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世界和多元装饰:装饰艺术运动20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埃及的灵感

除东亚地区传统艺术风格外,非洲和拉美等地的原始艺术也为装饰艺术提供了不少异域风情。随着20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交通工具,使不同地域之间的深入交流成为可能,为艺术在考古学与人类学层面上的沟通提供了条件,欧洲的装饰艺术运动也因而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资源,其中尤其是埃及的考古发现和非洲及南美的原始部落艺术,为欧洲装饰艺术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纹样

在欧洲和美洲,埃及文化曾受到狂热的追捧。这条法国薄纱围巾上的纹样来自极富想象力的古埃及中楣上图案的变化。

埃及神庙门钟

法国卡地亚公司1927年出品的一款家居饰品,采用金、银、珍珠母、珊瑚、珐琅、天青石、红玉髓和绿宝石等材料,外观模仿了古埃及神庙的样式,从这件作品上也可以看到古埃及的人物造型法则。现藏于瑞士日内瓦卡地亚藏品部。

建筑外观

英国设计师乔治·科尔1930年设计的卡尔顿电影院,位于伦敦埃塞克斯路。建筑外观的装饰有埃及神庙中的纹样,柱体也模仿神庙中高大支柱的样貌,体现了古埃及文化对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欧美建筑的影响。

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上古王国时期,建筑成果主要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这一时期的古埃及建筑师们,在法老与神的感召下,用庞大的形体、简洁沉稳的造型以及纵深的空间布局,造就了金字塔建筑之雄伟、庄严的神秘效果。在这之后是古埃及建筑风格史上的第二时期,即中古王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以石窟陵墓为代表,已较多地开始采用梁柱结构,这为建造比较宽敞的内部空间提供了框架性基础。此后的近古王国时期为古埃及风格史的第三个时期,建筑主要以神庙为代表,其建筑形式一般包括围有柱廊的庭院、柱式大厅以及只允许法老和僧侣出入的内部厅堂等。上述三个历史时期的古埃及建筑,都具有壮观、耐久及实用性强的特点——当然,这种实用性往往是超越了人的限度而同时适合于神的需要。古埃及建筑和居室多以岩石为主要材料,并且多用立柱结构,柱身挺拔巍峨,中间常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则有柱础盘,古老而凝重。古埃及的经典建筑成就——无论是金字塔抑或神庙或陵墓——其巍峨壮丽之雄姿,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古典文明可以企及。

虽然样式繁多、风格各异,但古埃及的建筑装饰仍然具有不少共同特征,有论者将这些共同特征归结为某些“程式法则”,即大部分建筑装饰都共同遵循的某些近似的表现手段、相似题材以及近似性的姿态和造型等。这些“程式法则”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法老至上,在古埃及人心目中,法老始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这种权威既有世俗的成分,也有神圣的元素;二是强调王权的神化,古埃及人相信法老就是神的儿子,是世俗人间的主宰和主管,人虽然最终必有一死,但法老却可以永生;三是死亡崇拜,古埃及人相信在世之人在死后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仍然具有死后的生活,因而不惧怕死亡,反而崇拜死亡的神秘威力,为死后做周密的准备,这是埃及之所以拥有那么多巍峨的墓葬建筑的根本原因。从装饰技法的角度来说,古埃及造型艺术都具有比较严谨的描摹方式,无论是神、人或其他自然之物,往往都具有奠基于数学和几何计算之上的严格的比例;在人物造型方面,古埃及艺术表现方式与20世纪初期西方立体主义的手法颇有几分精神上的巧合:在同一个人物造型中,常常是同时描摹了脸的侧面、眼的正面,或者是肩的正面以及臀、腿的侧面等。当然,这种风格的出现与其说是建立在系统性的立体主义美学理念之上,毋宁说是对居于人与神之间的第三类生命形态的想象与瞻望。

法国产纹样

20世纪20年代埃及的考古发现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在一段时期内时尚界都在为尼罗河文明而疯狂,这件印刷棉织品设计正体现了当时的这种潮流。

原始宗教是古埃及艺术与审美之发生发展的原动力。这不是古埃及所独有的地域性文化特征,而是人类所有古代文明所共同具有的文化特质。当然,在人类历史上曾不断出现过多种宗教形态,而且原始宗教形态与中世纪时代系统化的神学宗教形态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两者又与近代以来的理性神学系统有很大的差别。人类历史上的宗教形态,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以上三种,从时间序列或历史进程角度来说,就是三种形态或三个阶段;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这三个形态或阶段的宗教文化都对人类之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发生过极大影响。古代埃及原始宗教的基本观念是“万物有灵”论,即认为世间万物——从太阳、月亮、土地、海洋、矿物到植物、动物以及人的生命——都是具有灵性和灵魂的存在物,这些东西彼此共存而综合构成完整的“万物”。在各类自然事物中,古埃及人还特别对“光”赋予了无限的灵性,认为“光”与“美”是相互映现对方本质的同一事物;同时,所谓的神之本质也往往被归结为像“光”一般的照耀。因此古埃及人非常崇拜“太阳神”,凡是与太阳和光相联系的东西,都被认为具有神秘莫测的审美价值(例如闪闪发光的星星、表面光泽的金属以及宝石等),甚至就连人的眼睛,也因其明亮闪烁而被看成是美之本质的映现。这些对于“光”的想象,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很多装饰风格的新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镶板

杜南德1935年为法国横渡大西洋的游船“诺曼底”号的吸烟室所做的天花板装饰,描绘的是尼罗河上的渔民手握渔叉捕鱼的情景。人物造型也遵循了古埃及的造型法则上漆和镀金。现由私人收藏。

在与装饰艺术有关的语境下,还应该关注一下古埃及的服饰审美。当然,在古典时代,服饰本身往往不仅具有审美意趣,同时还是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表征。换句话说,审美意趣水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人的身份等级的高低。当然,服饰上的审美水平也需要以物质条件为基础:能够获取到相应的服饰材料,才有可能以这些材料塑造出服装美饰。服饰(包括身体着装与头面美容等)在古埃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可以显示出等级和身份上的差别。

霍华德·卡特

英国考古学家和埃及学的先驱。他发现了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王陵墓及戴着“黄金面具”的图坦卡蒙王木乃伊。

面具

这是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所佩戴的黄金面具,面具由金箔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现藏于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1874—1939)发现了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埃及古代帝王墓图坦卡蒙(Tutankhamen,约前1333—前1323年在位)墓,墓穴中共有多达五千多件豪华陪葬品,包括一具重约134公斤的由黄金铸造的棺椁,和一具戴着黄金面具的图坦卡蒙木乃伊,单单这个黄金面具就有10公斤之重。木乃伊由三个人形棺与三个外廓层层保护,每一个的大小恰好卡进另一个,工艺相当精细。最内一层的人形棺由22K黄金铸造,重达110多公斤。据估算,图坦卡蒙的墓中大约有350升珍贵油品,大多存放在一些石头瓶里。在墓中还发现了大批衣物,以及图坦卡蒙洗礼时所用的围巾,质料和手工俱佳;据现代纺织专家估计,这条手工制成的围巾,按工匠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来计算,大概需要连续九个月才能完成。墓中还有大约一百多双鞋,其中有用皮料制作的,也有用木料制作的,甚至还有用黄金制作的。此外,墓中还有大约三十多种酒,其中有一种是上面标有酿制年份的葡萄酒。这些发现一夜之间震惊了世界。

石棺形盒子

法国卡地亚公司1925年出品的饰品,制作材料包括金、铝、钻石、骨、玛瑙、甲壳等。古埃及艺术对于装饰艺术的贡献非常大,其大部分来源都与考古发现有关。现藏于瑞士日内瓦卡地亚藏品部。

当然可想而知的,受到最大震动的无疑是欧美设计艺术界。首先是那具金质面具,它虽然只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原始金属和简单的黑白色彩构成,但却具有精美的装饰效果;其次,古墓中还有反映埃及古典建筑特征的居室装饰图案、立柱结构等,很多都是从大自然中抽象出来的、多为造型简单但是特色鲜明的几何图案,这些都给当时的设计师们以很大启示。

金字塔

由开罗市内远眺金字塔。

图坦卡蒙墓被发掘以后,20世纪20年代的很多建筑风格都吸收了埃及古典建筑的设计特征,埃及所独有的木乃伊、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等标志性事物,也常常被应用于欧洲乃至美洲的装饰设计中。在风靡一时的埃及风格的复兴中,神秘的北非古典传统艺术为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所青睐。

除埃及外,非洲其他地区的传统艺术也对欧美装饰艺术运动发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非洲艺术在欧洲的流行与立体主义艺术风格的出现密切相关。立体主义主张在装饰设计中大量运用折线、弧线等元素,并且非常注重发挥图腾的文化象征意义,而非洲传统文化艺术则为此提供了丰厚的资源。非洲部落族群一般都习惯于佩戴各种各样极具象征性和夸张色彩的面具,面具多由金属或木材等打造雕刻而成,造型常常显出诡异色彩,这给早已远离了原始部落文明的欧美普通民众和艺术家以很大的视觉效果启迪。

短襟上衣

这件作品最大特点是绣有极其繁复精致的纹案,涉及人、植物和动物等多种题材,具有鲜明的古埃及装饰风格。

壁饰

1927年由“摩根、沃尔斯和克莱门斯”公司建于美国洛杉矶的玛雅剧院之外墙,以玛雅头像为装饰主题。墙面的粗糙感令人联想到古罗马时代的建筑趣味,不同的是,玛雅建筑艺术还有许多繁复细致的局部装饰,从中可以透见玛雅人的某种信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