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音乐与养生】

《内经》云:“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

即我听说人身与自然界的现象是相合的,内有属阴的五脏分别对应着五音、五时、五味、五方;外有属阳的六腑对应着六律。

音乐疗法的历史源远流长,4000多年前古埃及就运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疼痛,称“音乐是灵魂之药”。美国的音乐治疗开始于二战期间,播放音乐只是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后来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系统科学体系。

在我国,根据《内经》的记载,对音乐的神奇功效认识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音乐最初作为养生、防病、怡情的手段,逐渐发展到可以治病疗疾了。

那么,音乐对养生保健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

(1)抒发情感,调节情志

音乐用其特殊的语言形式,满足了人们宣泄情绪,表达愿望的需求,而情感的适当抒发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利。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能通过其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强弱调节人的情志。

《寿世全书》说:“声音感人之道,其效力速于训话与身教……况丝竹能陶冶性情,讴歌能发抒抑郁,故无论男女,当职业余之时,或安弦操漫,或铁板铜琶,或引吭高歌,或曼声徐度,于身心二者,交有裨益。”

音乐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泄,情绪得以抒发,因而令人消愁解闷,心绪安宁,胸襟开阔,乐观豁达。正如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2)调和血脉,怡养五脏

《乐记》中说:“音乐者,流通血脉,动荡精神,以和正心也。”音乐通过调节情志,使人欢悦,故而令周身脉道通畅,气血调达。古人认为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ǐ)、羽五音,分别与五脏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条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

(3)动形健身

音乐不仅可以通过听赏而令人心情舒畅,气血和调,演奏不同的乐器或伴随优美的乐曲而翩翩起舞也可使人动形健身。吹、拉、弹、拨各种不同的乐器,可以心、手并用,既抒发情感,也活动肢体,而且,手指的活动还可以健脑益智。在音乐旋律的境界中,舒展身体,轻歌漫舞,使人情动形动,畅情志而动筋骨,从而达到动形健身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音乐的活动中枢在大脑皮层右侧颞叶。轻松、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酸胆碱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音乐还可以改善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为了达到更好的音乐养生效果,以下一些宜忌必须注意:

养生的音乐,只能是文明健康、美妙动听而感人的音乐,消极颓废的音乐则非养生所宜。欣赏音乐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如进餐时,听轻松活泼的乐曲较为适宜,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临睡前,听缓慢悠扬的乐曲,有利于入睡;工间休息时,听欢乐、明快的乐曲,有利于解除疲劳等。

要结合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曲目。如老年人、体弱者及心脏病患者,宜选择慢节奏的乐曲;年轻人宜选择强节奏的乐曲等。

要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曲目。无论民族乐、管弦乐,还是地方戏曲,均以个人喜好为原则,他们都能起到调节情志的作用。

要注意情绪的变化。练习、演奏乐曲,要在心闲气静之时,方能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情绪波动,忧伤恼怒之时,以暂不弹奏为佳。

相关链接

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素问·五脏生成》

五脏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可以类推出来;五脏所反应的声音,可以凭意识加以辨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