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民间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诗话泾河源

据《汉书·武帝纪》载,从公元前107年到公元前88年,汉武帝刘彻曾9次到“回中”或者“安定”,这是西汉最富神秘色彩的天子之旅,朝野闻名,记述甚多。

他到泾源来干什么呢?据说是为了会见西王母,寻求长生不死的仙果与圣水。唐代诗人胡曾有《回中》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这首诗不但指明了回中与泾州是一个地方,而且道出了汉武帝在泾源回中拜访西王母的历史事实。可见,在唐代,泾源回中山已成为全国公认的西王母圣地。

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汉代铙歌古词18首,其中第4首《上之回》正是当时民间对“汉武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的颂扬。全部歌词是:“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元极。”诗中“月支”读“焉支”,即“胭脂”,就是现在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黄花乡。后来,唐代诗人沈佺期、卢照邻、李白、李贺及宋代诗人陆游等,均以《上之回》为题写了不少诗作,且都提到了“回中”这个地名。当然,最为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开成三年(838年)落榜后游历泾河源头时所作的《瑶池》一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就字面而言,说明唐代的人们认定泾河回中就是西王母的发祥地。杜甫在其《秋兴八首》中写出了“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的名句,陶渊明也曾在他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中写道:“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可见,这位大诗人当时就已把西王母当作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对待了,不但强调“馆宇非一山”,还表白“宁效俗中言”,颇有点民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