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现在的小学生比十几年前的小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多且难数倍不止,但是在学习方式上,当年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一样的——消耗精力和消耗时间。他们把学习效果寄托于不断地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题,背更多的知识,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换取知识。
就拿学校学习的知识来说,现在小学生必背的古诗文从75首增加到120首,还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很多都是当年我们初中才学习的知识),以及日益增加的英语、数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孩子的压力也日益加重。而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因为学习的知识量增加了,而改进学习方式,他们还在用“刻苦学习+死记硬背”的方法面对日益剧增的知识信息。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All knowledge just comefrom memories(所有知识都源于记忆)。”一个记忆力好的人,他的学习力一般不会差。我读初中时就经常听别人说,21世纪是大脑时代,是右脑开发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谁能发挥出大脑潜能,谁在学习能力上超越更多人,谁就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曾经我觉得倒背如流是很难、很不可思议的天生能力,直到我自己学会记忆法,才知道“倒背如流”只是其中一项初级技巧。真正精准的记忆,不仅能顺背倒背,还要能做到任意抽背,像电脑搜索功能一样,达到精准的定位记忆。而这些听起来神奇的能力,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提起“记忆”,我们对其直接的印象就是“背书”。的确,学生时代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特别繁杂,因此人们普遍都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事情,特别是学习记忆法应该是那些需要记忆大量知识应付考试的学生的事情。
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大家都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某些人某个阶段的必需品,而不是每个人终生需要的能力。把学习看作考试,把记忆当作背书,显然是不正确的观念。
在从事培训工作的7年间,我见过许多经常学习和很少学习的人,他们对学习和不学习的态度,原因大多是一致的——反正不知道有什么用。
一种人说:“反正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学了再说,以后说不定有用。”
另一种人说:“反正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没必要学,以后不一定有用。”
这里我不想划界限说不爱学习就不对,也不能说不爱学习的人就不会有成就。只是把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摆出来,读者根据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和选择。希望热爱学习的朋友,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个人的价值和财富。
记忆法不是学习的全部,但记忆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本书是记忆方法入门和应用,分成“认识、入门、训练、应用”四个板块。
曾国藩说:读书如同打仗,打仗不能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打,没用的,必须要打据点,该打长沙就打长沙,该打安庆就打安庆。这些大据点不打下来,老是打那些小仗,一点用处都没有。
书中的据点,就是书的目录以及全书内容的框架,先把书的整体框架掌握了,你基本就掌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学习记忆法也是如此,先掌握记忆方法的基础与核心步骤,你就抓住了记忆术的重要思维。剩下的工作就是逐个细节去慢慢地训练了。相反,如果你还没抓住记忆法的训练流程,就先去做细节的训练,比如今天练单词记忆,明天练古诗文记忆,后天练练数字记忆,不用几天你就会觉得很累很迷茫,最后可能就选择放弃了。
希望本书的读者都能够坚持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成为脑力达人。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一定是夹杂着快乐和痛苦的。成长更需要勇气,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坚持。如果你能够找到和你一起成长的伙伴,或者一眼就看穿你的导师,在他们的陪伴下勇敢度过自己的蜕变阶段,那么你的成长必将是快乐的。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为你的教学提供参考素材;
如果你是职场人士,那么本书可以成为你脑力学习的充电站;
如果你是学生,那么本书的内容可以作为你锻炼脑力的练兵场;
如果你是家长,那么本书将是你提升自己,并且帮助孩子训练记忆力的宝典;
作为本书的作者,我衷心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众多记忆训练者的学习提升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