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能歌善舞的朝鲜族
韩国百分之七十的国土是山地,许多城市建在一些空旷的山谷中,有的城市的一些楼房都已爬到周边的山坡上。在这样的城市中游览观光,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有些拥挤逼仄,要跑出来,到山野间望望远,透透气,松散一下心情。
所以朋友提出要开车带我到附近的山上去游玩,没多想便答应下来。车子驶出市区,来到郊外,虽然两边仍是连绵的山峰,但毕竟车前的公路伸向远方,是一片宽阔的空间。路边没有楼房,一眼看见碧绿的山林,天空更宽广辽阔,蓝天白云,让人能够心驰神往,顿觉优哉游哉,轻松闲适。
汽车驶下公路,要经过山谷溪流上的一座桥,再开到对面的山坡上去。路是土路,桥比较窄,显然人们不常来这里,处处散发着乡野的气息。我在山东农村生活多年,干农活长大,特别喜欢这种地方。
桥下流水潺潺,水草茂盛,两岸是一块块农田,种着各种庄稼。开车的朋友忽然高兴地对我说:“看,那棵大树,下面有一个木头台子,这可是韩国乡村中很典型的景致,很有意思。”果然,桥对面右侧不远的河岸上,长着一棵粗大高耸、枝叶浓密茂盛的大树,像一个大伞盖一般,让人觉得安稳、亲切,有了依靠,仿佛自己就在下面乘凉、休憩。不只是我这样想,人家本来就是这样子,而且比想象的还要美好,因为下面就安着一个大约两米见方的木头台子,像一张大床似的,更觉舒适自在。
朋友停下车,带我们几个来到树下。他脱下鞋子,走上木台,盘腿坐在上面说:“来,上来感受一下,以前韩国人都在这上面手舞足蹈,唱来唱去。”我们都脱了鞋到上面去,学他的样子坐下来。台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里空气清新,到处一片翠绿,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地面,哪里有什么尘土?又经常下雨,不断洗刷滋润,所以干干净净。真舒服,歇歇脚,伸伸腰,还要举举手,山谷中的清风从腋下吹过,带来一阵凉爽。看看平整的山谷,两边连绵起伏不尽的青山,真是心旷神怡,情动于中,忍不住要唱歌似的。
朋友忽然说:“往桥下水潭那儿看,有一个人正忙着干什么呢!”果然,离桥不远有一片水面,一个人正穿着上沿长到胸部的胶皮裤子,站在水里面,用手在旁边的石缝中摸索着什么。“他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朋友说:“不知道,大概是在捉鱼摸虾,或者摘什么水菜?韩国人很能干的,以前没什么工业的时候,就是在水里、在地上辛勤劳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都这样啊!”
休息一会儿,我们继续前行。把车停在半山腰的一块不大的平地上,沿小路登上山顶。山顶上竟铺设了柏油路面,迤逦行进,把一个个山头连接起来,成了人们观光游玩、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站在一个最高的山顶上举目四望,群山连绵起伏,如海面上汹涌的波涛一般。远处还有更高的山峰,隐没在半空中,与天上云彩连成一片,巍然壮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感觉自然不同,大开眼界,胸怀开阔。
后来常常不由地想起那次的郊外旅行,特别是那大树下的木台子,想象当地人在上面唱歌跳舞的情形。记得去庆州、全州旅行的时候,也见过这样的田野舞台,就是在晋州这座小城的街道旁边,也有这样的台子。是的,韩国人能歌善舞,这可是从小就记忆深刻的一个印象。记得在许多电影、画报上,身着民族盛装的韩国姑娘小伙青春洋溢,光彩照人,脸上绽放灿烂笑容,载歌载舞,喜庆热烈。让人无比羡慕、向往。
这次郊游,可找到了韩国人能歌善舞的根源。在这样的山水间,在大树下的舞台上,男女老少高高兴兴地唱歌跳舞,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文化的亮丽特色。他们表现田间劳作景象,便有农乐舞,记起在山坡上挖野菜的情形,便唱《桔梗谣》,经历爱情的悲欢离合,便唱《阿里郎》的故事……平常的唱歌跳舞不尽兴,不过瘾,他们还玩高难度的,还有惊心动魄的游戏,比如荡高高的秋千、跳跳板,在帽子上拴上长长的彩带,连蹦带跳,摇头晃脑挥舞起来等。
我忽然想起中国老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个镜头,一位朝鲜族老大爷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情不自禁地跳起舞蹈,他提起一只脚,两只手臂弯曲伸在身前,跳一跳脚,摆一摆手。这是朝鲜族舞蹈最典型的动作?所以才记忆犹新。现在我好像忽然明白了这动作的意义,抬抬脚是要登山,伸伸手则是拨开眼前的树枝,或者攀援着岩石,要步步登高,到山顶上开阔视野,愉悦身心。中国古诗中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和不断长高的草木一样,人也有“向上”的本性,要“步步高”,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要“超越自我”,“飞得更高”!
朝鲜族是一个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我教书的大学里,常有这种民族特性的表现,有歌舞表演。一进校园西门,有一个小型的音乐广场。中间是简单的小舞台,后面有一个朴素的小柱廊,正中央的柱子上立着一位指挥家的青铜雕像,正手持指挥棒,指挥演出。有时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在这里表演节目,引得许多学生驻足观赏,鼓掌喝彩。小广场周围有草坪花木,常见几个学生抱着吉他自弹自唱。
学校正门旁边,还有一个大的露天剧场,专门举行各种较为正式的演出,不过大多数是学生自己组织,主要就是唱歌跳舞,尤其是跳集体舞的节目多,伴着当下流行歌曲的节奏,青年男女尽情展现舞姿,释放青春活力。我在这里看过学生们的迎新晚会,各个学院自行组织,人文学院的表演尤其引人注目,因为人文学院文艺水平高,特别是有民族舞蹈系学生的表演,那可是非同一般的专业水平。一拨一拨的年轻学生轮番登台演出,各展才华,精彩纷呈。看得出他们技艺娴熟,训练有素,娱乐观众也享受自我。我觉得,大概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尽力借各种机会来表演歌舞,过把瘾。看过一次学生会换届选举的活动,新老成员和大家见面,然后便是歌舞表演,学生们尽情狂欢。
学生精力充沛,激情四射,在学校唱歌跳舞,也常常一块儿去校外饭店聚餐,自然是要有歌舞助兴。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欢声笑语,一阵阵昂扬嘹亮的歌声,这是他们的习惯、传统。曾经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一群中学生刚放学,嘻嘻哈哈,走在一起,忽然间不知谁带头唱了一句,大家就一块儿唱起歌来,边唱边走,一路洒下歌声、笑声。习惯成自然,成传统,成为民族的文化特色。
社会上也是这样。我在韩国学校里工作、生活,不大和社会上的人员接触,没有什么亲身体验。但我听人说,韩国人工作后也很重视集体活动,如果常常一个人独处,会被认为“人缘不好”,有问题。下班后他们常常结伴去吃饭、喝酒,同时自然少不了歌舞,去歌厅边唱边跳。在中国,男人下班后往家里跑,可以被看作“顾家”,家庭责任感强。但是在韩国,男人要是早早回家,老婆会不高兴,认为男人不求上进,没出息。
春天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独自在校园散步,天阴沉沉的,空气潮湿,有些冷,但树上的新绿已绽开,让人不禁觉得高兴。忽然听到校园一角传来热烈喧闹的音乐和唱歌的声音,还夹杂许多人的欢声笑语,喊叫声和吆喝声,寂静的校园里立即气氛活络起来。
走过几座楼房,在一处土坡后面的草坪上,一群人正玩得兴致勃勃。不是学生,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穿着统一的制服,大概是某个公司在这儿搞游艺联欢的活动。旁边停着两辆大巴车,还有两辆厢式卡车,地上的桌椅、布篷、音响设备以及简易的木板舞台,都是用这种车运来的。不断有人到台上去唱歌,下边的人一边吃喝,一边和着音乐鼓掌,摇头晃脑,间或大声嚷几句,是叫好助兴吧!到处是欢乐的气氛,人人笑容满面,忘情陶醉的样子。
看了一会儿,我被感染了似的,高高兴兴地笑起来,甚至要活动活动手脚,加入人群中。但意识到自己是局外人,提醒自己不要乱动弹。天上飘起纷纷雨丝,但人们兴致高涨,唱的歌曲好像越来越活泼激越,振奋人心。不少人跑到草坪上、舞台前,随着节奏挥舞手臂,摆动腰身。雨水淋湿了每个人的脸庞,不仅没影响他们的兴致,反而使他们的笑脸更显光亮,神采奕奕。
人群成了一片波涛翻涌的海面,各种声音越发嘈杂,慢慢地,似乎众人的手舞足蹈和喊叫声汇成同一个节奏,人们开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时台上的歌手跳到人群中来,手持话筒,边唱边跳。旁边的一个人把手搭在她的双肩上,伴随同样的节奏一起跳动、摇摆起来。马上这人身后又跟上一个人,然后一个接一个,原来散乱的人群连接成弯曲盘绕的长蛇阵,步调一致,姿态一致,在最前面的歌手带领下,摇摇摆摆地绕起圈子来,嘴里还“嘿嘿”“哈哈”喊着号子。长长的队伍从外面往里绕,又绕出来,中间断开几截,便各自为政,就地绕起圈来,草坪上泛起欢乐的旋涡。
这是幼儿园小孩子们玩的游戏?可他们是大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竟玩起这样的游戏来。有什么不好的?我真想加入这个欢乐的集体,载歌载舞,把自我消融到集体队伍中,再也没有孤单寂寞,没有冷漠隔阂,这样就感觉自己变得更加自在、强大,浑身充满无限的生机活力。
雨越下越大,衣服被淋湿了,大家浑然不觉,仍摇摇摆摆转圈子跳舞,兴高采烈。大概有人发号令了吧,队伍忽然一下子松散开,大家嬉笑着跑出草坪,七手八脚地把帐篷、桌椅、音响设备等搬到厢式卡车上,然后登上大巴车,车开动起来,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原来热火朝天的狂欢场面再也寻不着踪迹,梦幻一般,只有雨滴淅淅沥沥落下来。我刚才躲在一顶帐篷下面观看,现在只能淋着小雨,快步往回走了。
周围看不到一个人,雨水从脸上流下来,不觉得凉,反而热乎乎的,是受影响,被感染了,还沉浸在刚才热烈的场景中。我走得很快,有时脚步跳跃,身子摇摆,自己不禁觉得好笑。这真是一群能歌善舞的人,多么欢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