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革,广西正在积极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继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后,国家已先后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广西全域实现了国家战略全覆盖。

县域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主战场,“十三五”时期,县域发展应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为契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联动,积极推动产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同时,广西县域发展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以及来自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三难”问题的挑战。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高铁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变革性挑战。“十三五”时期,县域发展必须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以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促进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等为重要切入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社会改善、基础提升、收入倍增,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县域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要加快县域发展的硬件建设,也要充分借助和发挥智库职能,积极谋划县域经济新发展。《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5)》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系列蓝皮书之一,其撰写的初衷就是为决策部门提供最直接的智库咨询,更好地服务于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努力寻找提升县域发展的切入点,破解发展瓶颈,为县域发展提供最直接、最现实的参考。

《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5)》延续了往年的撰写风格,突出以研究性内容为主题的基本格局。本报告以县域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为前提,采用了总体评价、竞争力研究、专题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本报告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报告,重点依据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主题式论述及分析,着重研究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概况和新内容,对下一阶段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及主要思路进行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是指标建设,重点提出广西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指标,由于统计体系变动,2015年的指标体系中共有6项指标发生变动;第三部分是广西县域竞争力总体评价,主要对广西县域的规模竞争力、发展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工业竞争力、民生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分析;第四部分是“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格局下县域竞争力评价,主要对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各县域进行竞争力评价;第五部分是沿海县域综合评价,主要对全国沿海省份各县域的基本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与我国沿边县域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第六部分是县域研究与发展规划,主要是县域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包括县域问题研究评述、县域问题研究硕士和博士论文评述与广西县域问题研究;第七部分是附录,包括2015年相关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县域经济发展内容摘录、相关省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部分)政策性文件汇编(2010~2015年)、广西县域竞争力原始数据,同时探索性地增加了2014年广西县域大事记的相关内容。

广西社会科学院领导集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本蓝皮书的高度重视和始终支持,使得本蓝皮书得以顺利出版发行。感谢蓝皮书的核心编写团队,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这本蓝皮书的品质得到保证。囿于精力、时间和水平,以及部分统计数据存在的缺失和偏差,本蓝皮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并赐予宝贵建议,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有关广西竞争力的研究,以打造品牌蓝皮书为目标,把这本蓝皮书做得更好,做出特色,做出品质,做出亮点。

杨鹏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