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接下来各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2章分别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介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含义及其测度方法,并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及研究视角,然后对对外开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略的文献综述。
第3章首先介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及其分解方法,然后介绍了效率估计的常用方法,包括增长核算法、索洛生产函数估计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
第4章讨论了两要素、三要素、四要素生产模型,生产函数的选择和确定是评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估计的基础和前提。本章介绍了物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与能源消耗投入的度量与统计变化特征,从时间或地区的角度估算了三种不同生产函数模型中各种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并分析了不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5章分别利用Solow残差法及DEA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计算了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除西藏和港澳台之外)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技术的变化、技术效率的变化等效率分解指标。结果发现我国入世后技术进步整体保持持续增长,但技术效率较低,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并没有明显增长。
第6章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估计出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除西藏和港澳台之外)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TFP增长指标,在控制城市化水平、信息化普及程度及R&D研发投入等重要影响因素后,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了高技术产品与普通商品进出口贸易及FDI对我国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与TFP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及门槛效应。
第7章对第6章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分布滞后模型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近年发展起来的弹性网变量选择方法,研究了各省级行政区域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TFP增长的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更为充分、全面和稳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除了存在区域差异与门槛效应外,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与持续性。
第8章在第7章研究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对外投资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即对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否具有推动作用。
第9章对全书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