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共危机理论
目前对“公共危机”还未有明确的定义。各个学者研究的角度、综合素质、理论背景等不同,因此对公共危机的解读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罗森塔尔在其论著中这样界定危机:危机具有很强的不明确性和威胁性,危机常常是一种紧急的情境,它同时还需要承受很大的生存风险。巴顿则认为:危机的特征是不确定和高风险,因此它容易对整个组织产生极大的影响,它对企业、商品、雇员等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学者福斯特认为,危机尽管发生的范围较广,但其特征却非常明显,它需要管理者在危机形势下快速、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危机的处置应对需要多方面支持,既需要高效的管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时间,又需要成本、设备、人才。
清华大学薛澜教授对危机的界定为:“一般情况下,危机是指对主要目标和核心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和威胁的大事件,主要是由信息不契合、发展阻碍、决策的不及时和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学者张成福在文献中界定危机:“危机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十分危急或紧急的状态和事件,危机的出现往往会对社会和组织造成重大影响,公众利益和生命财产会受到严重损害;这种危机大大超出了社会公共管理能力所及,所以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危机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危机的成因、发展过程和危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得出危机的定义以及危机的相关理论。公共危机被定义为:因为外界不可抗拒因素和社会管理机制失效等问题而发生可能损害公共秩序与公众利益的事件。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发生容易引发公共危机,因此政府需事前进行风险评估并能够迅速地决策应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不断产生。对于公共危机问题,政府在处置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公共危机和事故性危机、误解性危机与灾害性危机不同,其根本差异表现为其公共属性。换句话说,公共危机通常威胁所有公民。危机的产生常常伴有突发性并且影响范围广,易造成公众的盲目恐慌,增加处置的难度。所以,政府是否能妥善应对公共危机,已成为衡量其执政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城市发展进程日益迅速。当前的城市化建设,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全面地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定位。城市既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载体,又是一个全方位、立体性、多维度的综合系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公共危机的发生频率日益增高,危害性不断加强,建立完善的应对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体系成为政府治理的当务之急。公共危机的治理,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社会安全问题、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问题、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都包含在内,它还包括了政务信息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交通控制体系等方面。因此,需要从宏观角度来深入研究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