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其本质是企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外在形式。
1.2.1 企业制度的构成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法律与政策、企业组织结构(部门划分及职责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各类规范文件。
构成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三个部分。
1.企业产权制度
企业产权制度是以产权为依托,对企业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它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对企业财产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责及相互关系加以规范。对企业来说,合理的产权制度能够清晰地界定各个产权主体及其权能从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企业资产合理流动。
2.企业组织制度
企业组织制度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规定着企业内部的分工协调和权责分配关系,如企业的治理结构、领导体制等。
组织制度是企业组织的基本规范。它既是企业各项组织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实践证明,组织制度合理与否,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3.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它由一整套企业管理活动的方式、标准和原则、理念等组成,如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等。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上述三方面内容,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它对企业制度的其他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反过来,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着企业财产权利的安排,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制度。
1.2.2 现代企业制度![[2]孙铁.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3970A/17180242004460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40270694-Fd08HcpPKsVosPayiiu0Ytsa0g2nqnek-0-23562d25a99a39d8f87aafebeafa74d9)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要求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图1-1所示为企业制度的演化。

图1-1 企业制度演化
1.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制度
企业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出资者,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出资者享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除设立时有资本金外,在经营活动中进行借贷构成企业法人财产。但借贷行为不形成产权,也不改变原有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明晰化是我国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2.现代企业制度是法人权责健全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企业法人有权有责。出资者的财产一旦投资于企业,就成为企业法人财产,企业法人财产权也随之确立。这部分法人财产归企业运用,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但同时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形成法人权责的统一。
3.现代企业制度是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出资者的投资不能抽回,只能转让。出资者以其投资比例参与企业利益的分配,并以其投资比例对企业积累所形成的新增资产拥有所有权。当企业亏损以至破产时,出资者最多以其全部投入的资产额来承担责任,即只负有限责任。
4.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职责分开的企业制度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体现为法律关系。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企业依法经营,不受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干预。
5.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由两部分构成:
(1)科学的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它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并形成制约关系。
(2)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
1.2.3 企业制度的分类
从构成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出发,以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来划分,可把企业制度分成三类。
1.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式分类
从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式来考察,企业制度分为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基本类型。在这里,“所有者”与“所有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所有制,有着不同的所有者。同一种所有制,也有着不同的所有者形式。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普遍采用企业资产所有者形式这个标准作为划分企业制度的基本标准。这三种基本形态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是世界各国企业立法的主要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指个人出资兴办,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这种企业在法律上称为自然人企业或个人企业。个人业主制企业是最早产生的企业,也是一种最简单的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优点:
(1)企业的开设、转让与关闭等行为,仅须向政府登记即可,手续非常简单。
(2)利润归个人所得,无须与别人分享。虽然它也要缴纳所得税,但是不双重课税,税负较轻,这一点与公司不同。
(3)企业由业主自由经营,别人无权参与干涉,在经营上制约因素较少,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所以处理问题机动、敏捷。
(4)技术、工艺和财务不易泄密。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保守企业有关销售数量、利润、生产工艺、财务状况等一切商业机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对于个人业主制企业而言,除了个别财务资料须让税务机关知晓以外,其他均可以保密。
(5)企业主可以获得个人满足。这种企业成败皆由业主承担,如果获得成功,企业主会感到成功的满足。所以不少企业主认为,他们在经营企业中所获得的主要是个人的满足,而不只是利润。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缺点:
(1)业主要承担企业的无限责任。所谓无限责任,即当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企业的全部债务时,法律强制企业主以个人的其他财产来清偿企业的债务。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主的所有财产都是有风险的,一旦企业经营失败,则可能导致企业主倾家荡产,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对风险性较大的行业不宜采用这种形式。
(2)企业规模有限。这种企业在发展规模上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个人资金有限,信用有限,资本的扩大完全依靠利润的再投资,企业自身积累也有限,因此不易筹措较多的资金以求扩张;另一方面是个人管理能力、自身精力的限制,也决定了企业有限的规模,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企业的经营则变得难以控制。
(3)企业寿命有限。企业的存在是完全凭借业主的资信能力、管理能力作为依托的,因为企业主的继承人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维持这个企业,所以企业是和业主共存亡的。业主的死亡、破产、犯罪或转业都可能使企业不复存在。这样,企业的雇员和债权人就不得不承担较大的风险。在西方国家,债权人往往要求企业主取得人寿保险,一旦企业主死亡,则可用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收回债权,但这并不能消除企业的短命。
2)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共同出资,为了获利共同经营,并归企业主共同所有的企业。合伙人可以资金或其他财物出资,也可以商标、专利、劳务等代替。总的来看,合伙制企业不如独资和公司制企业的数量多。在美国的全部企业形式中,合伙制企业约占7%,但这种企业形式在广告事务所、商标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零售商店和股票经纪行等行业中是常见的形式。
(1)合伙经营合同。成立合伙制企业必须经合伙人协商同意,然后采用书面协议的形式,把每一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都确定于合约之中,这个书面合约即合伙经营合同。在合伙经营合同中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企业所得利润和所负亏损的分配办法;②各合伙人的责任是什么,包括出资额多少,承担哪些责任,以及主要业务分担等;③合伙人的加入和退出办法;④企业关闭合并、资产的分配办法;⑤合同上未定事宜出现争端时的解决办法。
(2)合伙人的类型。合伙制企业中的合伙人是拥有这个企业并在合伙经营合同上签字的人。根据合伙人是否参加企业经营及承担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①普通合伙人。在合伙制企业中实际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合伙人称为普通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有权代表企业对外签约,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最后责任。如果企业中的所有业主都是普通合伙人,这个企业就叫普通合伙企业。
②有限合伙人。合伙制企业中对企业债务仅负有限责任的合伙人称为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对企业不起重要作用,仅以其所投入资本的数额承担有限责任。
③其他合伙人。除最常见的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之外,有些企业中还有不参加具体管理的合伙人、秘密合伙人、匿名合伙人等。不参加管理的合伙人是指没有经营权的合伙人;秘密合伙人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不为人知的合伙人;匿名合伙人是只出资而不出名,只参与利润分配而不参加管理的合伙人。
(3)合伙制企业的优点:
一是扩大了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与个人业主企业相比,每个合伙人能从多方面为企业提供资金,同时,因为有更多人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其资信能力也增强了,容易从外界筹措资金。
二是集合伙人之才智与经验,提高了合伙企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当各合伙人具有不同方面的专长时,其优势就更加突出。
三是增强了企业的扩张能力。由于上述资金筹措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增强,给企业带来了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的可能性。
(4)合伙制企业的缺点:
一是产权转让困难。产权转让须经所有合伙人同意方可进行。
二是承担无限责任。普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这一点和个人业主制企业相似。同时,当普通合伙人不止一人时,他们之间还存在一种连带的责任关系,即法律要求有清偿债务能力的合伙人对没有清偿债务能力的合伙人所负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
三是企业的寿命仍不易长久。一个关键的合伙人死去或退出,企业往往难以维持下去。
四是合伙人意见出现分歧时,难以统一,从而影响企业决策。
五是企业规模仍受局限。和公司比较起来,筹措资金的能力仍很有限,不能满足企业大规模扩张的要求。
3)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由许多人投资创办并且组成一个独立法人的企业。公司在法律上具有独立人格,是独立法人,这是公司与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的重要区别。后两者都是自然人企业。
(1)公司制企业的优点:
一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只负有限责任,其风险要比个人业主、合伙人小得多。
二是公司可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来筹资,容易筹措大额资金,满足公司大规模扩张的需要。
三是公司具有独立寿命。公司作为法人,除非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事项出现时,公司可无限存续下去,而个别股东或高级职员的死亡、转业等不影响公司的存亡。如美孚石油公司成立于1889年,通用电气公司成立于1892年,均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四是管理效率高。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得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均有各方面的专家(专业经理人)负责,所以能够比股东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多变而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
(2)公司制企业的缺点:
一是创办公司手续繁杂,组建费用高昂。
二是政府对公司制企业有较多的限制。为了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对公司的运作严加监管。
三是财务报表全部公开。政府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定期公布于众,这可能给竞争对手带来可乘之机。
四是双重缴纳所得税。首先,公司的利润在分配前要缴纳公司所得税;其次,公司用税后利润向投资人支付利润时,股东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使得公司的税负比合伙企业要沉重。
尽管公司存在这些缺点,但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公司制企业所显示出的优点还是其他企业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作为最适于现代大型企业的一种企业制度,受到各国的推崇。
2.按企业组成的方式分类
从企业组成的方式来考察,企业可以分为工厂制和公司制两种类型。企业组成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反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组织从无到有,经历了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包买商—手工工场—机器工厂—现代公司等历史发展阶段。其中,工厂制和公司制是作为企业制度确定下来的两种基本类型。
1)工厂制企业
工厂是指以机器体系为主要生产手段,不同工种的劳动者进行分工和协作,直接从事工业生产的基本经济组织。从生产手段看,工厂是随着手工工具转变为机器而出现的;从内部组织来看,工厂是在分工协作基础上按产品或工艺要求,由若干车间、工段、班组和职能管理机构组成的。
工厂有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1)自由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种工厂就是企业,拥有法人资格,叫做工厂制企业。
(2)属于企业或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政府机关附属的工厂,这种工厂不是企业,没有法人资格,不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单位。它在企业或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内部生产费用的经济核算。
工厂制也称单厂制,这种组成方式主要表现为一个工厂就是一个企业。如果把单厂制的概念扩展到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就表现为由一个业务单位组成的一个企业。因此,不考虑行业的特点,仅从企业组成方式看,可把一个业务单位组成的企业通称为单厂制,这也是单厂制的广义概念。
由一个业务单位组成的企业往往是小企业,在某些行业中有较强的生命力,如在小型加工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数量较多。这些由一个业务单位组成的企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优势是专业性强,便于创造出局部优势,为专门用户制作某些产品;应变能力强,便于洞察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机构精简,免受机构臃肿及官僚主义习气的危害;为造就企业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多企业家往往是从创办小企业起家的。其劣势是企业势单力薄,难以抵御较大市场风险;企业技术力量有限,难以形成技术群体;企业资金筹措不易,难以拓展更大的经营范围;企业缺乏足够信息,难以形成综合性的信息网络系统。
2)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集资联合组成经济实体的经济组织。这里的“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这里的“集资”,既可以是资金的联合,也可以是财产或其他无形资产的联合。联合组成公司的具体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联合体而存在的公司,有着下面两个共同特征:
(1)集资联合组成的公司的资金和财产,是由公司支配的独立资金和财产,用于公司统一的经营活动,并承担着公司自负盈亏的经济责任。
(2)集资联合组成的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公司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公司作为联合体而存在。上述内容表明,公司是经济联合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但反过来,并非所有的经济联合组织都是公司。工厂制企业可以通过集资方式依法改组为公司,但不能简单地把单厂企业改名为公司。同样,单厂企业可以与其他工厂通过产权联结依法组成各种形式的公司,公司是新的法人,但不能把一般的合伙关系、合同关系、协作关系或其他经济联系组成的经济联合也当作公司,不存在“松散性公司”与“紧密性公司”之分。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企业生产组织的萌芽产生于手工作坊,而正式形成于手工工场。又历经多种形态的过渡形式,形成了以机器体系为基础的工厂制企业,最终在产权联结的基础上才形成公司制企业。可以看出,工厂制为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公司制是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组织形式。
3.按经营管理方式分类
从经营管理方式来考察,企业制度可分为传统国有制、承包制、股份制等。
1)传统国有制
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基础上最具有典型性的企业制度便是传统的国有制企业。其根本特征是企业生产资料的国有化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行政化。其具体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国家既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又是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国家实行统一的劳动人事管理。我国原有的国有企业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缺陷是:财产组织形式单一化;产权封闭化;组织形式非法人化;组织管理非制度化。在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企业制度下,企业既没有财产权,也没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当然也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因此,严格地说,传统的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生产的企业,失去了其作为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的应有地位。
2)承包制
承包制是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简称。我国从1987年开始广泛实行这种制度,一些小型企业实行租赁制。承包制是按两权分离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方式,确定国家与企业间的责、权、利关系,在承包合同范围内,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承包制的核心是个“包”字,它的基本原则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
承包制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非规范性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种可行的分配制度。它体现了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原则,既有激励作用,也有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包死基数、确保上交”可以保证上缴利润的适度增长;“超收多留”是运用以新增利润中增加边际收益的原理,给企业以动力,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改善经营管理,从增产增收中增加留利;“欠收自补”使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又给企业以压力。
但是,无论承包制本身还是其执行,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实行税前承包和税前还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
(2)承包基数和分成比例是非规范化的分别核定,一户一率,难免出现讨价还价等扯皮现象,通常是把承包基数和上缴比例压得偏低,影响财政收入。
(3)企业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4)执行中也缺乏严肃性,只包盈不包亏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说明,承包制只是阶段性改革的产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它就不能适应新的情况,目前已经很少见了。
3)股份制
股份制是指由股东出资创办企业,交由专家进行经营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后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投资收益和承担投资风险的企业制度。
1.2.4 企业制度的形式
企业制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多种样式。综而观之,依据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形态,可将其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三大类型。三者之外,还存在一些企业联合组织。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法律上属于自然人,没有法人资格,因此企业行为受普通民法的约束。公司企业则具有法人资格,股东拥有自然人资格,企业的法人资格仅由董事长一人代表,企业行为遵循公司法的规定。
1.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始于古埃及和古罗马时代,起源最早,也是最普遍的企业组织。独资企业在零售业、手工业、家庭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等行业中十分普遍。即使是在以大公司为企业主体的西方各国,独资经营的个人企业在数量上仍占多数,其作用也不容轻视。在我国台湾,独资企业约占企业数的80%,是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细胞。
独资企业一般是指个人单独出资经营的工商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皆归属于出资人。通常情况下,独资企业规模较小,营业范围较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因此,独资企业的日常运行,往往均由业主自己负责。企业的财产,与业主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在法律上并无任何差别。企业的债权人,在必要的时候,不仅可以针对企业的资产索赔,而且还可以针对业主所有的财产提出偿债要求。独资企业也可雇佣经理人员负责日常的管理,但经理与业主之间,只是一种代理的关系。经理人员属于法定代理人,其职责和权限,受民法中关于代理的有关规定的约束。一旦企业陷于破产,对外的负债则由业主承担无限的清偿责任,经理人员概不负责。这一点,乃是独资企业的重大缺点之一,它使得独资企业的风险骤然增大。
但独资企业的优点也相当明显:
(1)独资企业成立或解散的程序简单。在美国,独资企业的成立只需缴纳低廉的市府档案费或填写州营业税缴纳申请表,无须其他任何手续。在我国,独资企业成立时,仅需到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并缴纳少许费用,即可领取营业执照。独资企业在解散时,只需把债务偿清,即可由自己或委托他人充当清算人,免掉了经过重大议程等程序。
(2)独资企业保密良好。独资企业由业主负责,除非他自己促使商情外泄,否则极少有人能明了他的内幕。
(3)企业运行效率较高。独资企业的管理权和所有权两位一体,企业的各种活动、决策皆可高度简化。业主自己可以高度集权,企业成败即个人成败,因此独资企业的负责人最具进取动力。
(4)独资企业的信用关系较长久。独资企业的业主是以个人身份向外借债的,其信用关系建立在个人关系之上。只要个人关系尚存,信用关系就不会削弱或消亡。
除了上面所说的负债的无限清偿责任外,独资企业尚有若干缺点:其一,个人资金力量有限,业务扩展比较困难;其二,由于业主可按一己之意愿随时终止营业,因此独资企业长久存续的安定感不强,同时,业主的死亡、犯罪等意外事件,也可给独资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其三,独资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均握于业主之手,故其事业能否兴旺,完全要看业主的才识与能力。同时,独资企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内部制度也较难完善。
2.合伙企业
关于合伙,英国规定:“合伙为多数人以营利为目的,而经营共同事业之关系体。”美国规定:“合伙,乃两人以上互约出资共同经营之营利事业。”
我国台湾省规定合伙有两类:一是普通合伙,二是隐名合伙。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法律上属于自然人,没有法人资格,前者是指二人以上互约出资,以经营共同事业的契约合伙,后者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对于他方所经营的事业出资,分享其营业所生之利益,分担其所生之损失。普通合伙可用金钱、财产、劳务或信用作合伙物,隐名合伙则仅限于金钱或其他财产;普通合伙人之出资及其他合伙财产,属合伙人全体共同所有,隐名合伙人之出资,财产权移属营业人;普通合伙人对于合伙之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隐名合伙人对债务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限度;普通合伙之事务,除另有契约规定外,由合伙人共同执行,隐名合伙之事务,则由出名营业人执行;普通合伙人对共同经营之事业,于第三人皆为权利义务主体,隐名合伙人于第三者则不生权利义务关系。
我国大陆现行有关法规规定,合伙企业为两人以上共同经营的事业。合伙关系的成立以口头或书面的契约为要件。合伙契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合伙事业及合伙人名称,契约生效日期,经营事业的性质,营业的地点,每一合伙人投资的数额及投入资产的名称及其估价,合伙人的权利义务,结账及利益计算和分配日期,每一合伙人分配净利的方法,每一合伙人允许提取的限额及超额提取的处罚,合伙的存续期限,合伙人退伙的条件和程序,合伙人死亡时的处理方法,发生争议时的仲裁规定,企业解散时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
与其他企业形式相比,合伙企业的特点主要是: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合伙人相互之间可作为代理人。对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即合伙企业倒闭时,若合伙资本不足清偿债务,则每一合伙人对于不足数额,都有全部清偿的责任。企业事务的表决形式,不论出资多少,一人一票,如有一个合伙人表示异议,便不能通过。除非合约另有规定,否则任何一位合伙人死亡或退出,或加入新合伙人,旧合伙企业即告解散。合伙人有权转让合伙权益,但转让导致其他合伙人受损时,须予以赔偿,并且不能强迫其他合伙人接受承让人为合伙人。合伙企业的资产,可自行规定提取的限额,法律上并不特加限制。
合伙企业的优点有:
(1)凡有两人以上同意,便可订约出资,开始营业,故组织方便。
(2)合伙人多是情投意合的至亲好友,利益共享,关系融洽,办事效率高。
(3)由于表决时一人一权,故小股东与大股东地位平等,小股东也有充分保障。
(4)政府、法律对合伙企业不像对公司企业那样限制严格。
合伙企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合伙人须负无限清偿债务责任,风险太大,加上股份转让不易,致使合伙企业较难筹得大笔资金。而且,合伙企业的寿命很不稳定,因为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可导致合伙企业解散:
(1)任一合伙人死亡或退出。
(2)任一合伙人破产或丧失行为能力。
(3)合伙契约规定的经营时间告终。
(4)合伙预定经营项目完成。
(5)新合伙人加入。
(6)由于合伙人较多,分歧容易产生,易互相牵制,失去营业良机。
合伙企业经过发展,还产生了一些其他形式。常见的有:
(1)有限合伙,是指合伙人部分或多数对债务仅负有限责任。但是如果合伙企业不恪守法令,则法院常会判定合伙人须负无限责任。而如果合伙企业在另一地开业,则有限合伙人在别处就变成了无限责任者,有限合伙证明书须由有关当局特别起草、受理。
(2)专案合伙,通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同意发起一项投资事业,从而形成短期合伙。专案合伙人之间很少有共同行动,管理权也经常由一个合伙人掌握,而且,某一合伙人死亡也不会解散或终止该专案。
(3)公司合伙,是指一个公司依法组成,合伙人具有有限责任。每一合伙人接受股份证明书,但不能自由转移。当某一外人从该公司某一合伙人处购买股票,可由其他合伙人投票确定是否准其参加。若投票没有通过,则原合伙人须将股票购回。
(4)股票合伙,是指合伙企业的资金可发行股票,并可自由流通买卖。但购买者成为合伙人后,须负无限清偿债务责任,与一般合伙人相似。
3.公司企业
公司企业是根据公司法成立的营利性社团法人。公司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经济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说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的就是指公司企业制度。
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相比,公司企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法人。公司企业一经依法成立,法律就赋予它人格,与自然人一样拥有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公司企业法人的性质,属于社团法人。所谓社团法人,是与财团法人相对而言的。财团法人因财产设定,享有独立的权利义务,社团法人则因“人”结合而成。
公司企业的目标,在于提供商品及劳务,赚取利润。公司企业设立必须严格遵照公司法进行,否则,不得称为公司。
公司企业有多种,可分为无限公司、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4.企业的联合组织
除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外,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企业联合组织形态。这种企业联合组织通常包括集团企业、联营公司,中心卫星—工厂制度和连锁店制度。集团企业也称关系企业,又有“一干多枝”、控股公司、母子公司之分。
“一干多枝”公司是指在一个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合一的公司形态下,另外再成立数个不同形态的所有权公司,这些公司接受原管理权拥有者的控制,形成一个由中央管理机关统辖数个公司的结构。
控股公司,是指某一原始公司以收买其他公司足够多股票为手段,达到控制其他公司的目的,此原始公司即是控股公司,其他公司即是被控股的附属公司。如果控股公司自动将股权委托此原始公司代为营运,则此原始公司就成为托拉斯公司,意即“被信托”的公司。而那些自动请求代为管理的公司及此托拉斯公司,若在同一产品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则被称为卡特尔联营组织。
母子公司,是指一家原始公司,投资于其他公司(新创或中途购买),并派遣自己的管理人员到被投资公司担任重要主管人员,此原始公司即为母公司,被投资的公司即为子公司。与控股公司相比,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干预程度更深。
联营公司,是指数家原来独立的公司,经过审时度势,签订协议,共同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并由新公司代为办理原来公司的行销或采购工作。联营公司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防止了过分激烈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谋取规模效益。
中心卫星—工厂制度,有三种方式:其一是以一个成品装配厂为中心厂,以其他零配件供应厂为卫星厂,内部各厂之间以内部价格核算;其二是以一个原料供应厂为中心厂,以其他加工厂为卫星厂;其三是以一个共用的贸易商为中心企业,以产品生产厂、检验厂、发货仓库等为卫星企业。
连锁店制度,是指一个企业联合其他类似的企业,在不同地区或地点,从事一致或相似的产销活动,在采购、仓储、运送、会计、财务调度等方面采取统合做法,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连锁店企业可以由一家公司在各地自行设立,也可由一家公司到各地游说劝告各独立店参加联盟,也可由各地独立店提议大家联盟,还可由一家公司提出完整计划,授权各店使用。
企业的联合组织本质上都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企业联合组织的产生,有赖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完善之前,不宜鼓励企业联合组织的大幅度发展。
企业还可以根据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见表1-3。
表1-3 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说明:
1.表中的“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企业。
2.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报表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3.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否则降低一档。
1.2.5 公司制企业的分类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组织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有:一是其股东均为有限责任股东,即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仅以其出资额为限负有责任;二是其股东人数既有最低限也有最高限;三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限于自然人;四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根据行业有所区别;五是注册资本由股东按一定百分比认缴出资,而不像股份公司那样将其资本划分成等额的股票;六是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证明股东出资额的出资证明书不叫股票,而叫股单;七是公司的资本一般均在公司登记之前全部缴足,股东出资既可以用货币,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相比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有:公司账目无须向公众公开,有利于保密;组建容易,是中小企业相当理想、也极为常见的组织形式。其缺点有:有限责任公司封闭色彩浓厚,不能发行股票,通常也不能向社会公开招股;股东转让出资额必须得到其他全体股东法定多数的同意,而且少数持异议的股东享有优先受让权。
2.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一种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股东人数无最高限额,且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有:一是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在股东而在其全部资本,因此对出资额的要求较高;二是股东可以以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但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的20%;三是其资本由若干均等的股份组成,形成股票,向公众发行;四是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仅要接受股东查询,还要向社会公告其财务会计报表;五是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度规定,却没有最高限定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较而言,有以下几点优点:筹集大规模的资本比较容易;彻底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资本产权实现社会化和公众化,有利于大众的监督。
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其缺点:开业和歇业的程序很复杂;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高,出资者与经理人员之间具有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账目公开不利于保守经营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