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动物资源
一、动物种类
佛坪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历史记载及佛坪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学生物系、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佛坪县林业局等单位考察,境内动物资源共有六大区系,分属53目,240科,213属,1750种。
(一)兽类区系
境内的兽类有7目、26科、55属、68种。
表2-2-7 佛坪县兽类动物区系名录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者为资料记载;“△”者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者为佛坪县兽类新记录。
(二)鸟类区系
境内的鸟类有15目39科131属218种。
表2-2-8 佛坪县鸟类区系名录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为陕西省鸟类新纪录;“*”表示资料记载;“△”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表示中日保护候鸟协定中规定的保护鸟类。
(三)爬行动物区系
境内的爬行动物有3目7科21属26种。
表2-2-9 佛坪县爬行动物名录
续表
(四)两栖动物区系
境内的两栖动物有2目6科6属12种。
表2-2-10 佛坪县两栖动物名录
(五)鱼类区系
境内的水生无脊柱动物有8类58种。鱼类区系隶属于3目7科23种。
表2-2-10 佛坪县鱼类名录
续表
注:“+”的多少表示种群数量多寡。
(六)昆虫区系
佛坪的昆虫众多,已查明有24目165科1354种。其中森林害虫55科385种,竹林害虫6目23科89种,医药类昆虫1科34种,蜱类8种。
表2-2-12 佛坪县昆虫目、科、种统计表
二、珍稀保护动物
(一)国家级保护动物
1.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佛坪县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45种。
表2-2-13 佛坪县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续表
注:“+”的多少表示资源数量多寡。
2.部分国家级保护动物简介
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情况简介,详见第三编《秦岭四宝》。
华南虎
华南虎,又称厦门虎、中国虎、南中国虎,是虎的一个亚种,生活在中国的南部,是现存虎类中最为濒临灭绝的一种,为一级保护动物。
佛坪曾是华南虎分布区域,清代光绪和民国年间,县内猎户曾多次猎获。1964年6月,有华南虎在龙草坪公社东河一带游荡,吃掉农民一头猪,吃掉一个过路行人。在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下,6月14日,县委下乡干部孙志尧、赖光文在龙草坪公社东河大队雄黄池打死一只华南虎。虎长1.99米,重190公斤,由省生物调查队解剖后,制成标本,存于陕西省生物研究所。此后,佛坪再未发现虎踪,疑已绝迹。
金钱豹
金钱豹,猫科豹属动物,又名花豹。有黑化现象者,称黑豹。金钱豹在豹属的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小,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肩高约0.9米,体长约0.9~1.9米,体重37~90公斤,尾长0.6米。豹的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及基部黄色,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黑夜可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有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黑色的小斑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有显著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黑色的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颇似古代的铜钱,故有“金钱豹”之称。
图2-1 金钱豹
金钱豹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丛等多种环境中,巢穴比较固定,多筑在树丛、草丛或岩洞中。白天潜伏在巢穴或树丛中休息,傍晚游窜觅食,直到天明。豹动作敏捷,善于爬树、跳跃,可跃6米高,12米远,不喜欢游泳。豹性情异常凶猛,犬齿大而锋利,裂齿发达。多以山羊、狍子、鹿、麝、野猪、野兔、猴类等为食,也吃鱼、鸟类,袭击家禽、家畜等。每年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子,每胎3~4子。性成熟约7~9岁,寿命约20年左右。
金钱豹曾在佛坪广泛分布。20世纪70年代前,佛坪境内数量较多。80年代后,数量迅速减少,已极难发现。在佛坪保护区范围内,时见其踪迹。
林麝
图2-2 林麝
林麝,又称南麝、獐子、林獐、香獐,为哺乳纲,偶蹄目,麝科,林麝种。成年雄性的香囊分泌物——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也是生产高级香水的原料。《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动物,国家1988年将林麝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3年升为一级保护动物。
林麝春秋两季喜在针阔混交林内活动,冬季则栖息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中的向阳地带。常在灌丛密度不大,郁闭度为50%~70%的山坡、坡度45度以上的花岩地带活动。
林麝成体长60~80厘米,平均体重7公斤左右。无角、耳长立、端部稍圆,尾粗而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体毛呈褐灰色或苍灰褐棕色,颈纹明显。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近黑色,成体无斑点,亚成体有斑点。毛粗呈现波状弯曲、细而脆、易脱落。
林麝喜孤居生活,有较强的领域性行为。雌性家域面积约2.8~5.5平方公里,雄性家域则在7.7平方公里左右。
林麝主要以木本植物嫩枝叶及草本植物草心为食,所食植物100种左右。喜食青皮藤叶、榆树叶、奶浆草、女贞、蒲公英、蛇莓、车前草及柳属、杜鹃花属、忍冬科、小劈科等植物。对蛋白类、糖类食物消化率高,矿物质消化率低。
林麝喜凉爽,耐寒冷,怕强光,惧暴晒,随季节变化有垂直迁徙习性。
林麝是典型晨昏活动类动物,黎明和傍晚为活动高峰期。
林麝善攀陡岩,奔跑时,前后腿同时离地,会攀援斜树,并能在矮树间跳跃。
林麝的发情交配在10~12月,少数推迟至1月。妊娠大约为176~192天,产仔期在4月中旬至7月中旬,多为2胎,也有独胎或3胎。麝初生即与母分开躺卧,约相距20~30米左右。4周龄前,幼麝躺卧居多,母麝以叫声联系幼麝吮乳。5周龄后幼仔逐渐独立。出生5个月内成长较快,1岁后体重可达成体的80%,1.5岁时开始性成熟,2.5岁左右为成体。
林麝原在佛坪广泛分布,数量甚多,后因居民猎取麝香,分布量锐减。据调查测算,2010年,县境内所存林麝约50只左右。
金雕
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真雕属,金雕种。因其头和颈后的羽毛在阳光下能映出金色光芒,故称。属留鸟,本县分布的金雕为华西亚种。
金雕为大型猛禽,成体全长0.76~1.02米,翼展2.3米,体重2.5~6.5公斤。多生活在高山针叶及针阔混交林中。金雕凶猛力大,所食兽类有麂、麝幼兽、鼠、兔、狐、岩羊;所食禽类有鸠、鸽、雉、赤麻鸭、斑头雁等。金雕爪粗长,角质锋利,抓猎物时就像利刃一样,刺进猎物体内。巨大的翅膀可将逃跑的猎物击晕击倒。
图2-3 金雕
金雕多以成对活动,有时结成小群,偶尔结成大群攻击较大猎物。较大猎物被其捕获后,先吃心、肝等内脏,后肢解,带回巢穴。
金雕在松、杨、栎、柞等高大乔木上或悬崖峭壁的凹处筑巢。巢呈盘状体。每年2~4月间求偶交尾,多在4月产卵,常为一窝2枚,偶有1枚或3枚者。第一枚卵产出即开始孵化,雌雄亲鸟轮流孵卵。45天雏出。20日龄时,若缺食物,幼鸟互相啄食对方,甚至致死,故此时亲鸟常在巢边守护。80日龄后,幼鸟离巢飞行,学习捕食。
20世纪80年代前,金雕在佛坪广泛分布,后因人类活动,存量已很少,主要分布在长角坝乡、岳坝乡及佛坪自然保护区一带。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锦鸡属,别名金鸡、山鸡、采鸡。
红腹锦鸡成体长约1米,其中尾约0.38~0.42米。头上有金黄色丝状羽冠,披到颈部,身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羽毛,互为映衬,光彩夺目,异常华丽,是著名的观赏鸟。
红腹锦鸡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或岩石陡坡的矮树丛和竹丛地带,冬季常到林缘草坡、耕地活动和觅食。
图2-4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喜成群活动,秋、冬季有时集群百余只,春、夏季亦有单独或成对活动现象。善奔走,能飞翔。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白天大都在地上活动,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在隐蔽处休息,晚上多栖于靠沟谷和悬崖的松、栎等乔木树上。主要采食野豌豆、野樱桃、青蒿、蕨叶、野蒜、悬钩子、酢浆草、蔷薇、胡颓子、羊奶子、箭竹、橡子、华山松种子、稠李、漆树、杜鹃、雀麦、栎树、茅栗和青冈子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以及小麦、大豆、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
红腹锦鸡繁殖期4~6月。通常1只雄鸟与2~4只雌鸟交配。3月下旬雄鸟出现求偶行为,常发生争斗并开始占区。巢简陋,仅为一椭圆形浅土坑,内垫以树叶、枯草和羽毛。每窝产卵5~9枚,卵椭圆形,浅黄褐色,光滑无斑。
鸡卵孵化期约24天左右。雏鸡出壳后摇摇晃晃行走,约2~3日即随母觅食,60日后羽色与成年雌鸡相似,体形较小。1岁时性成熟。
红腹锦鸡极具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人们对野生红腹锦鸡的狂捕滥杀,已日益减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物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2000年后,佛坪县有人工训养繁殖,经批准后,人工训养的红腹锦鸡可进入市场销售。
佛坪境内红腹锦鸡分布广泛,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只,有较好的人工训化繁育条件。佛坪锦鸡养殖场所养红腹锦鸡已远销全国各地。
大鲵
图2-5 野生大鲵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别名啼鱼、狗鱼,因其四肢如小儿手,且其叫声似小孩啼哭,故名娃娃鱼。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寿命可达50~60年。成年大鲵体长可达1~1.5米,最重可达50公斤。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小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扁短,前肢酷似婴儿胳膊、手掌,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少水流湍急且有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多喜单独生活,惧光喜暗,白天常隐匿洞内,夜出觅食。食物以蟹、蛙类、鱼类为主,也捕蛇、虾、水生昆虫等。大鲵性耐饥,可一年不进食。时或暴食,饱食一顿体重可增加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也会出现同类相残的情况。
大鲵属卵生,体外受精。繁殖季节在7~9月,每尾产卵300~1500枚左右,卵产在河床岩洞中,雌鲵产卵后,由雄鲵抚育。33~40天孵出幼鲵。幼鲵颈部两侧长有外腮,是早期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约3年左右,外鳃消失,呼吸器官由肺取代。一般3~5年性成熟。
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有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研究价值。从大鲵黏液中提炼出的大鲵低聚糖肽,是由基因编码的抗氧化系统,属于生物科学上的新发现。大鲵低聚糖肽能短时间内清除“皮肤杀手”——氧自由基,同时还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大鲵是传统药用动物,据现代临床观察,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之功效,并对贫血、霍乱、疟疾有疗效,其皮肤分泌物有止血效果。大鲵又是食用价值高的经济动物,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为人体所必须,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曾在佛坪的河流山泉中广泛分布,后因滥捕,野生大鲵存量锐减。现野生大鲵存量极少。2000年后,县内人工养殖已较多。
秦岭细鳞鲑
秦岭细鳞鲑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鲑属,是珍稀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鱼种。佛坪主要分布在椒溪河、金水河及其支流海拔900米以上的河流区。
秦岭细鳞鲑体呈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鳞细小、侧线平直。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有淡红色环纹,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有4~5个圆黑斑。
秦岭细鳞鲑为融冰期自北向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山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河流中,秋冬在深水潭中越冬。除洪水期外,很少在平川干流中见到。
秦岭细鳞鲑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摄食的时间多集中于拂晓与傍晚,阴天摄食频繁,全天均可见到。
秦岭细鳞鲑3~5岁性成熟,每年2~3月产卵。多在10℃以下的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怀卵量2670~4510粒。
秦岭细鳞鲑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佛坪境内人工养殖已较多。
(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境内有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5种:
狼、豹猫、猪獾、狗獾、花面狸、小麂、毛冠鹿、苍鹭、草鹭、大白鹭、小白鹭、夜鹭、斑头雁、赤麻鸭、斑嘴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红翅凤头鹃、画眉、红嘴相思鸟、蓝鹀、黄喉鹀、太白壁虎、宁陕小头蛇、王锦蛇、秦岭腹蛇、秦巴北鲵、小角蟾、宁陕齿突蟾、中国林蛙、金裳凤蝶、玉带凤蝶、宽尾凤蝶、枯叶蛱蝶、蟾眼蝶。
(三)佛坪境内的中国特产兽类
表2-2-14 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国特产兽类名录
注:“+”的多少表示资源数量多寡。
三、佛坪县可供开发利用的动物资源
佛坪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可开发利用:
(一)为生物工程研究提供标本和种源。区域内的稀有、特有及动物区系关联性、标志性、变异性物种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可提供优质毛皮革用的野生动物:草兔、红白鼯鼠、复齿鼯鼠、棕足鼯鼠、秦岭鼢鼠、狼、狐、貉、豺、青鼬、黄鼬、黄腹鼬、缺齿伶鼬、鼬獾、猪獾、水獭、大灵猫、花面狸、豹猫、金猫、豹、野猪、林麝、小麂、毛冠鹿、斑羚、鬣羚等28种以上。
(三)药用野生动物:有蝙蝠类、秦岭短刺猬、藏属兔、红白鼯鼠、复齿鼯鼠、棕足鼯鼠、狐、猪獾、水獭、黑熊、大灵猫、豹猫、金猫、豹、虎、林麝、斑羚、鬣羚等。根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所载,佛坪生存的大部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如山溪鲵、龟、鳖、蛇都是十分珍贵的药材。昆虫中的蚂蟥也是不可缺少的常用药物。
(四)食用动物:境内大部分兽类、禽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均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五)可提供观赏的动物:除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外,还有众多兽类、禽类、鱼类、蝶类等,多达数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