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总动员:影响孩子一生的70首经典古诗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6.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解说】

唐代大诗人李峤,是举世公认的才子。史书记载:他小时候梦见有神仙给他双笔,从此以后,文采斐然(《旧唐书·李峤传》)。二十岁时就高中进士,实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一生都在追逐的梦想。在一般的文人看来,除了有神人送笔助他成功外,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去往西蜀(今四川)逃难的路上,登上了一座高楼,让一位歌者唱歌,唱什么呢?“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见李峤《汾阴行》)。此情此景,配上如此伤感的歌曲,让玄宗皇帝潸然泪下。他问侍卫:“刚唱的歌词到底是谁写的啊?”侍卫告诉他:“正是前宰相李峤写的。”唐玄宗说:“真才子啊!”(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峤》)而此时,李峤已去世近五十年了。

李峤的这首《风》,是一首咏物诗。从古到今写咏物诗的人不少,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都是流传千古的名作。可是李峤的这首《风》诗,相较以上两首则更难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鹅和柳树都是看得见的,它们都有直观的形象。而风呢?来无踪去无影,无色无味,你只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却无法看清楚它的形象。因此有很多与“风”相关的词语,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比如风格、风度、风气、风致、风流、风雅、风情、风华、风骨、风头、风神、风貌。

所以,让无形的风具象可感,就要考验诗人的才思了。如何落笔呢?李峤提笔写道:“解落三秋叶。”这是风在每年的秋天里所做的事情,它们萧瑟清冷,吹落黄叶,让枯萎的生命回归大树的根本,等待下一个轮回的开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这是风的凉意。大诗人杜甫在长江上就见过这样的秋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秋风在摇落着一切生命,它有点冷酷。

然而,风的个性是多面的。它有摧枯拉朽的冷酷,当然也会有起死回生的温柔。南宋理学家朱熹幻想着漫步在泗水河畔的时候,体悟到了东风暗藏的理,原来那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就是东风幻化出的世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是东风让大地恢复生机,让一切生命有了亮泽的光彩。所以,“能开二月花”,这是风的善意。

风虽然无形,却暗藏着一种不可遏制的能量。想当年,汉高祖刘邦荣归故里,在故乡的土地上抒发“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的豪情。那风云变化,足以翻江倒海,长风破浪。“过江千尺浪”,这又是风的力量。

风又是至善至柔,柔中带刚,也能吹来动态的诗意。他能让规整的世界,有了丰富的姿态。当微风吹入竹林,万竿青竹倾向同一个方向,“入竹万竿斜”,这个“斜”字,让竹子充满了弹性和张力。那个角度似曾相识,正如杜甫诗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又如黄庭坚的诗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奉呈广平公》)。

风,是自然界中普通的自然现象,本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它的存在。但是中国的诗人偏偏要用诗意的笔,赋予它情感、温度,让我们看到了风的生命:残酷中有温情,柔弱中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