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一

记游篇

记过合浦

【原文】

余自海康适[1]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2],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蜑并海即白石[3]

是日六月晦[4],无月,碇宿大海中[5]。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6]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7]也。

【注释】

[1]海康:今广东雷州。适:到……去。

[2]兴廉村:古属合浦郡。今广东遂溪。官寨:今广东廉江。古有官寨港,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源出廉州府废石康县之六牛山,南流二十里入永安大海,近官寨盐场,因名。《通志》云:县东南三十里有两家滩,海澳通大海,贼船多泊此,为石城、遂溪两县之襟要,向设军防守。

[3]蜑(dàn):蜑民的船;蜑民:海船上的渔民。白石:今山口镇。

[4]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日的前一天。

[5]碇(dìng):系船的石墩。

[6]稚子过:指苏轼的次子,苏过。

[7]元符三年:即1100年,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三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三年。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即位沿用。

【译文】

我从海康到合浦去,赶上连续多天都在下大雨,桥梁大多被水流毁坏,不见了渡口,茫茫之水看不到边界。我们打算从兴廉村净行院顺着水流乘坐小船到官寨,但听说自这里以西也都是水势大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有人劝我乘坐渔民入海捕鱼的船到达白石。

那天是六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明月,不便于行船,只好抛锚停留在海上过夜。举目望去,天空和海水接连在一起,星河闪闪光耀满天,我起身坐在那里环顾四周不禁哀声叹息:“我是何等的命运啊,竟然数次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已经渡过徐闻之险,难道又要困在这里吗?”小儿子苏过在一旁鼾睡,喊他也不应答。苦心所撰写的《书》《易》《论语》都由我自己带在身边,而世上根本没有别的抄本。我忧愁地抚摸这些书叹息道:“上天未必想让我逃不过这次灾难,我们一行人必能顺利度过。”不久,果然安然度过危险。于是,七月初四在合浦写下这篇小文,此时正值元符三年。

逸人游浙东[1]

【原文】

到杭州一游龙井,谒辨才[2]遗像,仍持密云团为献龙井[3]。孤山下有石室,室前有六一泉[4],白而甘,当往一酌。湖上寿星院竹极伟,其傍智果院有参寥泉[5]及新泉,皆甘冷异常,当时往一酌,仍寻参寥子妙总师之遗迹,见颖沙弥亦当致意。灵隐寺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僧不下三十余年矣,不知今在否?亦可一往。

【注释】

[1]逸人:此为东坡自指。东坡屡遭贬谪,已无心做官,故自称逸人。

游浙东:指出游杭州。苏轼于元祐四年的四月出知杭州,但他在此15年前的熙宁年间曾做过杭州刺史,此次游杭州可以说是故地重游。

[2]谒(yè):拜谒;拜见。辨才:宋代僧人。据《咸淳临安志》卷七十八载,辨才于元丰二年自天竺来杭州,居龙井寿圣院,后圆寂于此。

[3]密云团:密云龙茶的团饼,产于福建,为宋代的贡茶。为献龙井:作为祭龙井谒辨才的进献之物。

[4]六一泉:在孤山下,山下本无泉。苏轼知杭州前数月,始发现此泉,苏轼为纪念欧阳修,名之曰六一泉,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5]参寥泉:以僧人参寥子命名之泉。参寥子:宋代僧人,杭州於潜人,自号参寥子,与苏轼有过交往。

【译文】

到达杭州后首先要去龙井一游,拜谒高僧辨才遗像,我依然像以前一样带上密云团茶饼祭献给他。这座孤山下有一间石室,石室前有个六一泉,泉水清澈甘甜,应当前去一品。湖堤上方寿星院的竹子长得极其高大挺拔,它旁边智果院里有参寥泉和新泉,泉水都是异常甘甜清凉,到时候也应该前去一品,还应该前去寻找参寥子妙总师的遗迹,见到颍沙弥也应当致以敬意。从灵隐寺后面的高峰塔上去行至五里,寺中有一个僧人已经三十多年没有下山了,不知现在他还在不在?也可前去拜访一下。

记承天寺夜游[1]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7],盖竹柏影也[8]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

【注释】

[1]此文写于作者被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南。

[2]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欲:想要,准备。

[3]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出行。

[4]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

[5]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6]寝:睡,卧。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7]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xìng):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héng):交错纵横。

[8]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闲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衔,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自称“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无奈的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的夜晚,我解开衣带脱下来刚想躺下睡觉,一抬眼恰好看到皎洁的月光从窗户射进来,格外恬静,不由得生发了夜游赏月的兴致,因此愉快地起身穿戴整齐走出家门。可是一想到此时没有能跟我一起游乐的人,不免孤单,于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下,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洒落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仿佛纵横交错着藻荇一样的水草在随波浮动,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倒映在地上的影子。

仔细想来,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林松柏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游沙湖

【原文】

黄州[1]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2]。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3]。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4]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5],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6]。谁道人生无再少[7]?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8]。”是日剧饮而归。

【注释】

[1]黄州:隶属今湖北省地界。

[2]闻:听说,听闻。疗:治疗,医治。

[3]数字:几个字,指很少的字。辄(zhé):就。

[4]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5]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6]萧萧:形容雨声。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7]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8]唱黄鸡(jī):古人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感叹时光的流逝。苏轼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

【译文】

位于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地方名为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地,因为前去那里查看田地时不小心得了病。听说麻桥有个叫庞安常的人医术高明但耳朵聋,于是就去他那里请他为我医治。庞安常虽然耳朵聋,但是他聪颖的领悟力堪称一绝,比如你用纸笔写字给他看,你写不了几个字,他就能彻底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说,你用眼睛当耳朵听,我们两个都是时下的奇人啊。”

很快病好之后,便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坐落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的地方,那里有个王羲之少年时代习字的洗笔池,泉水极其清澈甘美,池下方临近兰溪,溪水潺潺向西流去。见此美景我即兴作了一首歌,歌词是:“山坡下溪岸边的兰草刚刚抽出短短的嫩芽,浸泡在溪水里,松林间的沙石小路经过雨水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萧萧细雨里杜鹃在声声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会再回到年少时光?你看那溪流之水尚且还能向西流淌呢,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之类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我们堪称豪饮,直喝得畅快淋漓才回转家中。

记游松江[1]

【原文】

吾昔自杭移高密[2],与杨元素[3]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4],遂与刘孝叔[5]俱至松江。

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6]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7],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懽[8]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余,荡尽无复孑遗矣。

追思曩时[9],真一梦耳。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注释】

[1]松江:在今上海市郊。苏轼游松江是在熙宁七年知密州之前,追记于元丰四年。

[2]高密:今属山东,宋时称密州(治诸城)。

[3]杨元素:杨绘,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神宗时,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王安石执政时,因反对新法,罢为侍讲学士,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

[4]陈令举:陈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今属浙江)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监南康军盐酒税,五年而卒。《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有传。张子野:张先,字子野,湖州(今属浙江)人。天圣八年进士,尝知吴江县。元丰元年卒。有《安陆集》一卷。过:访问。李公择: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今江西奉新西)人。湖:指湖州。

[5]刘孝叔:刘述,字孝叔,湖州人。神宗朝为御史,上疏劾王安石,出知江州。

[6]垂虹亭:即后文所言之松江桥亭。

[7]吴分:吴之分野。松江当吴之分野。

[8]懽(huān):同“欢”。

[9]曩(nǎng)时:昔时,过去。这里指七年前。

【译文】

以前我从杭州移居到高密,曾与杨元素同乘一条船。而后陈令举、张子野都随我到湖州拜访李公择先生,于是就与湖州刘孝叔一起结伴到松江。

时至半夜,月亮已经高高升起,我们在垂虹亭上置办了酒宴开始对饮。张子野已经有八十五岁了,在歌赋填词方面闻名天下,当时他作了一阙《定风波令》,其大致意思是说:“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在座的客人们听了以后都十分欢畅,有人甚至为之醉倒,那种欢乐的场面至今都不曾忘怀啊。如今已经过去七年了,子野、孝叔、令举都已离开了人世,而且那座松江的桥亭,就在今年七月九日那天,突然间海风卷带着汹涌的潮水,掀起高出平地一丈多高的浪涛,将它全部冲荡而去再没有一丝残存了。

现在追忆起过去的时光,真是如同一场梦啊。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夜晚,我坐在黄州的临皋亭借着夜色写下了这篇文章。

游白水书[1]付过

【原文】

绍圣[2]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3],热甚,其源殆[4]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5],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6],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7]。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厓有巨人迹数十[8],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9]

到家二皷,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10],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书:写,书写。

[2]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面为雪如泉,水凉。

[4]殆:大概,差不多。

[5]循:沿着。少北:稍向北。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6]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辄:就;每个,总是。

[7]“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垂下去测量。

[8]水厓(yá):水边。厓:同“崖”。

[9]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俯(fǔ)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度:越过,过。击汰(tài):击水。汰:水波。掬(jū):用双手捧取。珠壁:此指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10]二皷(gǔ):指二更,古代击鼓报时。皷:同“鼓”。余甘:即橄榄,也叫油柑,可食用。顾:回头看。颓然:衰老不振的样子。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我与小儿子苏过游赏白水佛迹院,在温泉池中沐浴,池水很热,如此温度,估计在它的源头能把食物直接煮熟。沿着山脉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处百丈高的瀑布。山的走向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潭水五丈之深,还不能抵达潭底。飞流直下的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感到欢喜又心生畏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分,我们顺着来路返回,观看在夕阳映照下的山峦仿佛燃烧的火焰,十分壮观。行走在起伏绵延的山间,就这样时而仰头时而弯腰的俯仰之中越过山谷,不觉中到了江边,此时山间已经能看见明月高悬了,江水相互击打着,形成砥柱中流,滚动在水中的月影仿佛是用双手捧着明珠碧玉般。

我们回到家已是击鼓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见自己日渐苍老的影子,不禁有种颓丧不振之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我的过儿。东坡翁记。

记游庐山

【原文】

仆初入庐山[1],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2]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

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3],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4]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地十余日,以为胜绝[5]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注释】

[1]仆(pú):旧谦称“我”。

[2]殆(dài):大概,几乎。

[3]哂(shěn):讥笑。谬:荒谬。

[4]偃蹇(yǎn jiǎn):高耸。

[5]胜绝:绝妙。胜:非常美好;美妙。

【译文】

我刚到庐山时,就发现这里的山谷奇异而秀丽,是我平生从未看到过的,那一刻我的两眼几乎是应接不暇了,于是就产生了不想因为作诗而影响游览观光的念头。

不久后看到了山中的僧人与俗士,他们都说:“快看,苏子瞻来了!”我便不知不觉作了绝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过了一会儿自己不禁暗笑前面说的荒谬,便又重做了两首绝句:“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另一首是:“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当天,有人把陈令举的《庐山记》拿给我看,于是我边走边读,看到其中说到徐凝、李白的诗,不觉哑然失笑。不一会儿就到了开先寺,寺中主僧向我求诗一首,于是就即兴作了一首绝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在山南之地来来回回游览已有十多天,觉得这里的绝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即使用最美妙的语言也无法去描述了。若从中挑选最好的景致,那就不得不说漱玉亭、三峡桥了,所以作了这两首诗。最后和总老一起游赏西林时,又作了一首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下,我抒写庐山的诗都在这里了。

记游松风亭

【原文】

余尝寓居[1]惠州嘉佑寺,纵步[2]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3]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4],意谓[5]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6]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7],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8]

【注释】

[1]寓居:暂居,寄居。

[2]纵步:放开脚步走;自由漫步。

[3]就:靠近;就近。

[4]木末:树林远处。

[5]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6]由是:因此。

[7]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

[8]甚么:如此,这样。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译文】

我以前曾经借住在惠州嘉佑寺。一天,在松风亭附近自由漫步,感觉脚力疲乏不堪,便想就近到林中的亭子里休息。抬眼望去,看见松风亭的飞檐还远在树林深处,心里想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转念又思忖许久,忽而心里说:“这里有什么不能作为休息之地呢?”因此恍然大悟,那时就好比是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能感悟到这些,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声声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处置,正当此时,也不妨好好地歇息一番,再从长计议。

儋耳夜书

【原文】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1],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2]杂揉,屠酤[3]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4]矣。放杖而笑,孰[5]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6]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7]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

[1]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儋耳:古代南方国名,又名离耳。汉元鼎六年内属,称儋耳郡,在今海南省儋县,曾是苏轼被贬之地。

[2]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3]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市井中各种店铺商贩。三鼓:即三更。

[4]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已经睡过一段时间了。

[5]孰:什么。

[6]盖:大概。

[7]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译文】

己卯年上元节,我那时在南方的儋耳居住。有几位老书生过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良宵月夜,先生能同我们一起出去游赏吗?”我高兴地答应了他们。一行人漫步行走到城西,穿过一处僧人的住所,经过了一条小巷,发现这里是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有屠户,也有卖酒的,整个市井显得熙熙攘攘,等我们穿街走巷回到家中时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早已关门熟睡,鼾声频频响起,看来是一觉醒来又睡去了。我放下拐杖,不禁哑然失笑,什么是得,什么又是失呢?若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在笑自己吧。不过,我也是在笑那韩愈钓鱼,没有钓到鱼,竟然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去钓鱼,却不知道凡是钓鱼的人,未必都能钓到大鱼啊。

忆王子立

【原文】

仆在徐州,王子立[1]、子敏皆馆于官舍,而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2]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明年,余谪黄州[3],对月独饮,尝有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盖[4]忆与二王饮时也。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复为古人[5],哀哉!

【注释】

[1]王子立:名适,赵州临城人,熙宁十年(1077年)从学于苏轼,时年23岁。元丰二年或三年,娶苏辙次女为妻。

[2]二王:指王子立,王子敏。方:正。

[3]谪(zhé):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

[4]盖:大概。

[5]古人:指亡故之人。

【译文】

我在徐州居住的时候,王子立、王子敏都住在官舍之中,这时恰逢蜀人张师厚来拜访我。王子立、王子敏当时正年轻,他二人吹着洞箫陪我们在杏花树下饮酒。第二年,我被贬谪到黄州,孤身一人对月独饮,落寞之中曾写诗说:“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大概是因为回忆起与两位王姓少年共同饮酒的美好时光吧。如今张师厚已经去世很久了,今年子立也成了亡故之人,真是哀痛啊!

黎檬子

【原文】

吾故人黎[1],字希声,治《春秋》有家法,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

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2]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3]可见!刘固[4]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5]随者也。

【注释】

[1]黎(chún):生卒年不详,今四川广安市人,著名经学家。宋庆历癸未年中进士,熙宁八年任知眉州,后官至朝议大夫。

[2]鬻(yù):卖。

[3]岂复:难道还……。

[4]固:固然。

[5]苟:随便,轻率;苟且。

【译文】

我的老朋友黎,字希声,博学多才,秉承家学,对《春秋》的研究也颇有一家之法,文忠公欧阳修很欣赏他。但他为人处事却显得有些木讷迟钝,刘贡父开玩笑地称呼他为“黎檬子”,以此来形容他的性格品德,却不知道水果中还真有叫这个名字的。

一天,我们三个人一起骑马外出,听见集市上有人高声叫卖“黎檬子”,于是我们相互对视片刻后忍不住仰头大笑,差点儿从马上摔下来。如今我被贬谪到海南来,所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是“黎檬子”,经霜节气之后,果实累累,但是黎、刘贡父两位老友都已经辞世作古了。留下我一人独自孤坐,思念从前与老友相聚的风情况味,难道还可以再相见吗!刘贡父固然是一个不随大流的人,黎也是一个会写诗文,遵循自然法则而不随世俗的人啊。

记刘原父语

【原文】

昔为凤翔幕,过长安,见刘原父[1],留吾剧饮[2]数日。酒酣,谓吾曰:“昔陈季弼告陈元龙曰:‘闻远近之论,谓明府骄而自矜[3]。’元龙曰:‘夫闺门雍穆[4],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5],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安足录哉[6]!’因仰天太息。”此亦原父之雅趣[7]也。

吾后在黄州,作诗云:“平生我亦轻余子,晚岁谁人念此翁?”盖记原父语也。原父既没[8]久矣,尚有贡父在,每与语,今复死矣,何时复见此俊杰人乎?悲夫!

【注释】

[1]刘原父: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曾为廷试第一。

[2]剧饮:痛饮;豪饮。

[3]陈季弼:陈矫,字季弼,三国时期的曹魏名臣。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守府尹的尊称。自矜:自夸;自尊自大。

[4]雍穆:和睦,融洽。

[5]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闻:见闻。卓荦(luò):卓越,突出。出处:《后汉书·班固传》:“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卓荦,殊绝也。”

[6]琐琐:细小,零碎。此处比喻不值得一提。安:哪里;怎能。表疑问词。

[7]雅趣:风雅的意趣。

[8]没(mò):同“殁”。死亡,故去。

【译文】

我过去曾出任凤翔府节度判官,路过长安的时候,前去拜见刘原父,刘原父挽留我一同畅饮很多天。喝得酒酣耳热之时,对我说:“往昔曹魏名臣陈季弼曾经对陈元龙说:‘我常听到远近之人的议论,说是明府您骄傲而又自尊自大,果真是这样吗?’陈元龙回答说:‘说起那闺门和顺亲睦,德行兼备,我敬重陈元方、陈季方兄弟;至于学识渊博冰清玉洁,讲究礼法,我敬重华子鱼;清廉自修而憎恶贪佞,又有见识讲义气,我敬重赵元达;博学多闻,强于记忆,举止飘逸而又卓越突出之人,我敬重孔文举;雄姿勃发,行为杰出,大有王者称霸于世的过人韬略,我敬重刘玄德。细数我所敬重的这些人,我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其余那些都是渺小卑微之人,猥猥琐琐又哪里值得一记呢!’我曾经因此仰天长叹”。其实,这也是刘原父风雅的意趣所在啊!

后来我在黄州作了一首诗说:“我平生也轻视这些渺小之辈,到了晚年,还有谁能念念不忘这老翁呢?”这是因为想起了原父曾说过的话。刘原父已经去世很久了,但那时还有贡父在,能常常与他畅谈,可现在贡父也去世了,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像他们这样杰出的才俊之士呢?真是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