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经济学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有两个不同的框架。一个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提出的,即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推崇市场自由,采用静态均衡的分析方法,重逻辑轻历史,重形式轻内容,把技术仅仅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排除技术、制度、政治、文化等因素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可以使资本主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能力,并以此来应对人类需求的日益增长及其带来的挑战;另一个分析框架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基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关系中,历史地、动态地分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变迁等一切社会现象,在肯定技术创新作为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技术创新背后的生产关系,在肯定技术创新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分析了技术创新将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向未来社会主义的演变趋势。
本章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技术创新理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关系中诠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就是资本。资本的本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最终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演变,使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直至今天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技术创新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时代演进的主要特征。资本主义制度所经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既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又是新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要求。
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力,而且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生命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产品的创新和不断更新换代,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和对新技术的垄断已经成为建立全球统治和霸权的基础。
[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2005,第243页。
[2] 〔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第267页。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4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34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82~83页。
[6] 张宇、孟捷:《高级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第29页。
[7]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9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56页。
[9]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569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第47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32页。
[1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30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375页。
[14]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第208页。
[15] 〔美〕F.M.谢勒:《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姚贤涛、王倩译,新华出版社,2001,第15页。
[16]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90~191页。
[1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85页。
[1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63页。
[19]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63~664页。
[2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90~691页。
[2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82~683页。
[2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84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320~321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08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82~83页。
[26]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第212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54页。
[2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534页。
[29] 〔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第187页。
[3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446页。
[3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449页。
[3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79页。
[3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80 页。
[3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第287页。
[35]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4页。
[3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4页。
[3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433页。
[38]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891页。
[39] 胡钧:《胡钧经济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第24页。
[4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362页。
[4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403页。
[42] 张彤玉、丁为民、陈英等:《嬗变与断裂——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3页。
[43] 本节史料整理来自:刘国平、范新宇:《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最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第5~6页。
[4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320~321页。
[4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08页。
[4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82~83页。
[47]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第212页。
[4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54页。
[4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436页。
[50] 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536页。
[51] 罗伯特·金·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第826页。
[5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493页。
[5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