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三
學易者的最高境界

李安(香港三聯書店副總編輯)

因緣巧合,年前得一位中醫作者馬立礎先生指點,修讀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易學課程──「如何打開《易經》之門」,由黃漢立老師教授,深獲教益,茅塞頓開,漸次發現自己問題多多,開始學習去執虛空,順其自然。今天喜見老師的講課內容轉為書本文字,隨書並附上課堂的授課錄音MP3光盤,以公諸同好,又可作受業者複習之用,真是可喜可賀!

猶記得每週六上午上老師的課,總是笑聲不斷,但又緊張非常,因為一不留神,便會聽漏了當中的推理過程,以及不能領略老師的言外之音,又或錯過引文遣詞造句之講究。每次上課,老師都是不用講義而可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地講足三個小時,說到激昂處,聲如洪鐘(氣功造詣深厚之故),大有當頭棒喝之勢,唯恐頑石不識其中意。他恍如莊子筆下的庖丁解牛,技藝出眾,總是在關鍵處着力,又喜用富啟發性的問題,引領我們思考,聽得人如癡如醉;有時講到不同意見,他又回復謙謙君子的本色,心平氣和地說明當中不合理處,至於如何抉擇,總是說:「請各位自行判斷好了。」後來把課程內容整理為文字,發現需修改的地方並不多,足見老師出口成文,思路清晰嚴謹,研究《易經》功力之深!

有關課程的內容,謝錫金教授序及作者自序已有提及,在此不贅。我倒想借此機會憶述老師的一次答話,令我始料不及,也深受感動!我的問題是,人們為甚麼學易呢?是為自處之道?為了解自然變化的規律?為成為一位智者?為趨吉避凶?《易經》講究「位」、「時」、「中」、「應」等,沒錯確是極具智慧的洞察,而所謂進退之道,也不失為自我保存的良方;但另一方面,在面對義之所當為的事情時,如果人人都自保的話,那麼我們的國家民族會是怎樣的局面呢?

「豈有此理!」我清楚記得,當時老師砰然說出這四個字。原來他也是不同意的,他說如果是義之所當為,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不應只是考慮個人得失。何況後來《易經》發展,深受儒學影響,是以道德定吉凶的,亦即合道德才是吉,違背道德行事就是凶,而不是以個人的利害定吉凶的。他又表示所謂的吉凶悔吝,可能對個人是凶,但對國家民族卻是大吉,可以名垂青史,激勵國人!善哉!善哉!如果學易是有境界的話,我以為這才是最高境界。感謝吾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