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相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假期

世间世事,随风随云随天意。唯独不随人心。星空之下,嘈杂的风划过少年的脸庞吹向远方,过去与未来似乎有了联系,正是少年的如今。

少年也努力注视着于星空中那片海,希望可以窥见一丝时间的奥秘。

几天运动会的生活对于我而言,也只是一段更加清闲的躺平时光吧。热闹后的安静总是显得异常磨人,所以相比于这种落差,我更乐意接受长时间平静的生活。

但之后的日子实际并没有因此而辗转,一刹那而并不完全确定的心动也难以成为让人改变的理由。我也并没有为此觉得应该放下自己的安逸,去朝着谁去努力,或是追逐那虚无缥缈的东西。我所能做出最具有上进的行为只有我会在心情不好时就选择刷物理题发泄发泄情绪。

这癖好也算是着实另类了。而是兴趣方面,刊物是我相比于交友而更喜欢去研究的东西。从他人笔下去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于我而言相当有意思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以相同的方式降生到这世上,此时除了身体的赤裸,思想更是空白,却再后来因为家境或是经历而产生对眼前所见事物具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而我正是他们故事和思想的聆听者,时而迷茫于自己的人生,时而去感慨他们人生多坎坷。

为此我曾不惜代价,在晚自习,甚至在上课时间都在偷偷看着。

在苍茫大草原之上的长生天庇护着每一个降生在草原上的事物,一本小说写满数载人生,让每一个读者向往草原,让我对草原拥有了异样的情感,似是也在那里生活过一般。

文字并没有现在的科技来的直观却又总是能令人觉得深有感触。

二十世纪末,有人草草写下对人家的挂念,不曾想,它成了最后一封流通的书信,后来的人们习惯用电话和视频完成思想上的交流,对文字少了许多敬畏和依赖。

书中的六月尽是高考皆是离别,而当下的我不过是欣喜的准备迎接我的假期,逃离这个喧哗的世界,去独享我的一方清静。

柳絮肆意的飘扬着,不少折柳送别的桥段一遍遍上演。昔日的无话可说如今竟是聊的起劲,难舍难分。而昔日的好友却在此刻变得陌生,最终不欢而散。

现在的我是不明白的,我的好友很少,但自觉无一不算挚友。折柳之日,应当不至于如此吧。

坐上回家的车,与将要进入考场论证“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子不同,我望着车窗开始思索。

一经无事,我就喜欢去想象。天马行空的想象总是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让我平常无趣的生活添点乐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窗外的高楼已然被山路两旁高耸的树木遮掩起来。我的家与高中所在的县城隔着的是一座大山。

在山两旁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大厦与散落的村落是鲜明的比较。这座山阻隔着许多向往外面,想要逃离的思想。新年的烟花也高不过它,落在这里的每每只是徘徊谷中的渺渺余音,而在这边升起的璀璨也不能那边的注意,每一只元宵夜晚点燃的篝火都只是带着我们的目光。

那时的交通不算便利,每每到了去往学校的时候总是要提前出门,去防止因运气不佳没有来往车辆而迟到。

实际上这种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因为我并不是每次都情愿提前结束我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假期,所以我也自然是在老班多次“温柔的改造”之下,学会了不少洗心革面的人生道理。

一到家中,天色已经昏沉下来,吃过晚饭。我喜欢去坝上遛食,听说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那里是一片极深的湖泊,也算的上水产丰富了。但奈何时过境迁,因为些许原因导致从我记事开始,那里便是成了只有一条小溪尚在流淌的平原。

然而,或是因为那里水分充足的原因。花草生长得很是肆意。尤其傍晚时刻,因为太阳落山的地方正是大坝的对面,而显得分外美丽。

晚霞丝丝余光撒在坝下每一株花草上面显得格外动人。而在坝上,最后一丝余温守护着每一个往家赶去的人们。

坐在那里,微风拂面而来,身体的每一处毛孔都感受着那一丝清凉,戴上耳机,播放着我所喜欢的歌曲,一切心中的烦躁都能在此刻受到净化。这里是我从小到大躲清闲的好去处。

一直待到晚上,晚霞渐渐消散,太阳彻底落下。在家人电话催促之下,溜达着回到了家里。

时间还算早,到家之后收拾完躺床上便是打开了游戏。

一上线,便是看到一个名为江慕辞的id发来了组队邀请。这人是我初中关系也算的上最好的一个,甚至到了上厕所都得组队的那个程度,这种友情在男生之中已是极其不错的。

一经同意,对方的麦克风里也是传达着对我家人亲切的问候,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之下,秉持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观念。我也是表达着对他家人的关心。

此人性格与我相当,在我几个朋友里面算是跟我最为臭味相投的一个,本名汉章,姓王,在与我家不算远的另一个小村庄中,由于中学同班都喜欢上课睡觉不交作业而结缘。

后续又找了包括田玉,刘年还有一个叫王博顺的好友开始了游戏。王博顺也是在初中结识的朋友,只是高中总不能分到一个班,在学校交际要少一点。

一晚上虽然无心胜负,但个个却是争的口干舌燥,这也不失为我们促进感情的方式。

高考不过两天时间,加上布置考场的一天也算是在高中三年里一个较长的假期了。

眼见一晚上输多赢少的局面,便是有人开始提议盘算起烧烤的计划。这是我在此之前在假期中可以感觉到乐趣的项目之一。

看看时间,游戏已经是打到凌晨两点半,第二天显然是没有可能了。于是乎在点子王田玉的指挥之下,每个人都在第二天准备着相关的食材和装备。

直到第三天准备到位,一切已经准备就绪时,在厨师的人选的选择上。而陷入相互争抢之中。

选择的地方靠近湖泊,这里显得随意,没有所谓禁止明火的规定,每个人都在感叹在学校中生活的不易,知识如同饱腹后尚且残留的饭菜,硬生生被塞进各自在此刻显得渺小的身躯。

而竞选成功的厨师便是王汉章,他似乎饱含荒野求生的经验,食物一经他手便是非生即糊。

我们虽是一阵嘲笑与批评,但也是直接从烤架上拿了几个还看的过去的开始咀嚼起来,每每吃到一口火候正好的,总要发出一声惊叹,反讽王大厨手艺极佳,待往后成家,必然是一位优秀的“家庭主妇”。

除了在烧烤架前忙碌的王大厨之外,其他人便是在湖边架起来鱼竿。其实实力较为超群的是王博顺,似乎他的鱼饵总是更具吸引力。

每当有鱼上钩,他总要发出“同志们行不行啊,你们怎么只抛竿不见鱼啊”的嘲讽。

湖中的鱼种类很多,但大多都是小鱼,加上我们装备的限制,直到最后也并没有钓到一条可以拿到烤的。而钓到的那些都是在临走前放回湖里,倒是也没有多么失落,也算是全当娱乐吧。

“都烧好了,快点过来”随着汉章工作收尾,我们也放下手里的鱼竿,洗洗手拿起串,就着草地一排坐了下来。望着缓缓映出的晚霞,时间似是定格在此刻。

“你们说长大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像这样聚在一起吗”田玉突然扭过头来问道。

“应该会吧”我其实也在心里犯着嘀咕,但还是笑着答道。

“无论多久,无论多远,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做到离开这里。我们也永远不会散的”王博顺很笃定的说道。

“不过汉章你这样考验我们的胃,真的很难让我们不跟你说再见”

“什么啊,要不下次你来烤试试。真的是,挑三拣四的还”。

几个手中都拿着一两串显得焦黑的烤串,呆呆的望着天空。烧烤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时常缺少一个将我们聚齐的理由罢了。

至于烧烤完的第二天,众人皆是由于也不出意外的因为一时间难以承受如此“佳肴”的侵袭,冲向自家的厕所,一天下来,肚子中的翻云倒海都不曾停歇。在回到学校之后,即便心有余悸,也是不忘对着王大厨感慨我们娇躯难受如此大补。

“滚滚滚啊,那肯定是因为那个肉不新鲜知道吧,但凡你们钓上来一条都不至于这样好吧”王大厨也是难逃被自己手艺摧残的命运,小小的体格在此时似乎有些虚脱,但在口角之争上却仍是全是你们的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