联邦的国家都在乱,彼此都在兼并,像你们今天的工商界一样,大公司吃小公司,有办法的就把人家兼并了。这么一个混乱的时代,维持了两三百年的时间,中央的政权还是周朝。我常常说,你们要了解,今天国际的情形就是一个春秋战国的放大,这是真的,你们都了解了以后,就懂得中东美国是怎么一个情形,完全是春秋战国的放大。以我读古书出身,也接触了西方的文化,我自己也出过国,几十年来始终认为,现在的世界就是春秋战国的放大,前途可想而知。
管仲治理的齐国非常富有,管仲之后到了战国时期,这时秦始皇还没有统一中国。刚才发的资料的第一页,讲齐国的富有,到什么程度呢?这是苏秦游说齐宣王连合抗秦这个阶段,是苏秦眼睛看到的临淄。当时管仲所建立的文化财经的军国体制,已有三百多年了。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这段形容当年临淄的富有,这篇文章古文很简单,拿现在的白话来写,引用这几句就有厚厚的一本了。苏秦所看到的齐国首都临淄富有极了,老百姓就是玩,等于每天高尔夫球啊,摇滚乐啊,卡拉OK啊,什么三陪五陪都来了。“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就是玩乐。“斗鸡走犬”,斗鸡斗狗,就是干这种事情。“六博蹹踘”,就是赌博、踢球。尤其过去,像民国初年的交际应酬就是打麻将,在妓女馆、青楼里面。现在就是高尔夫球等,都是一样。你看“临淄之途”,你们的首都里头,马路上面,“车毂击,人肩摩”,等于现在名牌的车子连起来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街上人都挤不过来,走不通。“连衽成帷”,大家的衣服,女性的裙子一拉,把太阳都可以遮住。“举袂成幕”,他说手袖这么一拉,前面都看不见了。“挥汗成雨”,街上人太多了,汗水甩起来像下雨一样。“家敦而富”,每家都非常殷实富有;“志高而扬”,如同我们现在工商界,社会发展了以后,你们志高而扬。不过呢,现在一般企业家虽然志高而扬,心里头是虚的,“几多归鸟尽迷巢”啊!
这是苏秦当年看到的齐国首都经济发展的情形。下面的文章我不讲了,因为与今天的题目不相干。苏秦说依你这样富强的国家,东方的强国,还怕西边的秦国吗?你还向他靠拢,向他拍马屁?真是太耻辱了。这一篇是苏秦说齐国。
前几十年有人拿基辛格与苏秦、张仪相比,我说那差太远了,还够不上。苏秦、张仪这两个穷书生,在春秋战国时,一毛钱都没有,而使全国安定三十年,身佩六国相印,等于说美国、英国的总理都是他。
再翻过来第二页,这里讲的又不同了,《战国策》这一段是引用韩国的历史。那时的韩国是今天山西、河南的大部分。“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他说你韩国因为占了地利,同齐国不同。齐国等于今天的美国一样,太富有了。“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他说不是你真的可以在国际上站得住,你是出其不意,偶然打了胜仗,不算数。
那么从刚才开始讲到现在,讲经济的宏观,同工商界企业的宏观,必须要读书,第一是研究管仲;第二,要研究吕不韦。
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现在一般学者都是那么讲,可是你们没有搞通历史,因为统一中国是吕不韦帮秦始皇办到的。秦始皇的宰相是李斯,是儒家荀子的学生,他的话秦始皇不过听听而已。为什么秦国能够统一中国?是用吕不韦的商业头脑把六国统一了。虽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法治、经济、政治、军事、科学都在内。
吕不韦还有著作,虽然不是他写的,是他请很多宾客写的《吕氏春秋》。这部书包括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是杂家。著作完成时,吕不韦把它在秦国公布,他说有人能增减一个字,奖赏千金。结果没人说不对,当然有一点原因是对政治的害怕。这套书留传下来,书的内容我们不谈,这个学问也很大。你们要研究,一个商人,怎么样用商业的头脑,帮助国家在国际上强大。
秦国统一以后,这个制度到现在,用了两千多年了。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废除了诸侯,建立了三级制度,由中央政府到省、县三级制度,这个体制一直沿用到清朝。偶然在社会变乱的时候,中间加一个,譬如元朝加一个“道”,这是临时用的,其实还是三级制。我常常说,清朝是孤儿寡妇带几百万人入关,统治了四万万的中国人,由政府到地方三级制,所有公务员不到两三万人。我不谈政治,但这些都是与今天的话题有关的,所以我抽出这些资料,要大家注意一下。
回到我们的老话,我们中国文化认为,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是靠政治来解决的。西方的观点,是靠经济、工商业来解决政治问题。这两个是矛盾的,究竟哪一条路线是对的?到现在还是“几多归鸟尽迷巢”的阶段。希望大家注意,因为诸位都是了不起的企业家,也都是学问家,这个观点希望注意一下。
其次还有第二个重点,譬如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政体一直维持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这不能说是秦始皇的功劳,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体制,我认为也是吕不韦商业思想的延伸。可是吕不韦最后怎么死的呢?秦始皇写一封信给他,逼他死,他就自杀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些不属于本题的范围,我们不讲。
秦朝以后汉朝建立,我们研究经济同工商业的发展要注意了。大家都晓得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同他的儿子汉景帝的时代。汉文帝起来以后,是用“黄老之治”,这是一般历史学家习惯的讲法,他的政治思想不用儒家的孔孟之道,而是用老子、庄子道家的学说。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是怎么用的呢?要研究了,我只提个线索。
刚才提过,春秋战国一直到秦始皇,我们的国家内战,变乱两三百年,所以孔子著《春秋》这一部历史,记录二三百年当中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等变化的现象,这个叫《春秋》。我们常常听人家讲什么儒家的思想,孔孟的思想,中国文化儒家的精神。我就要问了,什么是儒家的精神啊?什么是中国文化啊?你简单地告诉我一句两句。都讲不出来,都乱扯一通。
什么是孔子的思想?孔子自己讲的,他的重点、他的学问是在《春秋》。《春秋》是一部历史。孔子自己讲“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后世的人了解我,晓得文化精神的目的,知道我毕生的心力用在《春秋》这部书上。如果有人骂我,应该也是由《春秋》这本书来的,“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历史为什么叫“春秋”呢?这同中国的文化有关了,中国的文化最初在世界上领先的是天文与数学。你研究人类史、世界史,我们上古的数学、天文是最发达的。研究了中国的天文学,就知道孔子著书为什么把历史叫“春秋”了。譬如现在是夏天,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因为开了冷气舒服一点,外面热得很,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冬天最冷。春是清明前后二三个月。秋是秋天八月十五前后,气候是最平等的,温和的,不冷也不热,夜里同白天的时间是对等。像我们现在是白天时间很长,夜里短。夏至一阴生以后,白天慢慢缩短了,夜间慢慢增长了,到了冬至一阳生又反过来,所以除了春秋二季,都是不平衡的。春秋两季是平衡的,所以历史叫“春秋”,是这个意思。
孔子著《春秋》是反应这一个历史的公平精神。这些人做生意也好,做皇帝也好,做普通人也好,做好事,做坏事,在历史的公论中,是给你一个公平论断的。
王安石就讲不喜欢读《春秋》,说这是一部烂账本。这个话也有道理,我们读历史,历史就是一堆烂账,能够做到公平的很少。
我们现在回过来说,历史上记录“文景之治”是用道家的精神来做事,这个时候由秦国到汉朝,天下也很乱,整个的社会在变动。汉朝建立的初期也很穷哦,社会并不富有。研究汉代的历史,二十几岁的汉文帝,是汉高祖姨太太生的孩子,不是吕后这个大太太生的,在中国传统观念上,是被人家看不起的。所以我们读历史很佩服汉文帝,他上台做皇帝以后写了两封信就把中国的边疆平定了。一封是写给南方的南越王赵佗。赵佗是河北人,统治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半个中国了。汉文帝是刘邦的儿子,赵佗是与刘邦同时起来革命的人,拿现在的话叫革命,老话是打天下。他已在整军要北伐,准备统一中国了。汉文帝写了一封信给他,他就不敢动了。所以我讲汉文帝的两封信就把中国平定了,另一封是给北方的匈奴。
他写给南越王赵佗的第一句话:“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内容我们不讲。他是个皇帝,中国的主人、老板,写这一封信,等于很客气地讲,赵伯伯,我算什么,我不过是刘邦小老婆的儿子而已,这一句话就把对方打垮了。赵佗一看,刘邦有这样的儿子,那不得了,这个谦虚到了极点。然后他下面接着讲:现在中央出问题了,他们把我找来当皇帝,我年纪又轻,什么都不懂。你是老前辈,不过呢,你的家小,你的亲属还在河北,有一部分在山西,我通通叫人照顾好了,那么国内的军事怎么布局,请你指教。赵佗准备起来做皇帝,半个中国在手上了,看了这一封信,马上回一封信给他,跟他一样客气,“蛮夷大长老臣佗……”,他说南方没有文化,自己只是蛮夷的大酋长,以前的一切都不谈了,过去大家的错误都不要讲了。
我们现在不是讲政治,重点是讲“文景之治”的几十年当中,把中国那么贫穷的社会、政权如何安定下来,使经济工商发达。历史上只记录他“节俭”两个字。这两个字,我们真正读书,不要随便看过去哦!以前我也做生意,当困难的时候,朋友来告诉我不要浪费,这些我当然懂,有钱时,要慢一点花,少一点花,叫做不要浪费。可那时候我根本一毛钱都没有,怎么叫不浪费啊!节俭也是这个道理,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个人也好,国家也好,要节制,不是说到处去弄钱来扩张,尽量地膨胀。这都是问题,问题的最后是“几多归鸟尽迷巢”,找不到路了。这是讲到“文景之治”而引起的问题。
所以我们研究那个时候的经营发展,把这些历史资料找出来,拿现在来对照,有很多有用的东西,不要光看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经济学啊、什么工商发展啊,那是适合他们用的,到我们这里不一定用得上。等于我常比方,我们吃米面惯了的胃口,换吃牛排汉堡,有时候肠胃就不对了,这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文景之治”用道家的思想,以节俭为主,这个是经济大问题了,我现在资料一下子都来不及给你找出来。
因此我们回过来看,改革开放到现在二十几年,从我所看到的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也常常告诉大家,几十年以前,当我们这个社会国家经济是一穷二白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台湾,尤其在国内叫什么几年荒乱,我都记不得了,只晓得可怜得不得了,大家男女穿一样的衣服,那个时候的情形你们也许还知道一点,猪油都没有。我们在海外,在台湾,在香港,寄一罐猪油到国内来,不得了了,很感谢了。像我们在台湾,都有亲属在大陆,然后把旧的衣服洗好,烫平寄回来,他们都非常高兴。不到两三年,旧衣服不行了,要买新衣服寄了。再不到两三年,寄新衣服也不行了,要买脚踏车啊、冰箱啊,所谓的“三大件”。三大件以后不到几年,慢慢有些朋友来,送个金戒指送个金链子不得了了。再不到几年,那个几克拉的钻石戒指都看不起了。这是到现在二十多年的发展。
这个发展你们认为很好,这个里头究竟虚的实的,大家有没有研究?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反省检讨。现在都是讲大的这一方面,大概提一下,我提一下的目的是要诸位回去多花一点时间读历史,很多的历史经验都是值得给大家做参考的。
第二个重点:我现在抽出来司马迁《史记》上的《货殖列传》,不是全篇。诸位千万注意《货殖列传》这一篇,你们到街上都可以买得到,《古文观止》里头有。另外一份资料也是《货殖列传》,是另一本书上的,叫《史记菁华录》。可是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两个都还不全,都还不是司马迁的原本《货殖列传》。我先把资料发给大家,我们大概做个研究,我想对大家很有帮助。
中国第一部最重要的历史是孔子写的《春秋》,第二部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新的创作,后面都是跟着这个来的。一般人《史记》是没有读过几篇的,全部把《史记》研究完的,正式学历史的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此外就算把《史记》全部读完了,司马迁的思想、司马迁的精神也很难弄懂,这个要特别注意。所以我常常告诉大家,司马迁写历史,你们叫他历史学家,错了,他不是历史学家,他是个历史哲学家,他是历史文化的一个大导师,他有很好的观点。司马迁的思想是什么呢?重点是集成中国老庄道家文化的观点来的,这里先介绍一下司马迁。
我想你们诸位老板发了财,都不爱读书了,要多读一点书,因为读书有一点用处,比打高尔夫球啊、比卡拉OK好一点。
这篇《货殖列传》是关于经济、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文化,儒家、道家都看不起工商业,看不起做生意的,只有司马迁不同,他提出来工商业的事。“货殖”,你说为什么不叫经济呢?刚才我开头就讲经济这个概念翻译的不对,他讲“货殖”,“货”代表一切的物资,也包括今天的资本。“殖”是生利息,繁殖起来,等于种树一样,它会生长。
司马迁著《史记》非常大胆,古人看不起商业,他却提出来。司马迁不只这样,司马迁的《史记》还写了《游侠列传》,黑社会是大家看不起的,他却特别提出来侠义道的重要,是黑社会值得注意的一面。还有做官的《循吏列传》《酷吏列传》,他把好官和坏官很明显地分开,规规矩矩地把他们记下来,一点都不能逃过这个历史。
所以刚才我们提到“文章西汉双司马”,一个就是司马迁,文学、历史他样样都很高明。但是他本身遭遇到最痛苦的事,受了腐刑变成不男不女了。原因是李陵投降了匈奴,他说李陵没有罪,他在战场上尽了力量了,投降是不得已的,因此跟汉武帝闹翻了。当然汉武帝非常气愤,处司马迁腐刑,司马迁心里很埋怨。
于是他写《史记》,对汉武帝也好,对汉武帝的祖先也好,一点都不客气。汉武帝在世的时候看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可是很奇怪,汉武帝有很大的度量,包容了。譬如司马迁写《史记》的创作,皇帝叫做“本纪”,皇帝以下宰相、诸侯叫做“世家”,譬如“孔子世家”“萧何世家”,一般的叫“列传”。可是他写刘邦是“本纪”,同时写项羽也是“本纪”。这两个同时抢天下,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假使项羽成功了,不叫做汉朝,也许叫做“楚”了。刘邦成功了,所以刘邦做皇帝,刘邦的传记他叫“本纪”,项羽也叫“本纪”,这是司马迁的特别。司马迁以后的历史学家,都不及他,对皇帝都是害怕的。司马迁写的这个书,汉武帝是看到的,写他的祖宗,写刘邦年轻的时候乱喝酒,会骗人,一塌糊涂,都是真的。司马迁一点也没有保留,都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了。
如果看《史记》只当小说看,不当真正的学问看,那你就不懂《史记》了。譬如我抽出来《货殖列传》这一篇贡献诸位,刚才我讲了,我没有抽原本的《史记》,原本《史记》上的《货殖列传》还要更多。我想简化一点,只抽要点,先抽《古文观止》里的,这里头够你们吸收的了,营养很多。然后书架上随便一抽,抽出《史记菁华录》里的这篇。全部《史记》的东西太多,还是利用这两篇给大家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