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球近中期展望中的中国因素以及中国对全球近中期能源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稳健增长
随着中国国内改革的深入,经济领域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果,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开始向消费驱动转变,国际主要机构纷纷看好中国近期经济发展。2018年10月IMF维持4月对中国2018年经济增长为6.6%的预测,但是将对2019年经济增速下调0.2个百分点至6.2%。2018年6月,世行在其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2018年和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6.5%和6.3%,比该机构1月份对中国2018年经济预测上调了0.1个百分点;OECD预计2018年和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6.7%和6.4%,维持了之前的判断。2018年6月,亚洲开发银行(ADB)在《2018亚洲发展展望》中预测,2018年和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分别为6.6%和6.3%,其中对2018年的预测比2017年12月预期的6.4%高0.2个百分点。此外,2018年1月德意志银行发布的《2018中国经济展望研究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3%左右,并与4月上调0.3个百分点至6.6%,预测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3%。
表2-2 主要机构对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能源消费量继续增加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但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油气等优质能源消费量将继续增加。EIA预测,2018年和2019年中国液体燃料消费增速将分别为3.8%和3.4%,且由于中国汽油和燃料油消费的增加,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是非OECD国家中石油消费增加最多的国家,预计2018年中国石油消费将比2017年增加51万桶/天,达到1387万桶/天,2019年比2018年增长47万桶/天,达到1434万桶/天。IEA预计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将占到2017年到2023年之间世界天然气增长量的37%,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
(三)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能源低碳转型步伐加快。EIA、IEA等机构在预测中都注意到了中国政府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简称《革命》)等文件。因此在预测中都较为重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认为中国将加速能源转型步伐。IEA认为,中国经济和能源政策正在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世界能源投资产生重要影响。世行认为,由于环境约束越来越严格,近中期中国煤炭消费量将保持下降趋势。
(四)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强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4.2亿吨、天然气6857万吨,煤炭2.7亿吨,分别比2016年增长10.1%,26.9%和6.1%,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最大的买家。与此同时,相比化石能源,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是环境友好型能源,但在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面临制约。核电仍存安全性争议,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推广也存在诸多挑战。由此可见,近中期,油气是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选项。按照《规划》和《革命》中的目标测算,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仍将继续增加,而国内石油供应量基本保持在2亿吨左右的水平,天然气供应量短期内也将在1700亿立方米左右。中国新增油气需求将主要依靠从国际市场购买来解决。EIA预测显示,2018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量占当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量的20%以上。IEA预测到2023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1440万桶/天,其中进口量达到1080万桶/天;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750亿立方米,进口量将达到1710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为LNG。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预测,中国将在2018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世行预测,由于中国开展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工作,近中期煤炭进口量将有所增加。随着页岩油气革命的成功,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逐渐下降。此消彼长,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所占份额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最大买家的地位将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全球能源供需相对宽松的背景下,争夺向中国出口能源份额将成为主要能源出口国的战略选择,将有利于增加中国在全球能源定价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逐步消除亚洲能源溢价。
执笔:刘建国 蒋钦云 朱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