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专业建设理念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为中心、专业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居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专业建设包括了理论教学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教学条件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质量保障的建设,通过这五大体系的建设构成专业建设的完善,并以此培养人才、促进就业和服务社会,实现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实训基地建设是整个体系的“基座”,实训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的建设直接服务,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并且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和其他教学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同时质量保障体系又能够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起保障和控制的作用。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能够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相关理论起丰富内容的作用,而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又能够指导实训基地的建设,二者互相促进。

2.2.2 实践教学理念

针对不同专业实践教学的交叉性、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高等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校内实训环节中增强认知、提高职业技能。为此,确立了“问题导向、能力本位、实践创新”的实训教学理念。其中,“问题导向”是实践教育的立足点,“能力本位”是实践教育的核心,“实践创新”是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

“问题导向”,就是在实践教学中主动聚焦专业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确立实践教学课程模块、选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实践教学活动有的放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推动专业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能力本位”,就是从企业、行业的岗位需要出发,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按照企业、行业能力的需要,明确实践教育培养目标,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过程,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循序渐进的产业训练体系。同时,按照社会需求与学生个性化特点,分层次、分模块、分类别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创新”,就是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行业等实践部门的合作共建,跟踪各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沿,创新实践教育观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创新性实训项目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2.3 实训基地建设理念

一是资源整合理论。实训基地的资源整合理论强调“校企合作、功能互补”,深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与学校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有机统一起来,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有利于学校招生、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是区域性理论。建设高职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方法,在地区劳动力成本一致的情况下,劳动者的素质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越强,培养本区域亟须的高职人才也是发展地区经济的必要,实训基地建设能够得到政府、企业、学校的重视和合作参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