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现代:艺术与哲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壹

王建疆

人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点负责人

上海师范大学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我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中俄高层文化论坛上首次提出“别现代”(bie-modern, bie-modernism)理论,现场反应异乎寻常地热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俄罗斯的教授们纷纷举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国内也有学者被“别现代”一词逗乐,以至笑得肚子疼。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博士在做大会总结报告时说,本次大会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产生了“别现代”概念。会后他表示中央编译局愿意向全球推广别现代理论。光阴荏苒,别现代理论就像自己有腿一样走向了世界。没有借助政府机构的推介,美国和欧盟的大学相继自发、自主地建立了别现代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别现代理论,欧洲也建立了别现代主义网站传播别现代理论。目前参加别现代理论研究的中外学者已有30多人,他们有的是欧美国家的著名教授,有的是国内著名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还有20多位实力派艺术家声称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是受别现代主义影响的。这让我常常想起庄子“道行之而成”的名言,觉得机缘际遇,顺势而为,是比刻意追求更好的存在方式。

我的同事、现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的周韧教授和我的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关煜合著的《别现代:艺术与哲思》即将付梓,请我一序。作为别现代理论的创始人,也是二位作者的老师,义不容辞,慨然应允。

周韧教授最早在研读博士期间便有听我讲授别现代理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科班出身的学者,具有丰富的一线创作经历,但他对别现代主义哲学心有所触,并结合自身的专业从艺术设计、建筑、电影、传播等多元角度对别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围绕别现代主义核心范畴如“区别真伪现代性”“时间的空间化”“跨越式停顿”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论及别现代建筑、中东电影、国内“囧”系列电影等,令人耳目一新,拓展了别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空间。别现代理论属于“涵盖性”的哲学理论或曰社会科学总论,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美学和艺术学理论。正是这种涵盖性,使得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有发展它的空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别现代理论的文章已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旅游学、语言学、写作学、管理学等,就说明别现代理论是一个开放的有待共建的体系。

关煜博士对我的研究路径较为了解,在硕士阶段起就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自2016年读博以来,她深入系统地研究别现代主义理论,在该理论启发下撰写了多篇立意新颖的论文。她将别现代主义理论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儒释道的哲学美学思想进行阐释,并将其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进行比较,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视角,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生长于艺术世家的她,在读博期间,受别现代主义思想灵感启发,创作了十几幅主题油画,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线上线下的别现代主义艺术展及其他艺术展,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和别现代主义风格的绘画形式,作品《走向共和》《乾》被两所美国知名大学收藏。

本书每章既可独立成篇,章与章之间又不失系统性关联,从而形成了研究的多视角和多维度。既涉及美学、哲学理论,又涉及艺术学理论和文艺评论,以及一些社会科学问题,呈现出别现代杂糅时期现状与理念的冲突,形态与主义的矛盾,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不和谐,表现出别现代主义一别到底的方法论特征。在研究空间拓展的同时,又有着思想的掘进。

该著作从“别现代”现象和“别现代主义”的二律背反出发,以哲学、美学思想为起点,结合自我的艺术实践,构建了有关别现代主义的理论向度,即区别真伪现代性,建立真正的现代性,并在真正现代性的基础上寻求别样的现代化,而非相反,在没有现代性的情况下讲特殊性和别样性。

本书不仅表现两位年轻学者的国际学术视野,而且也显示了人文学者应有的社会担当和理论担当。近年来欧洲的学者已经将别现代主义与当今一流的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如将阿兰·巴迪欧的“哲学时刻”(philosophy moment)与别现代主义理论的整体效应和影响加以对比研究(罗可·本茨);将别现代主义的时间空间化与米歇尔·福柯的空间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恩斯特·曾科);将别现代主义理论产生的“哲学四边形”效应与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哲学三帝国”进行比较研究(阿列西·艾尔雅维茨);将别现代理论与欧洲的社会学进行比较研究(衣内雅·边沁);将别现代理论与安迪·沃霍尔等人的艺术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等(基顿·韦恩),都说明别现代理论提供了一个国际学术共享平台,中西方学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探索。将别现代理论视为普适性的全球理论而非本土话语和民族性理论,是欧洲哲学家们对于美国“中国别现代研究中心”(CCBMS)的突破,他们设立的研究机构就叫“别现代研究中心”(CBMS),可见其突破民族和地方限制的努力。这也给学术思想尚处于发展状态的中国学人一种启发,即是否需要谨守地方话语,是否只有地方的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世界的反而却不是世界的了?随着别现代主义理论的全球传播,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系统、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引发的争论也愈来愈激烈,鼓励、赞赏、批判都在自然又坦荡中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周韧和关煜也是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践行者。虽然道行之而成,但就一个独行侠是走不出道路的。从这点上说,他们是我的同道,也是别现代主义学派中具有很强建构能力的学者。

虽然,《别现代:艺术与哲思》一书并不意味着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它较好地体现了别现代主义之“别”的基本精神,提供了别现代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新内容、新方法,具有别开生面的拓展性和掘进性,为此我感到欣慰,也希望他们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当此之时,上海的天气特别好,天高云淡,空气中不时飘来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更重要的是第二届美国第六届全球别现代国际学术会议“别现代主义——当下的挑战与人类的未来”正在进行中,由美国“中国别现代研究中心”主持,为期四天。

是为序。

庚子年中秋国庆

于沪上淀浦河新津河环抱之古美斋