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养育温暖而勇敢的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沟通陷入“对牛弹琴”

作为父母,你大概对下面的情景不陌生:

很晚了,一个小男孩还沉浸在他手里的“恐龙宝宝救恐龙妈妈大战”中,妈妈微笑着提醒儿子:“宝贝,到时间睡觉了哦!”小男孩不仅没应答,连头也没抬。妈妈就像在跟空气说话。

见孩子没有任何反馈,妈妈提高声音再催了一次:“听见没有?到时间睡觉了!”小男孩这才一边玩一边回应说“马上睡”。

听到孩子的应答,以为孩子会自己上床睡,妈妈便走进洗手间,开始刷牙、修眉、洗脸、护肤……

不知多久后出来,竟然看见孩子不仅没睡,连玩耍的姿势也没变,他手里的恐龙宝宝还没救出恐龙妈妈……抬头一看墙上的时钟,已经晚上11点了。

当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孩子却不理会,你也常常遇见吧。

“不要看电视!一是电视对小朋友的眼睛不好,会导致近视眼;小朋友还会受动画片不良人物行为的影响,比如容易变得暴力……”妈妈严肃而滔滔不绝地给儿子讲道理。

小男孩挽着手昂着头站在妈妈面前,一本正经地听着,还不时地点头。妈妈越说越欣慰,觉得孩子很受教。结束叮嘱时还赞扬了孩子。

可是,当妈妈第二天下班回到家,小男孩仍旧像往常一样,左手拿着棒棒糖,右手拿着遥控器,小脑袋几乎伸到了电视机前,正在哈哈大笑,因为动画片里的小女孩恶作剧地把妹妹剃成光头……

“妈妈昨天不是给你讲了一小时道理?怎么还在看?”小男孩抬起头,一脸茫然,似乎那段讲道理的经历不存在,但似乎又存在……

当父母严肃讲道理,孩子却听不懂,你也常常遇见吧。

一位奶奶领着孙子出门玩耍,路上遇到了一位拿着玩具枪“哒哒哒”扫射的小朋友。小男孩两眼发亮,冲上去就抢。

奶奶忍不住着急地吼:“别抢!那是别人的玩具!”听到奶奶的吼叫,小男孩紧张地定住了,手里举着玩具枪悬在半空,不知道是要继续玩还是把玩具还给别人。在奶奶的提议下,小男孩归还了玩具后,婆孙俩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走到拐弯处,小男孩看到前面另一位小朋友在玩滑板车,他随即冲上去把别人推倒,然后跳上了对方的滑板车,毫不理会身后“哇哇”大哭的小朋友。

奶奶扶起被推倒的小朋友,气急败坏地在孙子身后跑,揪到孩子后怒吼:“你怎么像个抢东西的机器人!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能抢别人的玩具!要骂多少次你才长记性?”

即使父母连吼带骂,孩子还是照犯不误,你也常常遇见吧。

一位妈妈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她的女儿有偷东西的行为。这位妈妈不相信,她觉得老师肯定是误会。回到家,妈妈把女儿叫到面前:“跟妈妈说实话,有没有拿别人的东西?”小女孩把头摇成了“拨浪鼓”,说绝对没有。

晚饭后,妈妈在收拾女儿的书包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陌生的项链。被询问的女儿说是同桌小朋友送给她的。“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知道吗?你想要什么跟妈妈说……”小女孩举起手跟妈妈保证说:“我从来不会拿别人的东西。”

第二天,妈妈却发现女儿书包又多了一个陌生发夹……气愤难抑的妈妈随手拿起身边的衣架把女儿打了一顿。

自此,孩子每次看到妈妈拿衣架就很紧张。

“就像一件雨衣,我的话就像雨水!不打吧,不听;打吧,却有阴影……”

不打吧,不听;打吧,却有阴影。你也常常遇见吧。

不少爸妈经常跟我说,“我怀疑孩子根本没听我说,把我当空气”;

“我有时怀疑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教育了一小时还是满脸懵”;

“吼的时候有用,没吼就没用,真心累啊”;

“打不行,不打也不行,真不知道怎么办”;

……

耐心说,孩子听不进;讲道理,孩子听不懂;忍不住怒吼打骂,效果不佳还留阴影……父母跟孩子的沟通,就像“对牛弹琴”,当你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孩子却当你“耍杂的”,这是无数爸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